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折叠前,乡村已经撕裂

作者: 6881aeaeb8bb | 来源:发表于2016-08-26 06:54 被阅读0次

白纸折叠多少次可以到达月球?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不清楚,但最近你我会知道,北京折叠三次就拿到雨果奖了。很多人觉得,这不是直白的说三个阶层吗,实际上北京折叠的一个前提就是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进一步放大了原本就存在的阶层差异。

人口的涌入和涌出都将面临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个角度看是北京折叠,另一个面,则是乡村撕裂。那么多的城市供养,是依靠乡村撕裂后留出的血。

2015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超过非城镇人口,过去十年,有超过1亿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此外还有更多流动的务工人员来到城市工作。从黑哟哟的土地,到城市森林,有人向往体面,有人向往宁静。我这个农村娃,心情是复杂的。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

笔者在十年前还在高校时,做了几次社科调研,其中有一项就是围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在两个月时间,蹲点了苏州盛泽几所子弟学校,无奈发现,所谓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绝对是社会问题而非家庭问题:

(1)靠务农赚钱,对资源匮乏的农民来说越来很难,进城务工成必选,无非就是远近问题。

(2)父母外出打工,如果不带孩子一起就有留守问题,情感上疏远和隔代教育难题存在;

(3)如果带孩子一起,因为短期打工的多,甚至跨区域打工大有人在,每个区域教材不一,即使一样教课进度也不一,加上中间折腾的时间,几乎大部分孩子都受到极大影响;

(4)进城务工即使夫妻多会双双打工,孩子家庭教育时间和质量都很低,很难配合学校;

(5)缺乏归属感,很难合群;

(6)当地近年来不断取缔办学质量低的小学,农民工子弟学校多私立,设施和教师质量堪忧,多被取缔,而当地公办小学又不接收那么多外来孩子,即使接收,要交的费用对打工者来说也是极大负担。 

带也不是,不带也不是,这些孩子大部分的命运已经让父母的身份绑定。

电话诈骗+信息泄露,受伤害的为何是他们

和我们很多80后甚至更早世代的乡村孩子相比,很多还留在乡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的技能差异鸿沟正在加大,信息技术更是加速了这一裂变。

最近针对大学生的诈骗电话导致不幸的事件,主角的双亲就弄不懂,而这些孩子之前的生活、教育里根本没有这些,对网络和信息诈骗更是很难有感知。

身边有人惋惜也有人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大的人,还要接受高等教育了,怎么一点警觉意识都没有?站在局外人可能有各种想法,但设身处地,我们在毫无隐私可言的环境下,也会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本来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无法掌握真相的群体,会被不端之人利用。普遍无知,是社会病,而并非个人问题。

社会成为赤裸裸的丛林,他们绝非愚蠢之人,甚至冰雪聪明,却因无知而被边缘和伤害

乡村文化在枯竭,城市精神仅有广场舞

我从不对广场舞有非议,反而很支持,因为这应该是中国城市普通人享受的高端文化了。一个国家的文明,很重要的是看怎么对待和利用闲暇。当今的城市,酒局、牌局、色情充斥,难得有广场舞这一算积极向上的活动出现,应该值得庆幸了,否则很多人就得被赶回电视机、电脑、麻将桌上去了。

百年前,民国的几位大家,费孝通、林语堂等人分别在《乡土中国》和《吾国吾民》中介绍和分析了中国的乡土文化,共同观点是中国人系于家庭而非系于社会。那时候还有缠足男尊女卑,很多传统仪式;现代社会进步了,没有缠足,但最终连形式都没有了。

百年了,有一共同点还在,就是打麻将打牌,林语堂愤愤地说到,中国人办报纸,都和打麻将一样,个人都揣摩别人的牌,然后希望自己先挺张,不要的牌给下家。现如今,我们还喜欢打麻将,除了打麻将,就是家长里短,连城市都如此,很难想想乡村还有其他活动。

当然到了城市自然要好些,能在包厢打牌,有电影院、洗头房、会所,有美容、商场、广场舞、运动馆。在这里再次推崇广场舞,因为这个活动已经超越了中国城市文化水平。

城市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连书店都开不下去,而农村却没有书。

农村没有广场舞,除了麻将,以前只有电视。随着手机的普及,让更多乡村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如今手机已经逐渐替代电视成为获取信息的首要入口,这一点上可以看到未来的趋势,信息对普通的城市或乡村人来说已经平等,但信息辨别能力仍然不高。

寒门贵子,是城市收割的第三波对象

最后就要提到和我一样走出乡村的农村娃,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无可厚非,当时站在讲台上信誓旦旦对我们描述美好未来的老师们,自然不会想到如今农村娃们通过置业,成为城市收割农村的第三波。

第一波就不提了,第二波是我们父辈们走出农村来城市务工,在没有社会保障的情况下,把辛苦钱背回家。第三波就是我们这些靠教育或者创业来城市立足的民工子弟。这个社会仿佛被控制一般,让年轻人三十岁前买房,有人不乐意,说你们年轻人租房不就得了,可曾知道,教育是和户籍挂钩的。

把父辈来城市辛苦半辈子的钱,加上未来二十年的债务,去购置父辈们来城市建设的成果,这就是我们走出来的农村娃的命运吧。当然,生活目标因人而异,如果还有农村户口,大不了回农村种地就是了,可大学时,不明真相的把户口转出来,没有了退路,是不是暗示着,我们这一代这一群人,就是中国城镇化的主力军呢。

相关文章

  • 北京折叠前,乡村已经撕裂

    白纸折叠多少次可以到达月球?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不清楚,但最近你我会知道,北京折叠三次就拿到雨果奖了。很多人觉得,这...

  • 已经折叠的北京

    翻完书的最后一页,我脑袋里一阵迷乱。大风呼呼的晴朗初秋,愣是找不着方向。 48小时被分成三段。第一空间的人享用24...

  • 折叠了的北京,疼吗?

    █文/叁未 北京,折叠。 那样的北京,疼么? 夹在期间的人们,疼么? 看完《北京折叠》 似乎有了答案 《北京折叠...

  • 折叠城市

    感觉自己还没有看《三体》,但是《北京折叠》已经火起来了...... 这本短篇讲了北京存在的三个折叠空间,主人公老刀...

  • 北京折叠,折叠社会

    读完了之前遗留了一半的《北京折叠》。作为一本科幻小说,其实《北京折叠》的脑洞开的并不大,甚至还不够《天才,疯子》的...

  • 北京折叠

    我想也许背景折叠所描绘的是一种时代的落寞吧,在改革开放经理40年,在这个大浪淘沙,英雄辈出的的后面,在闪光灯聚焦不...

  • 北京折叠

    听说不少人读了无感,必须中年人读起来才有感觉吧…… 都是中年人在这个变幻世界里的酸楚:排队上幼儿园、花钱买学位、人...

  • 北京折叠

  • 北京折叠

    篇幅不大,意蕴却深远。北京折叠,雨果短篇小说奖。 小说里的世界分为三个空间,48小时的轮回。第一空间有五百万人,生...

  • 《北京折叠》

    写在前面 读书的时候养成了两个习惯: 如果看到作者的书写得好会去把作者的书都看个遍,算是和作者有个深入交流了。 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折叠前,乡村已经撕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jv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