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认真规划旅游,没想到困难重重。
把景点按距离排序,因为时间短,只能选最近的景点,再找交通工具。来到车站居然因为没有硬币而下车。
太阳似乎重新振作起精神,开始疯狂炙烤着大地诱人的色彩。
来到和睦湖,湖不小,周边有观望亭,还有拱桥。我走到一个折桥上,水面几乎与桥持平,一只野鸭见到人,不慌不忙地朝着水里走,然后扑哧着翅膀,在水面上走几步,再落入水中,我仿佛看到了武侠剧里的情形,水上轻功。
我再定睛一瞧,这里的野鸭可不少,有一只在水里练憋气,一下子沉入水中,又在另一处的涟漪里探出小脑袋,我努力判断它下一处冒头点,却总是晚了一步,好吧,你赢了。
这里不仅有野鸭,还有白鹭,翱翔于水面,犹如翩翩君子,温润如玉。有一只在我眼前起飞,划出直线在水面缓缓飞升,然后来一个优美的弧度转弯,朝桥上飞去,渐渐变成一个白点,那白点飘飘忽忽仿佛落在电线上,又终于与天际融为一体,消失不见。
湖岸每隔一处就有一位垂钓者,他们在遮阳伞下,静静地等待着,仿佛与夏日的烫热一样静谧绵长。时不时听到扑通一声,或者恰好看到一只大尾巴冒出湖面拍打两下,想必鱼儿也有些燥热了。
我站在一个凹进湖面的平台上,凝望着青绿色的水面。水的细碎波纹就像一张本来光滑的布料被用久之后揉搓出的百折细纹。定睛看,我的伞影在水面呈规则的梯形,下面是半个瘦长的身影,随着水里泡沫的流动而移动着,犹如人在船上游,远处的拱桥明明像后退,距离却变化不大。
想象着夜晚下的和睦湖,应该如李健《贝加尔湖畔》那样清澈又神秘,充满诉说和故事。夏夜的风经湖面的抚摸,掺杂着湖水的清凉与温柔,让人倍感舒适和幸福。波光粼粼的湖水好像是时光淘出的金子,美入心扉。水鸟的啼叫更像是配合着湖水倾诉的解说。但是今日这样的画面与我无缘了。
漫步了大半圈的湖岸,越感燥热难耐,于是便告别和睦湖。
下一站,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在一条小路边,我找到了静静躺着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在蝉声的绵延 下,没有繁杂的手续,我跨进了大门。院内三个方向各有青砖绿瓦的简朴小屋。
我走进展览馆,红色气息扑面而来,墙上众多灰白照片夹杂解说,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看到了展览的诸多真实或者仿真物品,草鞋,长步枪,刺刀,子弹袋,水壶,剪报,手写文件等等。这些珍贵的物品静静躺在展柜里,然而之前它们是鲜活的用具,是那个时代的印记。虽然我没有生长在那个烽火年代,不能从这极少的物品和介绍中窥出那个时代全貌,但是我尽量保持庄重和肃穆,向历史致敬。
烫热的空气,让我想从这个闷葫芦天气里逃出来。我走着走着,心里只想着找到超市待会。一口气灌下一瓶脉动,感到难得的幸福。
我喜欢这次的“艰苦”的旅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