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说起这样一位诗人人们一定不会陌生:他因做过工部员外郎、拾遗被称为杜工部、杜拾遗,因自称少陵野老,世人也多称他为杜少陵。他就是“诗圣”—杜甫。
杜甫一生经历过少年时代生活富足的漫游吴越;中年屡试不中,困守长安;晚年颠沛流离,漂泊他乡。而在他的一生中,有一个地方却是人们提到杜甫,研究杜甫所不能不提的,这就是成都的杜甫草堂。
追寻杜甫杜甫生活在草堂的短短四年时间,留下了200多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蜀相》等等。追寻着杜少陵的遗风,我也走进了这一座园林。进入草堂,古树翠竹掩映,让草堂更多了几分典雅,绿池流水,鱼儿嬉戏,更为草堂添加了不少生机。站在草堂门前,看着眼前的茅屋,不由想象着:年迈的老杜当年站在这里,极目远眺,渴望信使到来;也可能拄着拐仗靠在门边,晒着太阳,为自己的诗寻找灵感;更有可能,手握书卷,看着书中人物建功立业,恨不得把自己也能有所作为……
追寻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屋顶刮飞;正所谓,祸不单行,不多会雨就下下来了,“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入麻未断绝”;生活的潦倒没有击垮杜甫,他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杜甫的精神,这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是对他的写照!
作为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多年,工作又多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我来说,对杜甫的精神充满了敬佩。一个潦倒的人,一个自己的温饱都难以保障的人,却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想着要庇护他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气魄!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诗圣已去,唯精神长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