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过的怎样?
17年底从原来的公司离职,到今年初的几个月,在家安心读书、写东西,一边找工作。
还在运动,没有变得太胖。读了比往年都多的书,突破了不少思想局限。
【身体】
体重保持在勉强能接受的区间里,一直有断断续续的运动,多半是工作伏案太久导致的肩背不适,早已向我呼喊着不满,才想起去运动这回事的。对减脂也没有进一步挑战性目标,体重和体脂一直都没有进一步突破。反而体脂还是在很高的百分比上飘忽,不曾下线。
即使做了不少有氧和HIIT,力量训练很少的情况下,始终是高体质、易复胖的体质。另外还是怕冷体质、怕热体质、多汗体质、香菇过敏体质(下半年已经基本恢复吃香菇了)……
看一些健身视频,羡慕人家拥有结实的好身材,健康体魄是先前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很强潜在需求吧……
总之新的一年,身体是本钱。就算自己没有投资财务的头脑,好歹还有一副身体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锻炼身体,保持持续健康和精力充沛,能够持续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和充满挑战生活,谁能说这不是一笔厉害的投资呢?在这个大家都低头看手机的时代,拿出一点看手机的时间去运动就很好啊。
新的一年加油吧!
Objective:要做个有力量的人呐!
最近在读村上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即使不像村上君那样每日有10页4千字的写作任务要完成,不管做什么都要有一副结实的身体来应对。
Results:
年运动时间:超过100小时(相当于每周2小时),年终以累计小时数统计结果。
体脂下降:体脂下降到25%。
Key dos:
1、每周核心训练(大姨妈不练),包括腹肌和胸背。从前太忽视核心(核心弱、不爱练),19年专注提升核心,以提升全面运动表现,事半功倍。
2、HIIT训练。好处有三:简单高效,持续燃脂,激素分泌。作为过去2年我减肥成效显著的功臣,以T25为代表的高强间歇有氧,迅速刷脂,大幅提升心肺功能,练一次管2-3天(持续燃脂),19年继续陪我吧。
3、力量训练。过去两年几乎没练过,目前在尝试和摸索中。
4、运动多样化。为了减肥,为了好玩,为了健康。体验不同的运动肯定是更令人开心的。自行车、游泳、乒乓球、瑜伽,都在逐步尝试。
【读书】
读书就不以几本来计算了,虽然票圈还有很多朋友晒书单,一年读了20本书云云,也不再羡慕。但看过L先生那篇文章之后,我再也不纠结读书数量这类无意义的标准了。当我开始吸收和理解一些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开始辩证看待一些现象。
今年读书比起往年真不少。按主题有批判性思维、写作、心理学、散文类、系统思维、经济学、营养学、摄影。
18年对我产生影响的几本书:《人类简史》(最近一个月的睡前书,才读了不到一半)、《影响力》、《系统之美》、《学会提问》、《对伪心理学说不》、《写出我心》(令人宁静的睡前读物)、《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运动饮食9:1》、《刻意学习》。
另外还读了《领导梯队》、《超越智商》、《你的灯亮着吗》、《关键对话》、《认同感》、《8020法则》、《苏菲的世界》(床头助眠书)。
还有一些杂书,万老师的《智识分子》、《万万没想到》,《万历十五年》、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睡前读物,莫名已读了N遍)、《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假如真有时光机》……
上面有几本书是圈外课程的拓展阅读书目,为了增进课程理解就一并读了。
18年对我影响最大的微信公众号:辉哥奇谭、L先生说、开智学堂。这几个号也是每篇必读。
读书最大的体会:【温故而知新】,这是读书和记录的笨方法、也是好方法。重看自己写的东西,你会有种完全新奇的感觉,大脑刷新的速度超乎你的想象,多半我会在原笔记上添加一些新的体会,标注新日期,这种感受特别好——能在一个原理上的理解和实践,又深入了一层。
笔记整理和回顾上面,还可以做得更好。印象笔记的目录整理、有道笔记的写作记录。
18年做过一些读书方法的探索,今年的阅读更像是主题多样的踩点尝试,读书以非虚构为主,功利的非功利的都有,严肃的消遣的,书单里虚构类很少,没有小说作品。
说到底读书还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包括挑书的趣味倾向、读书的方式方法,都非常私人。再也不相信什么推荐书单这回事,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他人的书单多半不太适合自己。
新的一年,相信知识才能繁衍知识,知识产生的复利。
1、主题阅读。深入对单一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2、快与慢。有些书适合速读,快速翻完就放回书架或者Kindle,你知道未来某个时候有需要再去请教它。有些书只适合慢慢读,隔一阵再读。
2、新尝试:
听书,听全本。用眼太费了 Eyestrain。喜马拉雅FM听书,最近发现喜马拉雅有阿兰德波顿的书系,包括《身份的焦虑》几本感兴趣的书目。
听书,听概要。听那种总结提炼过的书,樊登读书会,得到App听书。
3、公众号阅读。寻找能一次性导出公众号文章的出处。
4、原版书阅读。新年加入英文原版书阅读计划,恢复英语阅读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