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总论
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始于丹田,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出于唇,实与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一合调。闻声相思,其人斯在,宁必一见决英雄哉!
评鉴:这一节教人们如何通过声音来判断一个人的命相。在古代相术家看来,一个人的声相比面相往往更为重要。相人的时候,听人的声音,要去辨识其独具一格之处,不一定完全与五音相符合。听到声音就要想到这个人,这样就会闻其声而知其人,所以不一定见到其庐山真面目才能看出他究竟是个英才还是庸才。
辩声之法
声与音不同。声主“张”,寻发处见;音主“敛”,寻歇处见。辨声之法,必辨喜怒哀乐。喜如折竹,怒如阴雷起地,哀如石击薄冰,乐如雪舞风前,大概以“轻清”为上。声雄者,如钟则贵,如锣则贱;声雌者,如雉鸣则贵,如蛙鸣则贱。远听声雄,近听悠扬,起若乘风,止如拍琴,上上。“大言不张唇,细言不露齿”,上也,出而不返,荒郊牛鸣。急而不达,深夜鼠嚼;或字句相联,喋喋利口;或齿喉隔断,喈喈混谈:市井之夫,何足比数?
评鉴:这一节曾国藩举例说明了声相的好坏,并把“声音”的“声”和“音”作了区别对待。《冰鉴》中说:“辨声之法,必辨喜怒哀乐。”前面谈到,人的喜怒哀乐,必在声音中表现出来,即使人为地极力掩饰和控制,但都会不由自主地有所流露。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来观察人的内心世界,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方法。这一章文辞优美,见解精辟,很能体现曾国藩的文笔风貌。
辨音之法
音者,声之余也,与声相去不远,此则从细处曲中见直。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有音无声,所谓“禽无声,兽无音”是也。凡人说话是声,其散在前后左右者是音。开谈若含情,话终多余响,不唯雅人,兼称国士;口阔无溢出,舌尖无窕音,不唯实厚,兼获名高。
评鉴:音是声的余响,由声和音来识别人物的心性能力,两者异曲同工。本节阐述了通过音相识人的道理。
音,是声的余韵,跟声差别并不大,它们之间的差异从细微的地方还是可以听出来的。贫贱的人说话只有声而无音,显得粗野不文;圆滑机巧的人说话则只有音而无声,显得矫揉造作。这种情形就是俗话说的“鸟鸣无声,兽叫无音”。普通人说话,只不过是把声响散布在空中而已,并无音可言。如果说话的时候饱含感情,话说完了还有余音,这种人不仅温文尔雅,而且称得上是国士。如果说话的时候即使口阔嘴大,但声气却控制自如,口齿伶俐却不轻佻,这不仅表明其人自身内在修养深厚,而且还会获得盛名隆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