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边的舞剧《阿里郎花》1月16日来甬演出,1月16日我拿到了票子,观看之后复盘存在的问题:
1.拿到票子后没有第一时间看后来拿到的一张票和前两张不是同一时间的,一家三口不能一起去,导致17号上午又托人换票。
2.票子有了,孩子却又不去,事先没有跟孩子确认好是否去观看演出。
3.没有上网搜《阿里郎花》到底是什么样的演出,内容是什么。
此前不了解演出内容也有一个好处,就是稀里糊涂就去观看。如果事先知道是舞剧,可能就不要去看了。
17日晚上场次的同事询问我观后的感受,我给的意见就包含着不值得去的意思。
事实是,任何东西,善于思考的人,总有收获。
老公的舞剧《阿里郎花》观后感
我思故我在
今天(2019年1月17日)下午观看了舞剧《阿里郎花》。
舞剧开始很久后,旁边还有人在抱怨,没有语言对白,没有字幕,演什么都不知道。对我倒解决了前几天在想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多少书,却涌现出了诸子百家那么多思想家。
而现在书很多、视频、讲座、音频等资料也很多,却没有出现思想大家。意识到,不正是文明的进步,特别是语言和文字的出现,禁锢了人类的思想、思维吗?一个现象或者事情出现,如果没有文字或语言的说明,可能100个人有100种不同的看法或想法。有文字或语言的说明,反而会禁锢人的思维,100人中可能就有99个人会认同文字或语言的说明,而只有一个人会有不同的认识。这不正是春秋战国时期能出大思想家的缘故吗?因为没有过多的文字和语言的禁锢。
想到自己作为一个老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事无巨细的给学生分析得太细碎明白,因为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只能培养出一批像生产线上下来的规格、大小、功能一样的产品。
古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现象或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正确的验证,一直走在追求真理的路上。
我对舞剧的感受刚开始也是一头雾水,后来上网搜索到基本剧情,但是因为是老套的故事,没有太多感觉。
坚持看完是的理由是就当看跳舞,舞台效果还挺好,最喜欢多次出现的类似电影的仙鹤幻影。
我深知自己的艺术素养薄弱至极,不期待懂艺术,看看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