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关于阅读】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精彩书摘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精彩书摘

作者: erxin2008 | 来源:发表于2017-06-14 00:46 被阅读192次

    为什么穷人会更穷,富人会更富,而拖延症患者永远没有时间?针对这一现象,社会学家称之为马太效应,经济学家称之为稀缺现象,......

    天底下只有四种事:重要且急迫的,不重要且不急迫的,不重要但急迫的,重要但不急迫的。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稀缺俘获大脑---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

    稀缺对人类大脑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

    无论大脑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地俘获他的注意力。

    稀缺对注意力的俘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所见和所见的速度,而且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

    孤独者非常善于记住与他人互动等社交内容的细节。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有限方式去实现无限愿望的学科,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应该如何对实物稀缺进行管理的学科。

    在经济学领域,稀缺无处不在。

    对稀缺的感觉,取决于可用的资源和我们自身的体验。

    拥有的比需要的少,结果很简单:人们会变得不幸福。

    我们越是忙碌,就越享受不到休闲时光。

    稀缺心态---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变得更加集中,做事就会更有效率。

    稀缺之所以会俘获我们, 是因为稀缺很重要,值得我们投以关注。

    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稀缺会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

    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

    本书并非一锤定音之作,而是用一种全新的观点去审视一个古老的问题——它值得我们用严肃的态度去细细品味。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并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这种专注会让人们从稀缺中获益,让人们获得“专注红利”。由于“目标抑制”的作用,人们在专注于某项重要的事物的同时,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的事物。因此,专注也会导致管窥,让人们的视野变窄,从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稀缺,会迫使人做出选择。所有抽象的事物都会变得具体起来。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以更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资源上。

    所有会议一开始都是没有重点的,但讨论的内容也非常抽象,离题甚远。

    在会议开到一半时,情况发生了转变。用格西克的话说就是,出现了“中途修正”。与会者开始意识到时间快不够了,于是变得认真起来。就像格西克所说的那样:“会议开到一半,当人们开始担心会议结束时间和会议进度时,就是‘进程大幅跃升“的起点。(此时)人们开始变得齐心协力起来,完成工作的意愿和能量会突然增强。”

    中途修正反映了稀缺俘获大脑所引发的一种结果——一旦不够用的现实变得无法逃避,我们就会开始集中精力。

    截止日期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产生了时间稀缺,而它可以让人集中精力去做事。

    文章的截止日期临近时,我们就不会在午餐时磨磨蹭蹭;会议的时间临近时,我们就不会再纠结于偏离主题的额讨论;毕业之日快要到来时,我们就会抓紧时间享受大学生活的美好。

    无论是有关工作还是娱乐,只要时间有限,我们都会尽量将其利用得淋漓尽致。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专注红利”,也就是稀缺俘获大脑时所产生的积极成果。

    专注红利---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

    管窥---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专注具有积极的意义:稀缺会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物上;管窥则是消极的: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

    这也是大脑的一个基本特点:对某一项事物的专注会抑制竞争意识。当你生某人的气时,抑制会令你忽略他的好处:专注于他那些让你反感的地方,就会抑制你记忆中他积极的一面。

    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会令你不那么容易想到其他你所关注的事物。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目标抑制”。

    我们专注、管窥、着手做事、疏忽其他事,都出于同样的原因:那些存在于“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被抑制了。

    当稀缺将我们的大脑俘获时,我们不会通过对得失利弊的谨慎思考来进行权衡。可见,我们用管窥的方式应对稀缺,既有利,又有弊。

    有时,当我们有了管窥之见时,就会完全忽略其他事物。

    稀缺会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让我们做出不同选择。这种现象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有效;但同时也会让我们为此付出代价:这种“专心致志”会令我们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

    就算我们想要试着做点别的事情,稀缺的“管子”还是会讲我们的目光吸引进来。稀缺意味着在人生的另一个角度上,我们的注意力更少,投入于此的心思也更少。

    稀缺会不断将我们吸入“管子”的视野之中,形成带宽负担,并由此抑制我们的各项基本能力。

    许多研究都得出了微量干扰即可产生巨大影响的结果,......

