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习惯》是本好书,当我们通览全书后,浑身舒泰,恐怕会自以为秘诀在手,天下我有。从此可以心想事成,飞黄腾达了!
想多了。
我们的人生确实是由各种习惯塑造的,但如果你想塑造的习惯,天生和你八字不合呢?
你就不一定越努力,越幸运。而可能是越努力,越悲催。
《掌控习惯》一书郑重警示我们要承认一个简单事实:人天生具有不同的能力。
假如你想成为真正伟大的人,选对培养习惯的方向至关重要。我们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在真正有优势的领域去培养习惯,发挥我们的特长。
第一,让你培养的习惯适合你的个性。
有些人喜静,有些人喜动;
有些人深思熟虑,有些人先干为敬;
有些人做决策是为了追求快乐,有些人做决策是为了避免痛苦;
所以即使是同样的目的,培养习惯的具体途径也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坚持锻炼,你可以像健美运动员一样练出一身肌肉,但如果你喜欢攀岩、骑自行车或划船,当然也是可以的。
每种习惯都有一个特定版本,能够带给你快乐和满足,设法找到它。
因为只有适合你的个性,不和你的天性对抗的习惯,才持续给你带来快乐,才能长期坚持。
就算是培养习惯的过程,不同个性的人可能的面临的挑战和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
我们以DISC性格模型为例来说明:
✨ D型性格的人,目标感强,很少中途放弃。但相应也容易树立过多目标,所以也要留意精简目标的数量,不贪多,一次只培养一个新习惯;
✨ I型性格的人,坚持做一件事是要命的难,因为他们太容易分心,但他们会很注意公众形象,所以利用公众承诺,以及加入游戏性等新奇好玩的因素,可以帮到他们;
✨ C型性格的人,完成不是问题,完美则是个问题。C型通常会因为100%达标的自我要求,造成过大的压力,偶尔的失败则会让他容易沮丧而放弃。所以如果C型偶尔的中断,我们需要加强鼓励和认可,让他们不要那么严肃认真;
✨ S型性格的人,往往没有太强的欲望和动力,而且因为过于考虑其他人的要求,导致自己的习惯培养被干扰,所以S型得学会拒绝别人的打扰,同时如果能加入一些同好群(比如社群打卡等),和同伴一起前行会很有帮助,S型会成为同好群里的中坚力量,他们发挥稳定、乐于助人,同时又反哺了自身的习惯养成。
第二,让你培养的习惯处于你的专长领域。
我们要痛苦而清醒地认识到,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找到他最专长的领域。
这不是一个恐怖故事,是我们周围的人每天都在证明其正确性的道理。
我们都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我们中真正伟大的人不仅付出了卓绝的努力,而且还有幸享有天赐良机。
乔布斯在2005年6月12日对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的演讲时说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怎么串连在一起(Connecting the dots)。他提到:
我再说一次,你不能预先把点点滴滴串在一起;唯有未来回顾时,你才会明白那些点点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得相信,你现在所体会的东西,将来多少会连接在一块。你得信任某个东西,直觉也好,命运也好,生命也好,或者业力。这种做法从来没让我失望,也让我的人生整个不同起来。
很多人都为这一段讲话而深深感动,进而理解为要“埋头耕耘,不问收获”、“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他们觉得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错了啊。
因为乔布斯接下来继续说了第二个故事,是有关“爱与失去(Love and Loss)”的。
乔布斯继续解释说“我二十岁时,跟Steve Wozniak在我爸妈的车库里开始了苹果计算机的事业......”
没有太多人留意这句话,仔细思考他演讲是前后的关联。其实这是一句“细思极恐”的话。
因为能够像乔布斯一样,在生命或者职业生涯的早期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其实是一份巨大的幸运。
而我们大部分人需要为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苦苦挣扎,不断尝试,这是一个充满了否定和痛苦的求解过程,甚至有一些人花了一辈子的时间也没有求得答案。
这个过程就是去询问自己如下这些问题:
🎁什么对我来说充满乐趣,但对其他人来说却只是乏味的工作?如果别人觉得折磨而你甘之如饴,那件事情可能就是你的特长所在。
🎁是什么让我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进入了心流的状态?就像王羲之吃墨水,爱迪生沉迷实验而忘了新婚典礼一样?
