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队长是我七岁时写的超短篇故事里的主人公。他是抗战时期的游击队长。反一号的名字我不记得了,好像叫龟什么小队长。
为何姓杨?因为我崇拜杨子荣。就这么简单。
很小的时候,有次病了,要抽血化验,爸妈给我买了本《智取威虎山》连环画,用英雄人物激励我,让我别怕疼。
我爸说:“英雄人物都‘视死如归’,知道什么意思吗?就是面对死亡,知道自己要牺牲了,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害怕。你只是抽点血,有什么好怕的?”
奏效了。抽血时我没哭也没叫疼,皱了皱眉头就过去了。
抽完血,我妈把事先准备好的一瓶牛奶让我一口气喝了。
然后我接着看《智取威虎山》,第N遍。
(现在想想,“视死如归”这句成语可谓回肠荡气 and it still has the power to fire up my hero/saviour/martyr complex to this day: Death deters me not. Dying for a worthy cause is a privilege I embrace as I do going back to when I was unborn!)
七岁那年,我看过的抗战题材的小人书已臻临界质量,觉得自己可以产出了。于是构思了一个故事,甚至连用什么成语都想好了。
大纲如下(故事里用上的成语和准成语加粗):
鬼子就要进村扫荡了,交通员通风报信,杨队长率领游击队埋伏在村口,严阵以待。杨队长说,在他下令前不要开枪。鬼子越走越近,五十米、四十米、三十米......杨队长大吼一声:“开火!” 鬼子被打得嗷嗷乱叫,死的死伤的伤。龟什么小队长见势不妙,仓皇逃窜,杨队长把他堵住,龟什么小队长负隅顽抗,举起军刀,说时迟那时快,杨队长眼疾手快,扬起驳壳枪,一枪打死了龟什么小队长。
创作这个故事,最大的难题是给杨队长起名字。
首先确定叫杨某某,不是杨某。当时感觉英雄人物几乎都是双名:杨子荣、少剑波、李玉和、洪常青、严伟才、郭建光......
但这某某到底是哪两个字呢?
苦思冥想,无果。
当时跟我妈在南京外公外婆家小住。我在厅里踱着方步(背着手吗?应该没有吧),外婆养的宠物猫在厨房里远远瞅着我。
我在世界地图前驻足。找字。
我的目光从中国向周边延伸。
向上,看到了“蒙古”。
向右,看到了“日本”。
我那篇“袭作”(抄袭的袭)的主人公,终于有了完整的姓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