    持续的关注对我们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将我们吸入“管子”之内。正如外部噪音会干扰我们进行清晰而有序的思考一样,稀缺也会让我们产生内部干扰。

    内源性思考---即便在大脑中重复一连串数字这种小事也会对人的总体认知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注意瞬脱”

    前攝干扰---当我们心里想着其他事物时,就会将其置于思想的中心,而产生忽略行为。

    稀缺会直接减少带宽——不是减少某人与生俱来的带宽容量,而是减少其当下用得上的容量。

    认知能力---它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思维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能力中最突出的即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须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执行控制力---其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

    瑞文推理测验......可以在独立于背景知识的条件下对某人的逻辑思维u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稀缺会形成带宽负担,而这就意味着,稀缺不仅会降低流体智力,而且会降低自我控制力。

    在执行控制力的测验中,甘蔗农们处在贫穷状态时的响应速度要比富裕状态时慢11%,而且还会犯下比后者多出15%的错误。

    贫穷会称为心智的负担。就算没有实验人员去提醒稀缺的存在,贫穷状态也会削弱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

    什么都不缺的人,只有其中一部分会满腹心事;而所有经历着“稀缺”的人,每一位都会心事重重。

    所有人一旦深陷贫穷,其有效带宽都会变窄。

    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被减弱的情况下,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得举步维艰起来。

    资源的稀缺和富足,会改变我们装箱的方式。如果没有空闲存在,我们在装箱时就不得不进行权衡。可见,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用大行李箱时,人们总是十分随意;而用小行李箱收拾行李时,人们便会变得小心翼翼,思索再三。

    稀缺会改变我们花每一分钱、度过每一个小时、吃掉每一根食物的方式。稀缺会给我们一个不同的结果,装出一个内容不一样的行李箱:大行李箱总是装得随心所欲,还剩不少空间;而小行李箱却总是装得十分谨慎,满满当当。

    权衡式思维---它是由稀缺所引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稀缺状态下,因为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以致我们开始对之念念不忘,开始产生决策难题。

    稀缺迫使我们产生了权衡式思维。所有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成了我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

    余闲---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

    余闲可以将我们从做权衡的苦差事中解脱出来。

    我们所谓的余闲不是刻意预留的空间,而是因为装箱时空间充裕而产生的“副产品”。

    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边际效用递减,即你拥有的有多,对你而言,每一样额外增加的物品的价值就会降低。

    “橱柜遗弃品”

    当我们拥有很多空闲时间时,就会无所事事,然后时间就这样被耗尽了。

    人们常常会通过坚持最初的计划来避免选择的负担,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不去做选择。

    余闲能让我们轻松地避免选择负担。

    空闲给了我们无须做选择的自由。

    余闲不仅会令你免于权衡,而且还意味着:即使你分了错误,也不会让你遭受实实在在的牺牲。

    余闲还能够提供一个隐藏的功效——在我们犯错误时,它给了我们周转的空间和失败的空间。

    偏见是大脑运转的直接结果,而且并不总能对事件的后果作出响应。

    财富会将诱惑转化为可以买到的奢侈品。

    稀缺不仅提高了事物的成本,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多机会去犯下错误、做出不明智的选择。

    拥有余闲,我们就会拥有更充裕的感受。余闲不仅仅意味着低效,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充裕不仅能让我们购买更多的商品,也会给予我们随意装箱的奢侈享受、不用动脑筋的奢侈享受记忆犯了错误无所谓的奢侈享受。就想亨利-大卫-梭罗曾说过那样:“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所能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我们所谓的节俭存在着一个违背常理的推论——我们在小物件上联几毛几分都会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

