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试着记录一下自己这一天每个时间段都在做什么事,然后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和不足之处。
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之前自己觉得要花起码20min完成的一件事情,今天在专注的状态下完成后记录所花费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不到10min,这之间整整相差了整整一倍。
为什么这之间会相差这么大呢?
首先自己只是脑子里觉得要这么久,做起来的时候就有点拖沓,之前也没真正的记录过全心全意完成到底要多长的时间。所以我混沌的脑子里面留下的印象就是,这个工作就是要花这么久的时间。
是的,在思维混乱的情况下得出来的混乱的结论竟然被大脑当成了所谓的“事实”, 而其中的真假,从未去验证过。
因为之前的经历全部都没有记录下来,就跟死无对证一样。
今天的记录让我意识到,我的工作量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多,我的时间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少。
甚至在记录的过程中,我发现好像时间变慢了,之前稀里糊涂的过的时候,感觉这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自己啥都没做就过掉了。但是当我把一个小时分成几个小段,分段记录这段时间做了什么的时候,我发现,即使是短短的几分钟也能够把一件小事,一件自己之前看不上的小事做好。
这样积累下来,我就把之前积累到休息时间的工作量完成了五分之一。
当然,这一天有专注的时刻,也有摸鱼的时刻,这些动作都被我给记录了下来。
我发现,当我脑子里在想着我这段时间要做什么? 做成了什么? 还有多少差距的时候,我就能够对时间有一个清晰的感知,我知道我在什么时候完成了什么,在几分钟之内完成了什么事情。
而当我脑子里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的时候,即一片混乱的时候,我对时间失去了感知,我的大脑在混乱的情况下不断对我的身体进行瞎指挥,让我东翻翻这个,西翻翻那个。总想找到一个信息点让我安定下来,稳定下来。
看来大脑还是喜欢确定性的东西,当找不到确定性的事情的时候,大脑就会焦虑,会着急。
一着急的话,就容易出各种昏招,找那种周期短,反馈强的事情。比如新闻,视频。所以我们的时间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糊涂的情况下浪费掉的。
二:作为人何为正确
最近当我不知道做什么,或者面对如何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我都训练自己去问这样的一个问题:“作为人,何为正确”。“有哪些东西是我百分之百可以做到的。”
因为如果是按照自己的惯性去面对问题的话,那我的惯性就是逃避和傲慢。
逃避就是不想去做,傲慢就是觉得自己不止于此,不甘心做这样的事情。
而这时,在大脑中问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就尤为重要了。
明确什么是正确的。明确自己百分之百可以做什么,可以让自己的大脑的思维变得更清晰,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蒙蔽自己的双眼,意识到自己在逃避现实。意识到要去实践。
实践才是真学习的开始,在实践之前这一切美好都显得很空洞。
真到了自己实践,之前自己觉得很简单的事情,实践之后就会因为不熟练而开始慌乱,带来心理上的焦虑。
心理上的焦虑直接导致了行为的频繁出错。想要心理的安定,无法靠自我暗示,只能靠练到熟练之后的那份信心。
今天突破舒适区的地方还不够多,还不够猛,导致收获并不深刻。
明天再战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