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乎中 ,形于外:内在有什么样的本质,外在就有相映的行为表现。
1
生活是内心的一个外在表现。内心富足的人,生活总是多姿多彩,内心贫乏的人,生活总是索然无味。
如果一个人同时兼具了内外都贪乏,那么他的人生,很容易成为一个无价值的人生。
很多的内在贪乏都源于外在的匮乏,特别是在我们这一代,父母没有给到我们正确的引导和陪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因为这些外在的贫乏造成我们自卑,怯懦,无价值,不配得等等的对自己错误的认知,它们如同一堵高墙,阻挡我们与外在的交流,同时也保护着自己那些薄弱的自尊。
2
无价值的人,都会选择卑微的活着。
对自己的不自信,认为一切美好的东西自己都是不配得的。
灌输这个“无价值”信念的通常是我们的父母:
在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女孩的出生就是一个错误,如果妈妈把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到这个孩子身上,那这个孩子的人生充满了无价值的信念。
张德芬老师在小时空修心课讲过一个故事,一个生长在富裕家庭的小孩,妈妈却一直给她灌输这种“无价值”的信念。
别人家的小孩上学带的饭菜都很丰盛,自己的却很差,她妈妈总是对她说:你就只配吃这个。
别人家的小孩都穿上了漂亮的小皮鞋,妈妈就只给她买了双胶鞋,说:你以为你是谁啊,你只能穿这个。后来妈妈在她年纪很小的时候去世了,她受到很大的打击。
长大后,她赚到不小钱,但对自己却很吝啬,出差能转机的绝对不直飞,航班只选凌晨飞的,因为便宜。不去旅游,不喜欢消费。
她认为那些好的东西都不属于她的,她不值得、不配拥有这些美好。
同时,她也用这些行为来纪念自己的妈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上,我们经常会跟我们孩子说:
“你真没用”。
“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东西都做不好”。
“你看你别人家的XXX,一点都不争气”。
久而久之,他就会产生我是“无用”的信号。长大以后,他会害怕与他人建立情感,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配得,会成为对方的负担;在工作上,他把得失看得很重,一旦失败,他会无比的自责,甚至觉得自己无能。
3
这种“无价值”信念是由我们的父母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我们也习惯性的把它灌输给我们的孩子。在这个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资源,渠道和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认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不要再把这些交给我们视如珍宝的孩子,除了物质上的满足,心理的营养才是成长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的重要燃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