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难重重。作者开篇就陈述了这一事实,仿佛暗示整本书的基调是低沉与苍凉。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作者用他的从业经历和所思所想来讲述人生心智成熟这一并不轻松的话题,并由此分为了四部分: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
然而,自律为什么是放在第一位的?因为心智的成熟意味着我们愿意去面对问题并乐于解决问题,而自律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面对问题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太多的人都习惯于逃避问题或者远离问题,更不要说去解决。文中提到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其实,每个人都多多少少的存在这种心理疾病,只不过严重程度不一样。作者在保护病人隐私的前提下,面对不同心理问题的病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本文就自律的定义、自律的起点、自律的原则去陈述为什么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
前文已说,自律是主动要求以积极的心态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很多人面对人生中种种困难去选择回避或远离。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面对问题的痛苦,而解决问题会带来新一轮的痛苦,于是一些人因为承担不起这种痛苦便选择了回避与远离,甚至有些人躲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与现实完全脱节,这无疑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们应该时常告诉自己要学会正视人生路上的问题,承受面对问题所带来的痛苦并解决,一味的躲闪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最终会令自己更加痛苦。而承认问题并解决问题会令你一时痛苦,但最终会收获成就与满足。
那么为什么一些人能够承担问题带来的痛苦,而一些人不能承担这种痛苦?这就追溯到自律的起点,就是父母的爱与家庭的教育,孩子在童年时期能够得到父母的爱与照顾,长大之后内心才会拥有安全感。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安逸去放弃改变自身的可能,他们会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够解决问题,他们愿意去承担问题带来的痛苦。但是如果孩子自小经历父母的谴责、忽略甚至放弃,他们会对未来充满恐惧,他们不相信自己,不愿意去承担,不愿意去等待,只愿意得过且过。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希望父母能够针对性的去鼓励孩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自幼小便根植于心中的爱与希望长大之后总有一天会发芽,而心灵也会得到健康的发展,他们会明白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从而去珍惜自己,懂得让自己进步而不是自暴自弃,这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会贯穿于人的一生,而积极的心态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我想应该就是从此出发的吧。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时候,他对自己就有了要求,就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认识自己,去提高自己。人们之所以工作的原因就在于职场能够体现个人的价值,从另一方面说,应该让员工能够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并且最大程度地发挥。当有了爱与珍惜自我为起点,人们便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
在问题发现的时候,首先,我们应该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就是自律的原则之一:推迟满足感。对于比较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会很快的获得满足感。由于量变才能产生质变,所以但凡是一般人不能够轻易获得的事物,都比较困难,而满足感也不会立刻就有。推迟满足感旨在希望人们能够沉淀心思,不要总是想要获得轻易满足的事情。
试问一下自己在工作时面对棘手的差事,我们是首先选择它去解决,还是在拖延或者回避。放弃暂时的安逸,以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这才是对待问题和痛苦最明智的办法。实际上,这也是我们战胜拖延症的本质所在,我们必须要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拖延的危害,问题拖得越久,越有可能积重难返,尽管暂时不去做棘手的差事会使自己一时安逸,但是结果会是更大程度的痛苦,所以在家庭教育的中,如何去培养孩子推迟满足感,摆脱拖延症。从做完作业之后才能玩开始。暗示孩子只有承担起一时的痛苦,后面才会享受极大的乐趣。
自律的第二个原则是承担责任。只有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让心灵充分成长,心智足够成熟,我们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为什么人负责,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作者分析了两种病症:一是神经官能症,二是人格失调症。与外界发生矛盾时,神经官能症的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的患者认为错在他人。所以,我们承担的责任指的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这其中势必会带来痛苦与煎熬,可能会认为自己力不从心,甚至会产生恐惧,但是我们必须克服这种恐惧。因为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心智的成熟与心灵健康的飞跃发展,当然这其中的责任不仅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我认为这个范围可以自行扩大,比如在大学期间,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能够顺利毕业。我们应该形成专业思维,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积极参加各类活动项目,不应该放弃承担责任。
自律的第三个原则就是忠于事实,我们从懵懂时期凭借着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各种思想与观念,但是随着岁月的绵长,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思想观念并不能适应眼下日新月异的世界,这时候,一些人仍然抱着残缺的观念不放,当遇到环境的阻碍,如果恰好是人格失调症的患者,可能会将责任推到他人身上,而令一些人会及时学习并调整自己,尽管会带来痛苦或者不知所措,但是完善自己现有的信息,获取新的有价值的信息,探索、扩大及更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所带来的满足。
完全忠于事实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严格反省自己,我们应该勇于接受外界对我们自身的质疑与挑战,逃避问题往往比问题本身更可怕。忠于事实也意味着我们会去挑战自身,而由此我们会带来心智上的成熟。那么,怎样做才能不违背忠于事实的自律精神呢?不要说谎话,除非是迫不得已,这一评估的要点就是对方是否能够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获得心灵的成长。敢于面对事实,才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
前面所说,我们应该承担责任,拒绝不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应该推迟满足感,但是我们从中又能获得极大的收获,所以,如何去保持平衡,是自律的第四个原则。
承担起责任意味我们能够获得心智的成熟,拒绝不应该承担的责任意味我们要学会生气。必要的生气,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生存,当然我们也应该约束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的脾气,不至于让自己到达满盘皆输的境地。掌握如何生气的本领,大概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探求的话题。
要让心智成熟,就需要在彼此的冲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我调整,甚至我们还需要放弃某些东西,就前面所说,我们需要放弃固有的意识形态和生活观念,我们将自己固有的不良的习惯去抛弃,才能忠于事实,获得心智的成熟。甚至一些人在接受作者的心理治疗时,放弃自己是一个正常人的想法,这种勇气值得人们去鼓励,当然,放弃的背后会存在痛苦,但是你要相信,你获得的比你放弃的要多,并且更能适应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
那么,人生苦难重重吗?是也不是,不是在于我们能够面对困难,忠于自己,及时调整,解决问题,从而获得高级的满足感,达到心灵的净化,实现人生幸福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