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文字,要体现出自己思想。思考并记录的过程,可以通过文字记录个人的成长,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对于写作者和读者双方都是很有意义的。
我把自己的写作,大概分为这么三类:一是分享美好的生活;二是关于学习的思考;三是细分领域的深耕。
001 分享生活
写作的本质是让别人认可你
写作的一大乐趣,就是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好事物,所经历的有趣的事分享出来。一个好的写作者,也必定在生活中是一个热气腾腾的人。这样的方式,除了创造生活的乐趣以外,也会吸引更多同频的人,一起创造更多有趣的故事。
分享最近有趣的两件事。一件是,山海先生带闺女环游全中国,组建了一个社群,邀请了3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牛人,一起分享旅游中的趣闻,大家也可以了解到不同城市的好吃的、好玩的,这种陪伴孩子成长的方式,就是一件挺有趣的事。
另一件,参加越野跑训练的事。2月10日初六,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参加56岁邢姐创办的越野跑训练营,完成了今年首个23公里,爬升2000米,最大坡度70度的,穿越北尖、阳台山、妙峰山三座三峰。
写作的本质是让别人认可你
越野跑和马拉松的区别,技巧上更需要强有力的腿部肌肉爆发力。要学会像羚羊一样,在布满积雪和灌木丛的小道上,在陡峭的山崖边,在如刀峰般的山脊上快速奔跑。到达山顶,站在群山之颠,看到的是一个尤其美妙的世界,内心感受到的是自己挑战极限带来的快感。
写作的本质是让别人认可你
前段时间,有朋友向我吐槽,自己的朋友圈晒运动明明是非常正能量的,在工作繁忙的状态下,还能早起刻苦跑步训练,怎么就成了整天不务正业了?
类似的吐槽我也不是第一次见了,一位同样喜欢运动的朋友,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我是运动了,不代表我没干正事啊!
你不运动,你就比我干的正事多吗?
我一年跑一场马拉松,就是在天天搞体育了?我在跑步的时候,你是在学习还是在追剧?
一个人一周应当进行7个小时的中低强度运动,我一天拿出一个小时运动,很多吗?
可惜人总是会用片面的眼光去看事、看人。同行的年纪稍大的朋友很多都不敢跟身边的人说自己去参加比赛了,因为在同事们看来,这就是在娱乐,在家人看来,可能是在挥霍身体。
可是,当你羡慕有的人心态年轻,羡慕他表现力强,羡慕他精力充沛,羡慕他意志坚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每个人的经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而运动,就是我们身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马英九,近70岁还能完成半程标铁,足以成为我辈楷模。
工作、生活,都要进行,而运动也不可以放弃,很多事情都不该轻易放弃,比如对生活的热情,比如对自己的信心。
虽然很多时候都还是那么的幼稚,甚至说有点愚蠢,可是是非成败又该由谁评述呢?即使是苏格拉底、尼采,在时间的长河中,有无数人追捧,也依然有人批判。
So, just keep weird.
002 关于学习思考
写作的本质是让别人认可你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体验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创造,在创造中达到极限,在创造极限的过程中反过来再体验,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近三年,我不断尝试新事物,锻炼和培养了我一种开放的心态,快速学习的能力。对自己的习惯也是,只要看到别人有好的习惯,可以改进提高我的学习工作效率,我就会去尝试。比如,最近开始学习剑飞老师的《极速写作》,练习用语音写作的方法,锻炼自己的思考写作同步能力。
培养新的习惯是打破旧的习惯最好的方式之一。
003 细分领域的深耕
每一个要想在细分领域做事的老铁,需要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我们在创造过程中的创造,也一定是基于自己的优势。
一是构建创造过程
首先,定义要清楚明白,目标要明确我们计划去做一件事情定义要清楚明白目标要明确。
其次,找到做这件事情的方法。
第三,把方法找出来之后,确定应该从哪里着手,然后就是具体的行动。
最后,行动是创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在细分领域的深入,一定要基于自己的优势。这个优势是相对的,比如对古琴文化,我开始接触时间并不长,只有半年多,要做好这项系统工程,可以借鉴做项目的思维,运用到个人成长体系框架。
当我们做一个项目的时候
首先,把这个项目的各种假设条件列出来。
其次,都可以执行的假设进行快速试错,一次又一次的感受着里面能够做的和不能够做的。
第三,把这里面能够做的事情全部都确定下来,对那些不能够做的事情去想象我投入哪些资源,投入了这些资源之后,哪些就变成了可以做的事情。
如果身边有人开始嫉妒你,那说明你开始变得与众不同,开始进步了。还有就是因为你和他们的差距太小了,你要跑得非常快,快到让他们望尘莫及,他们自然不会再嫉妒。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精彩,让别人认可你,重要的是去不断创造和发现,有趣的人生,才是最有味道的吸引法则。
写作的本质是让别人认可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