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菱学诗说起

作者: 木星yxj | 来源:发表于2020-09-09 10:37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双休日,无事乱翻书。拿起手边的《红楼梦》,信手一翻,翻到了香菱学诗一段,这一段文字曾入选为初中语文教材,所以对我来说,比《红楼梦》中的其它章节更亲切些,也更熟悉些,禁不住好书的诱惑,又读了一遍。

中国的四大名著,最喜欢的是《红楼梦》,它的好是一言半语无法说得清的,也许,喜欢无需理由吧。

精彩的篇章无数,为什么《香菱学诗》一段能选入初中教材呢?以我浅见,从语文课的角度,设定的知识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习作者高超的细节描写的技巧,因为,毕竟,《红楼梦》有别于其它的中国的小说,它不靠情节取胜,是靠细节取胜,香菱学诗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从情感价值观的角度,可以学习香菱学习的认真态度,即“苦吟”的精神,这都是在初中学段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

但是,从深层次来讲,这一段文字,我觉得还是体现了曹雪芹的贯穿全文的审美观:自然与本真。

(网图侵删)

让我们来看看香菱的老师黛玉在评诗时说的话:“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们再看一看她推荐的诗人:“你要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我们看到,黛玉推荐的这些作家都是善于在作品中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的的人。其中陶、谢自不必说,应、阮、庾、鲍对唐诗的风格,也有极大的影响。清沈德潜评价王维的诗“天然入妙,未易追摹”,杜甫不仅与诗中写求“真”,其在评画和诗时也有“故独写真传世人”“必逢佳士亦写真”等句流传于世,把“真”作为一种艺术的标准。李白不仅提倡“万物兴歇皆自然”而且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千古名句,成为了后人评论一切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美学尺度。曹雪芹的这种“自然与本真”的审美观贯穿了他的整个作品中,作者对以十二钗为中心众女儿,极力描写并歌颂不受世俗污染的心灵的自然纯真;描写宝、黛,除了刻画他们心地纯真之外,又着重描写了他们的情真;整个作品人物描写中,作者批判假,批判虚伪,而肯定赞颂了自然本真之美。

这种审美观在全书中随处可见。比如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贾宝玉“的“女儿是水做得骨肉” “的女儿论”;女儿中最纯真的当属林黛玉了。林黛玉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她的心灵是最为纯洁的,而且一生不曾沾染尘俗,不劝说宝玉“立身扬名的话。她对人、对事,都讲发自真心之言,动发自真心之情,所以他的一生都不为世俗所容。黛玉对宝玉的态度不仅是自然纯真的,而且也敢于以真挚的态度去追求。宝钗则不同,她由于受世俗观念传统道德的束缚所以对宝玉有情,而表面上显得疏远起来。她也有纯真之心的,不过是后来被封建传统道德和世俗观念污染了。所以宝玉说她,“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失去了纯真之心的宝钗,剩下的就只是虚伪了,细读红楼梦,写了很多她的言不由衷的话,做了很多虚情假意的事。这也是我为什么永远成不了她的粉丝的原因。但是,人到中年的我,似乎也理解了宝钗以及她的那些粉丝们。生活里,一个人是易变的,很多人的最初之心本是纯真的,他们也不想改变初心,但生存逻辑,成功策略,实用技巧,很轻松地就让人们交出来本可以留给自己的美好和纯洁。天性里留给自己的天真,在经历了一些变故之后,还是拿他做了交换,换取了圆滑和世故。也许,这就是现实吧。当然,理解并不等同于赞同。

香菱学诗,写出了黛玉一贯的行事风格,用真心来指导一个想学诗的学生,而学生香菱学诗,既不为名也不为利,“苦吟”也只因为热爱。情真、态真,于是“真”这种人性中最纯洁美好的因素,感动了我们,教育了我们,且润物无声。

(网图侵删)

想起了年轻时读《红楼梦》的情景了。

小时候,也曾囫囵吞枣地读过,似懂非懂,记忆不甚了了。记忆最深的还是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刚刚经历了十年文革,我们班级里很多同学都是从田间地头或山区工厂重新回到学校,班级里那些比我这个高中毕业直接升学的大好几岁的同学们,读书的热情真不比香菱差。不知多少次,我们手捧心爱的《红楼梦》,黛玉的粉丝和宝钗的粉丝们激情演讲辩论,不变的主题就是黛玉和宝钗到底谁好,开始是女同学一起讨论,后来男同学也加入了辩论。一直到大学毕业,我们谁也没有说服谁,没有结论。时光流逝,时过境迁,当年参加辩论的同学,早已散落天涯,有的毕业分别就是永远,但那时我们在一起读书辩论的情景却永远定格在心里,不离不弃。这么多年,无数次再读《红楼梦》,当年辩论的激情早已不在,但还是理解了那时的我们: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其实,所有的疑惑都不必追寻答案,答案在心里,我将铭记。

感谢《红楼梦》以及一切如《红楼梦》一样的名著给我的精神上的浸润与滋养,是它们让我早早地就懂得了真、善、美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穿越时空,永留于心。

仔细地凝望着这本《红楼梦》,阳光从窗口泻了进来,心,温暖而纯净……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 从香菱学诗说起

    双休日,无事乱翻书。拿起手边的《红楼梦》,信手一翻,翻到了香菱学诗一段,这一段文字曾入选为初中语文教材,所以对我来...

  • 刘老师趣读《红楼》第16篇、诗魔香菱

    1 《红楼梦》第48回,写的是香菱学诗的故事,曹雪芹是在给香菱立传。香菱学诗,心无旁骛,终有所成。我被震撼到了。我...

  • 从“香菱学诗”谈谈诗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非常精彩的篇章,也是香菱凄惨人生中最明媚的一刻,而对于古诗文爱好者,也能从中窥探古诗写作...

  • 金红奇缘3--香菱的三首诗

    《红楼梦》有香菱学诗一段。香菱搬到蘅芜苑,想跟宝钗学诗,宝钗委婉拒了,叫她先把大观园的门摸清;香菱又找黛玉,才有黛...

  • 读《香菱学诗》的启示

    读《香菱学诗》的启示 《香菱学诗》是节选自《红楼梦》的一篇课文,一个弱女子,为什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学诗成功...

  • 2019-02-04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详情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是曹雪芹著作《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被选入...

  • 香菱学诗

    香菱乳名“甄英莲”,是甄士隐的独生女儿。士隐为当地望族,香菱也可谓是惯养娇生,可怜的是幼年被拐子拐走,从此便不知道...

  • 香菱学诗

    荷塘蓬满无蜻蜓, 浅唱低吟三两声。 庭院深深春已晚, 作诗更与谁人听。

  • 香菱学诗

    香菱拜黛玉为师学诗,黛玉爽快答应,不无谦逊地说,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并说: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

  • 香菱学诗

    今天读书读到香菱学诗一章,不禁感叹她就是这本书中最闪亮的女子,富贵小姐从丢失到贩卖,期间受尽痛苦折磨自不必说,然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香菱学诗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va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