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静静地,窗外挂着一个弯弯的月,眉梢低低地,像是下一秒就进入了梦乡。围绕在月周围的几点零星似乎还未感到困意,它们透过客厅的小窗调皮地冲我眨着眼。
窗外的四周因夜的加深而变得愈加静默,静得仿佛能听见睡梦中的人儿浅浅的呼吸声。
已经至深夜十二点了,我却毫无睡意。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这已是我在小城暂住的第七个月了。未入侨园之前偶有到过小城几次,但都没有发现小城的夜晚原来如此荒凉。
我想家了…不!是我又想家了…这种对家日日夜夜的想念仿若能将小城荒凉的夜填满。
“你是小城姑娘吗?”
“不!我是乡山姑娘”。
乡山深处有我的家。
自打暂住小城起,便有许多不熟悉我的人问我的来处。其中有大部分的人认为我是“小城姑娘”,然而每一次当他们这样认为,我都会果断的近乎机械般地回答“我是乡山姑娘”。
乡山深处有我心灵的归处,有我最想停靠的港湾。
从我走出来的那一刻起,以后我走的每一步无不是为了回家。
吾心归处是吾家。
想到这个,我又不得不谈谈有关“归属感”的问题。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这么一个视频,视频中讲述的是一个农村小伙出国留学归来之后不承认自己是农村人的故事。其中某情感专家对那个小伙的点评令我深有感触。
“你为什么不承认你是农村人?你的家在那,那是你最初生根发芽的地方。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生根发芽的地方都可以忘却,那么这个人无疑是缺少灵魂的。”
我相信那个小伙只是众多“缺少灵魂”的人之中的一粒沙尘。那种小到家,大到国的“归属感”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正逐渐弱化。
什么“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论、“藏独”、"台独"无不体现归属感的缺失。
我们身边其实也不难发现那些缺少归属感的人。毫不掩饰地说,我身边也有,对于那些人我不会当众翻脸但我会直接告诉他(她):“对不起,我不能跟你做朋友。”
今晚我又想家了。为什么想家?
喜欢是新鲜感,而爱是归属感。
小城漂亮的蓝色车尾灯以及数不清的霓虹灯无一不令我这个“乡山姑娘”觉得着迷,这是飘渺虚幻的海,是神秘未知的星河,是"新鲜感"。而乡山家门口的一盏灯及屋顶上空的些些星光那是我最初依恋,是无论走到那里都想停靠的岸,是"归属感”
我很喜欢小城但我更爱乡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