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谈谈感性与理性。
说起感性二字,人们多少有些误解,认为感性无非是“多愁善感””优柔寡断““容易被煽动”“容易被情绪控制”等。
但感性和理性从来不是对立面,人格的构成中,感性和理性总是并存的,只是当其中一种在比例上超过另一种时,我们更容易将他们认作是理性或是感性的人。
理性思维是由逻辑驱动的,而感性思维是由内心情感驱动,这两种思维渗透在我们生活工作中的所有角落,一个人简单的举手投足就能体现他是以理性思维导向的还是感性思维导向的。
在主流的社会意识中,理性思维从来都是更受瞩目和称赞的那个,感性更属于一个贬义词。
现代社会,感性的人在社会评价和内心指向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人们似乎都在告诉你要抛却内心对世界的美好想象,将内心变得坚硬,用最理性的头脑做效益上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那些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底层、中层鱼跃到上层的人对于成功的观念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财富的富足,越来越多人开始对家族事业的顺延和壮大产生了意识,强强联合虽早是老生常谈,但新中国发展带来的时代机遇使得大面积的阶级固化在此时开始出现萌芽,这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年代。发展到以后,底层、中层人们手中的本钱和资源越来越少,阶级上升的通道会越渐收窄。
面对这些,人们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日渐趋高的生活成本使每个人手上像是多了一副镣铐。早上地铁中穿流的、那些被生活所迫的人更像是被驱逐的囚徒,烈日下在官差的驱赶下一字排开地向着无边的、干旱枯竭的荒漠走去。
为了保全自身,不成为社会的孤儿,人们学会了用标尺去衡量爱情、友情甚至亲情,每个人都变成了一宗商品,交易在苍穹下的每个角落中发生着。
不知道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茨威格
感性思维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变得一文不值,毕竟纯粹的对美的欣赏、对人文的关怀、对生命中自由的追求都不能即时兑换成货币。
其实不妨停下脚步,和自己来一次对话。
人只是世界的过客,若不能参透人生的意义,起码有过追随自己的真实内心的时刻,长途跋涉来这一趟又是何必呢。
文章写到这里,感性思维在我看来虽是必要的,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放下理性。
理性思维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缺乏理性思维的人会像松开手的气球一样冲撞得没有方向。
所以于我而言,做一个理性和感性兼重的人,用理性去征战沙场,用感性来采菊东篱,是最理想的人生状态。
理想国不需要逃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