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点评:原因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围绕主题,指出症结,列出完善方案。
1.指出问题,文章阅读量低。
2.分析原因,读书少,表达啰嗦。
3.怎么做?多读书,内容利他,修改。
建议:表达再精炼,多用动词减少副词。
分段式修改,写下思考
1.原文:坚持日更这么长时间,发现只是一个人的“狂欢”,文章阅读量低,内容没有可读性。细思量还是语言重复啰嗦,内容单调乏味。(放在下一段,与原因组合)
究其原因主要是读书太少,积累的词语不多。经常写作时,为了想说清楚会反复描述,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意思,看起来篇幅长,实质内容空洞,没有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话语吸引读者。(重新组合,指出问题,分析原因)
修改:日更已久,只是一个人的“狂欢”,文章阅读量低,内容没有可读性。
原因是读书少,词汇贫乏。内容单调,反复描述,重复表达,篇幅长,价值小,自说自话,不利众,无吸引力。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2.原文:首先是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博览群书,让自己的大脑汇聚更多知识信息,写作时才有好思想。阅读主要选择名著,汲取内容精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写出来的内容不至于简单直白。(注意使用动词,减少副词“让”两个“内容”重复)
修改:首先是多读书,读好书。博览群书,汇聚知识,深刻思考。阅读名著,汲取精华,丰富内容,克服简单直白。
3.原文:其次是写文章时多考虑“利他”。不要一吐为快,多想一想读者的读后感。在确定写作主题和内容时,放弃“小我”思想,尽量不用第一人称“我”去写文章,而要从“大我”的大众意识中(删除)与读者产生共鸣。(考虑内容价值)
修改:其次是内容“利他”。不要一吐为快,考虑读者感受。确定主题,放弃“小我”,尽量不用第一人称“我”,让“大我”与读者共鸣。
4.原文:第三是写完一篇文章不要急于发布。写完不等于写好,而是反复去修改(注意换词),认真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再斟酌用词用语是否恰当合理,有无啰嗦表述和重复词语。(简单列出修改范围)最后以旁观者的心态考虑文章发布后的效应(效果)。(修改不只是精炼,要全面)
修改:第三是写文后不急于发布。写完不等于写好,反复修改,注重错别字、标点符号。斟酌字词,注意精炼。以旁观者的心态考虑文章效果。
5.原文:写作是大脑信息的输出,需要源源不断的知识输入供应输出需求。阅读是一种输入方式,最好的效果应该是学以致用(保留)。在阅读时抄写优美的语句做积累,背诵名人语录加以理解,便于写作时信手拈来,让文章达到美化词语,吸引读者,赢得称赞。(与上一段“读书”重复,删除或者重组)
6.原文:总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怎么新鲜,可不用)只有多读多抄写,多背多积累,知识是学不完用不尽的,文章才能越写越有“味”。
修改:读写改,学以致用,文章耐读有“味”。
修改后全文:
日更已久,只是一个人的“狂欢”,文章阅读量低,内容没有可读性。
原因是读书少,词汇贫乏。反复描述,重复表达,篇幅长,价值小,自说自话,不利众,无吸引力。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是多读书,读好书。博览群书,汇聚知识,深刻思考。阅读名著,汲取精华,理解背诵名人语录,丰富精神,克服单一。
其次是文章内容“利他”。不要一吐为快,考虑读者感受。确定主题,放弃“小我”,尽量不用第一人称“我”,让“大我”与读者产生共鸣。
第三是注重修改。写完不等于写好,反复修改,注重错别字、标点符号。斟酌字词,注意精炼。以旁观者的心态考虑文章效果。
读写改,学以致用,文章耐读有“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