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品味枫桥/追梦人

品味枫桥/追梦人

作者: 杨光举A | 来源:发表于2020-08-18 21:43 被阅读0次

    生在九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摊开中国地图,或许,你根本找不到它的坐标。自小就向往着江南,向往着江南的鱼米之乡,向往着江南的瓜洲渡口,向往着江南的枫桥夜泊,向往着江南的小桥流水,向往着江南的庭院人家。

    江南水乡的文章我写过不少。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写一下九里,宣传一下九里。不错,九里那些地名,偶尔会在小说里出现在我拙劣的笔端,除此而外,少之又少。

    提起裤子就见山,山里兴办的景区也不少,但大多是人造风景。没有文化底蕴的景区是站不住脚的。

    江南水乡的每一处风景都古香古色,没有刻意雕饰。亭台楼榭傍山而建,错落有致;墓碑塔寺依山而立,枕水而卧。

    来江南水乡苏州,而单单不去枫桥,那你就算不上一个读书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枫桥、寒山寺闻名中外,游人如织。

    京杭大运河从苏州穿城而过,枫桥与铁铃关相依。苏州出名,不单单是因为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在苏州,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一段历史传说,几步之遥便有一处名胜古迹。

    枫桥,在江南来说,是一座再常见不过的单孔石拱桥,驼峰高耸,桥面平坦,桥的南北两端都以石级与两岸连缀,皆用长条石板铺就。

    是张继,赋予了枫桥一丰厚的文化底蕴。用导游的一句话说,这叫名人效益,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来枫桥,看到的是古韵,品味的是诗意,是哀思,是乡愁。

    来枫桥,不一样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工程设计师盘算的是,建这样一座桥需要多少石料,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怎样才能赚钱;旅游专家考虑的是,在哪里建一座亭,在哪里立一块碑;唯有文人,会联想到当年,落第的张继是如何的心灰意冷,有感而发,写下这首千古名诗。

    历史追溯到1200年前的唐朝,长安城里,皇榜那么大那么长。然而,皇榜上单单没有他的名字,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正应了那句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然而,在张继看来,不能金榜题名,将遭多少人冷嘲热讽,那才是对他的最大耻辱。这件事,令他羞愧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头悬梁锥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座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踏着文人墨客的足迹,我来到了苏州。

    在一个深秋的日子,应该是中秋节吧,我和同在苏州打工的一个老乡,相约去了枫桥。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步入桥头,扶着桥栏,凝望着桥下的千年流水,看着江面停泊的乌蓬船,心中竟也有几分惆怅。

    试问一下,几千年前的枫桥,江面上是不是也有婉丽的摇船娘,摇船娘是不是也头戴一顶小毡帽,哼着江南小曲,荡着双桨,在江面上来回穿梭?

    几千年前的那个“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游遍姑苏城后,退避三舍,栖身于枫桥的一条乌篷船上,在寒山寺悠悠的钟声中,作“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苦状,是怀才不遇,还是报国无门?可以肯定的是,张继写这首诗时,心情是很苦闷的。

    从唐朝的京城赶考落榜后,张继带着多少不眠之夜的愁绪,来到了遥遥千里的姑苏,无意间,诗人的一腔愁绪成就了不为人知的枫桥和寒山寺。

    张继之于枫桥,正如崔灏之于黄鹤楼,王勃之于滕王阁,范仲淹之于岳阳楼。

    在张继之后,又有许多的文人来到这里,并留下了他们的作品:比如南宋陆游:“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比如元代释英的“晚泊枫桥寺,冥搜忆旧游。”又比如明初的高启来了:“几夜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还比如明代徐源的“寒山钟尽便开船,来往枫桥共几年。”和清代王渔洋的“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枫桥没有西湖断桥的斑驳和古色,也没有随县赵州桥的险峻和壮观,但枫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内涵。它像一位经历了岁月沧桑的古典美少妇,精致与隐逸,幽雅而不失壮美,安静中又不乏带些落寂的色彩,又像一位春天里戴了一条苏绣纱巾的女子,足以写尽苏州的风情、风韵和风流。

    当你抚摸雕花桥栏,凝望古色桥身的时候,你准会全身心沉侵在一种古朴的美感之中,在我看来,枫桥实在是一个慰人的去处。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歌声从附近飘来,余韵袅袅使人心旷神怡,吸引了多少人来这里追求那份如梦的情思呢?

    不远处,寒山寺幽幽的钟声裹挟着历史的质感和岁月的烟尘响彻天穹,正是这姑苏城外的古刹钟声,给如今的枫桥注入了不竭的历史内涵,它隽永含蓄,耐人寻味……佛经《撞钟偈》有云:“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烦恼扰得人心志烦乱,那么,到枫桥来,枫桥的韵味和古代文人超遇的感叹,定能把你心头的皱褶,慰抚得平平展展。

    在枫桥的两栏有一幅篆刻的对联:“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三年必降之福”“恶人语恶视恶行恶三年天必降祸。”桥顶有石碑辅联:“众善奉行,诸恶莫做”。对联用词平平,有些还带有唯心色彩,然究做人伦理,却颇具教益。

    低矮的屋檐下,有小孩在认真地读书写字,与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恍如隔世。

    不远处,歌楼里,苏州评弹是那么地扣人心弦。

    古建筑上插着各种各样的幌子,太湖三白、阳澄湖大闸蟹,随处可见。

    各种古玩,令人目不接暇。

    拔麻糖的小伙儿光着膀子,说着吴侬软语,身子不停地扭来扭去,跳街舞一样。

    老木门吱呀一声,从古屋里走出一个靓丽的女子,抹着淡妆,一袭红裙,冲你淡淡一笑,款款而去,是那么销魂勾魄。

    走进一家茶馆,跟老板娘聊聊天评评茶,一坐就是一上午。

    浓密的树荫里,石凳上,偶有几个古稀之年的老人,一边不紧不忙地下着象棋,一边悠然自得地嗑着瓜子。

    城墙外,古道边,有身穿青布长衫的老妇人 ,端着一盆衣服,不缓不急地向河边走去。

    游览枫桥时,要抛开尘世的喧嚣,身临其境,慢慢去品味,品味枫桥的历史、文化,当然还有它的意境,只有慢慢去品味,才能体验诗人笔下的诗情和古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味枫桥/追梦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jm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