美文网首页
《黄帝外经》--精气引血篇第四十七

《黄帝外经》--精气引血篇第四十七

作者: 开心农夫天意 | 来源:发表于2023-03-19 00:55 被阅读0次

【题解】

本篇主要论述九窍出血的病机与治则。一般咸知补气摄血,如用独参汤之属,天师补充出补精亦摄血,以及精气两补、相得益彰之机理,丰富了血症之治则。

原文

力牧问于岐伯曰:九窍出血何也?

岐伯曰:血不归经耳。

力牧曰:病可疗乎?

岐伯曰:疗非难也,引其血之归经,则瘥安。

力牧曰:九窍出血,脏腑之血皆出矣。难疗而曰易疗者,何也?

岐伯曰:血失一经者重,血失众经者轻。失一经者,伤脏腑也。失众经者,伤经络也。

力牧曰:血已出矣,何引而归之?

岐伯曰:补气以引之,补精以引之也。

力牧曰:气虚则血难摄,补气摄血则余已知之矣。补精引血余实未知也。

岐伯曰:血之妄行,由肾;火之乱动也。肾火乱动,由肾水之大衰也。血得肾火而有所归,亦必得肾水以济之也。夫肾水、肾火如夫妇之不可离也。肾水旺而肾火自归。肾火安,而各经之血自息。犹妇在家而招其夫,夫既归宅,外侮辄散。此补精之能引血也。

力牧曰:兼治之乎抑单治之乎?

岐伯曰:先补气后补精。气虚不能摄血,血摄而精可生也。精虚不能藏血,血藏而气益旺也。故补气必须补精耳。

力牧曰:善。虽然血之妄出,疑火之祟耳。不清火而补气,母乃助火乎。

岐伯曰:血至九窍之出:是火尽外泄矣,热变为寒,乌可再泄火乎。清火则血愈多矣。

力牧曰:善。

陈士铎曰:失血,补气本是妙理。谁知补精即补气乎。补气寓于补精之中,补精富于补血之内,岂是泛然作论者。寒变热,热变寒,参得个中趣,才是大罗仙。

【注释】

①力牧:黄帝的大臣。

②瘥:音差(chāi),指疾病痊愈。

③肾水之大衰也:肾家亏耗,诸病随起。乐极生悲死于安乐,其能免乎?

④故补气必须补精耳:以气生于精也。

⑤焉可再泄火乎:此理甚微,且给出了辩证。

【直译】

力牧请问岐伯说:九窍为什么会出血?

岐伯说:因为血不归经。

力牧问:这种病可以治疗吗?

岐伯说:治疗并不困难,引导血液回归到经脉,就会痊愈。

力牧问:九窍出血,脏腑中的血液都出来了,本来难以治疗,现在反而说容易治疗,为什么?

岐伯说:一条经脉失血病情严重,多条经脉失血病情较轻。-条经脉失血会伤及脏腑,多条经脉失血只伤及经络。

力牧问:血液已经流出来了,如何引导它归经呢?

岐伯说:补气来引导它,补精来引导它。

力牧问:气虚使得血液难以收摄。补气摄血,我已经知道了;补益阴精,以便引导血液归经,我还不知道。

岐伯说:血液的妄行,是因为肾火乱动引起的。肾火乱动,是因为肾水大衰引起的。血液得到了肾火就会归经,然而也必须得到肾水的相济。肾水与肾火,正像夫妇不可分离。肾水旺盛,肾火自然会归来;肾火安息,各经脉的血液自然安息。正像妇女在家招赘夫婿一样,丈夫既然已经回家了,外来的欺侮就一下解散了,这就是补益阴精能够引血归经的缘故。

力牧问:采用兼治的方法,还是采用单治的方法?

岐伯说:先补气后补精,就会导致气虚不能摄血,只有收摄血液阴精才能发生。阴精虚弱不能贮藏血液,只有血液归藏,元气才会更加旺盛,因此补气必须先补精。

力牧问:好!虽然血液从经脉中妄行而出,怀疑是火气在作祟,不清理火气而补气,这不是在助长火气吗?

岐伯说:血液从九窍流出,是火气全部向外泄出。热变为寒,怎么可以再泄火气呢?清肃火气,那么血液妄行之症就会痊愈。

力牧说:好。

陈士铎说:大出血之后补气,本来是奥妙的道理。有谁知道补精就是补气呢?补气存在于补精之中,补精存在于补血之内,怎么会是泛泛之论呢?寒变为热,热变为寒,参透其中的旨趣,才是大罗金仙。

相关文章

  • 《黄帝外经》之四十八《精气引血篇》

    力牧问于岐伯曰:九窍出血何也?岐伯曰:血不归经耳。力牧曰:病可疗乎?岐伯曰:疗非难也,引其血之归经,则瘥安。力牧曰...

  • 《口耳相传的精髓》

    《黄帝外经》首见于《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五·方技类·医经》中,相关之书目为:黄帝外经三十九卷或三十七卷。另有扁鹊...

  • 失传的《皇帝外经》

    《黄帝外经》首见于《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五·方技类·医经》中,相关之书目为:黄帝外经三十九卷或三十七卷。另有扁鹊...

  • 《黄帝外经》之七十七《昼夜轻重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昼夜可辨病之轻重乎。岐伯曰:病有重轻,宜从昼夜辨之。雷公曰:辨之维何?岐伯曰:阳病昼重,阴病昼轻,...

  • 《黄帝外经》之十七《脏腑阐微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脏止五乎?腑止六乎?岐伯曰:脏六腑七也。雷公曰:脏六何以名五也?岐伯曰:心肝脾肺肾五行之正也,故名...

  • 《皇帝内经》一

    《黄帝内经》为什么以黄帝为名? 在汉代,除了《黄帝内经》还有《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

  • 《黄帝外经》——天人寿夭篇第四

    伯高太师问岐伯曰: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可分寿夭,然乎?岐伯曰:人有形则有气,有气...

  • 《黄帝外经》之二十七《肾水篇》

    少师曰;请问肾水之义。岐伯曰:肾属水,先天真水也。水生于金,故肺金为肾母。然而肺不能竟生肾水也,必得睥土之气薰蒸,...

  • 《黄帝外经》之三十七《命门真火篇》

    少师曰:命门居水火中,属水乎?属火乎?岐伯曰:命门,火也。无形有气,居两肾之间,能生水而亦藏于水也。少师曰:藏于水...

  • 《黄帝外经》之四十七《诊原篇》

    雷公曰问于岐伯曰:五脏六腑各有原穴,诊之可以知病,何也?岐伯曰:诊脉不若诊原也。雷公曰:何谓也?岐伯曰:原者,脉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外经》--精气引血篇第四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rl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