🎁我在哪里能获得比普通人更高的回报?如果你能比别人进步得快,回报更大,那可能就是你的天赋在展示给你的回报。
🎁我的天性是什么?不要轻易评价,怀着好奇和开放的心态,扪心自问:“我觉得什么很自然?我何时感觉充满活力?我什么时候看到了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能够很确定地回答,那你或许也拥有了像乔布斯那种幸运,请在现实中尽快尝试和检验吧。
如果你找到的方向是对的,那你很快就会发现你走在一个“快车道”上。
当普通人只能拿60分,优秀的人拼命努力也只能拿80多分的时候,而你轻轻松松拿90多分。
这种幸运,再加上你在足够长的时间周期内,不懈地努力,你有很大可能做出异乎常人的成绩的!
但不得不提醒你,“天赋”也有高有低,就算你轻轻松松能拿80多分,但抬头去看90分的山峰,如果你和普通人一样觉得高不可攀呢?
这是你不得不认真考虑,第二个“细思极恐”的问题。
那怎么办呢?
第三,我命由我不由天,多领域培养好习惯,做Π型人才。
遗憾的是,对大部分人来讲,即使到了40,50多岁的时候,还在迷惑“我到底最想做什么?!”
这让我想起了斯科特·亚当斯,他是漫画《呆伯特》的创作者,这部漫画已被翻译成19种语言在57个国家的报纸上刊登过。
斯科特可以说是一位成功人物,他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巨人的工具》的作者曾经采访过他,他这样来表达:
如果你想过一种普通人的成功生活,那就不需要太多规划,只要别惹是生非,正常上学,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你想取得非凡的成就,那你只有两条路可走:
(1)在某一具体领域成为最优秀的人;
(2)在两个或更多的领域成为非常优秀的人(位列前25%)。
第一条路非常艰难,几乎不可能实现。能够在NBA打球或者能够推出白金唱片的人屈指可数。我甚至不会建议任何人对此进行尝试。
第二条路相对简单。只要你通过努力,就至少可以在几个领域中成为排名前25%的优秀人才。就我个人来说,我的绘画技能比大多数人都好,但我并不是真正的大艺术家。同尚未走红的普通喜剧演员相比,我的幽默高明不到哪去,但我比大多数人要幽默。问题的关键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不但画得好,而且幽默段子写得好。正是这两点的结合才使得我能够成为少数成功的人。如果再加上我的商业背景,那么情况就是:很少有漫画家能够理解我涉及的某个主题,如果他们没有经历过的话。
资本主义奖励的是那些既稀有又有价值的人和事。你可以让自己变得稀有,具备两种或多种“优秀才能”,直到无人能与你匹敌……这条建议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各个领域排名前25%的优秀人才中,你很难能找到一个不具备3种特长的成功人士。
所以斯科特给出的建议就是要成为π型人才,即至少拥有两种专业技能,并能将多门知识融会贯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π下面的两竖指两种专业技能,上面的一横指能将多门知识融会应用。
成为π型人才而取得成功的,确实在我们身边是有非常多的实例,通常要比押注天赋的做法更让人安心。
要知道“一条路走到黑”在很多情况下,带来的是满怀期望之后的苦涩,以及力不从心、无可奈何的遗憾。
如果我们感觉命运捉摸不定,也不想在漫无边际的尝试中迷失,那就别把我们的未来交给虚无飘渺的命运吧。
我命由我不由天,活在当下,去开拓你的多领域专长吧,用你的80分*80分*80分去和别人的单个90分去比拼吧!
沸水可以使土豆变软,但会使鸡蛋变硬。我们不能自主选择成为土豆还是鸡蛋,但在变硬还是变软之间你可以选择对你最有利的。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更有利的环境,你就可以把不利于你的情形转变为有利的情形。
当我们考虑了我们的个性特质、我们的天赋,如果我们并没有把握“一骑绝尘”,我真心给出“在多个领域培养习惯,做π型人才”这个建议,希望对你有用。
延伸阅读:《掌控习惯》“第18章揭秘天才”
《掌控习惯》(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