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又和我妈起了争执。
想不通怎么总能因为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就能展开一场辩论大赛。
今天争执起因是这样的,我妈热了热昨晚没吃完的粥作为她的早餐,我说别吃了装新鲜的饭吧,她嫌我浪费,我说吃旧饭对身体不好别省这几块钱,我妈就说每天几块钱一个月也得好几百啊,哪天的剩饭不是她吃的我还这么不领情balabala……
“等等……”我说,“真的没人让你吃剩饭啊…”
很多人常常存在这么个观念,就是“我为你委屈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你没有回报我还不领情。”
并且这种观念在各种关系中都非常常见。
比如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常对孩子说“要不是为了让你上这个地段最好的学校我们也不用换工作搬家”,“为了给你买这套资料我这一天就只吃了一顿饭,诶饿得我胃疼,不过听说这套参考书特别棒”,等等。这在孩子听起来,潜台词不就是“我们家跟着我这么折腾我要是考不了高分真愧对列祖列宗”,“我的亲妈为了我饿得胃疼买的参考书,挠破头皮我也要搞懂它。”
你说这是学习的动力?
压力即动力这没错,多少人是在强压下逼出一股狠劲儿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要说动力必须得用压力来推动,我不认同。兴趣能产生动力,成就感能产生动力,鼓励能产生动力,“学习”这一件持续毕生的事,为何一定得要压力来促进?能压一辈子?现在的家长只会感叹现在的学生活得真累,殊不知这疲累又是有多少来自于这种被动接受的沉甸甸的爱。
再说两性关系里,这就更常见了。有段话能很好的诠释这种状态。
“我想要一个苹果,但是你费尽心思的给力我一车梨。你问我喜欢么,我无言以对。你很伤心很愤怒,跟周围的人说我倾尽一切给她买了一车梨可是她竟然不喜欢不感动。 周围所有人都被你感动了,然后都开始指责我不知好歹冷血无情。可是所有人都不知道,我一开始,就只是想要一个苹果。”
综上。
我想说,爱本身没有错。只是我们本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来避免这些压力和怨怼,但我们却用了这个最艰辛的方法。
我爱你,我愿意为你付出,我不在乎有没有回报,但是你必须接受。
我爱你,我可以接受,……但是,我好累。
所以在这样的关系下,付出的一方身心俱疲,被动接受的一方压力山大。本来和谐美好的关系,变成了一出赶鸭子上架。
这真的是付出的一方的初衷吗。想必不是。他们只不过误以为付出了一切就是爱,而不知“你好,我才好”的正确运行方式其实是“你好,我也好”。
真正爱你的人,才不忍心看你做这些利人不利己的事。
至于那些不爱你的人,更不值得你做这些事,比如自己打三份工来供着每天打游戏不工作的男朋友的傻姑娘,最后也就别质问人家“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居然喜欢上了别人!”哦,顺便祝这样的男生单身到往生吧。
所以,答应我,对自己好点儿。隔夜的剩饭就别吃了,也别为了迁就我放弃更好的发展,我们好好商量,下顿饭就煮少点,我工作努力点,我们都好好的,好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