    “正好能感觉到的变化”相对于背景重量的比例是恒定的。对于重量来说,这一恒定比例约为1/30。

    认知具有高度的相对性。

    虽然相对性认知是大脑处理信息时的固有特征,但经验与专业技能还是能让我们摆脱这一限制。

    专业技能,也就是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够对认知形成改变。

    大包装商品的单位价格有时更高。而事实上,可能存在“大件商品附加费”。...... " 消费品的卑鄙技俩”。

    需求的压力始终存在于穷人心中,挥之不去,从而造就了他们自身的内化尺度。拥有内部标尺的意义在于,他们不像普通人那样容易受到背景环境的影响,如同音乐家能准确掌握节奏一样。

    穷人更贴近于理性的经济学原理,更接近于“经济人”。

    余闲以及权衡的缺失意味着我们无法拥有对物品进行价值判定的简单、直接的方法。

    节俭之人,并不需要进行真正的权衡,他们与所有生活在资源充裕条件下的人一样,很难体会到1元钱的真正意义。

    缺乏清晰价值观会导致可以预见的失误:同样的情况下,富人会犯错误,而穷人却能够避免。

    识解——在认知过程中,大脑会利用大量的环境线索去理解视觉数据。

    感知颜色与感知距离一样,取决于背景环境。感知价值也是同理。

    深陷贫穷会让人比职业经济学家更懂经济。

    因为专注,所以拥有专业技能;因为专业,所以有了管窥之见;因为管窥,所以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后果。

    借用——当人们面临资源稀缺时,就会通过借用相应的时间或金钱来应对突发事件。从长远来看,借用会进一步加剧稀缺。

    明天的稀缺注定无法像今天的稀缺一样俘获你的注意力。

    当今天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能在当下为你带来比未来更大的利益时,借用就是行得通的做法。而当我们有了管窥之见时,借用就会超越得失均衡的限度。当面临稀缺状况时,我们的借用,从长期来看通常是不合理的。

    稀缺致使我们借用,并且让我们在稀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稀缺,尤其是管窥心态,会让你搁置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

    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

    俘获我们的稀缺,就存在于当下,它所产生的管窥负担,令我们带着短视的眼光做人做事。

    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尤其是要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改变心态,才是人们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当有了管窥心态时,我们就只能局部地、暂时性地解决问题。

    杂耍,就是人们将可预期事件当成突如其来事件进行处理的根源。

    落后一步和杂耍这两个特征清晰地定义了稀缺陷阱。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拥有的就会比实际拥有的更少。

    制定计划很重要,但并不紧急,而这类事情正是管窥心态导致我们所忽略的事情。

    任何一点小小的不稳定都会威胁到生存于稀缺陷阱边缘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余闲去吸收这些不稳定因素,只能任由其影响自己的生活。

    数十年的研究显示,在资源最为充裕的时期,而且特别是在这样的时期,我们尤其容易犯下拖延的毛病。

    各种类型的稀缺都有着相同的元素:管窥、借用、余闲缺乏、带宽负担。

    始终如一、前后一致、持之以恒,需要父母对孩子们给予持续的关注、不断的努力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念。

    为穷人提供的培训要简单实用——节省带宽的教育方法才是好方法。

    失误在所难免,灾难却并非如此。

    目前的培训项目,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学员可能出现的失误,就好像学员们不应该,也不允许犯错误一样。

    对稀缺进行管理,有一种简单而常常为人们所低估的方法,那就是对“管子”视野之内的事务施加影响。

    提醒非常有效,但因其太过于明显和直接,所以重要性反而更容易为人们所低估。

    只要有可能,就要将警醒型行为转变为一次性行动。

    利用带宽,就是要去分配我们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

    简单的禁止,很少的权衡。

    将漫长的一次性截止日期改为渐进性的阶段性截止日期,有助于问题的改善。

    稀缺和理性经济人是传统经济学的两大基本假设:资源是稀缺而有限的;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精彩书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bj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