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变态心理学上学过“抑郁症”的表现和治疗,掌握了理性知识,我并未亲密接触过抑郁症患者,也缺少直观体验。这本书的作者身患抑郁症,从他的笔下我确实能感受到抑郁的痛苦。这本书或许也能给患者和亲友以安慰——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但是,本书决不能代替抑郁症的科普书、教科书。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私人体验。可以通过本书理解抑郁症患者的感受,但不要把里面的个人体验当做关于抑郁症的“真理”。(比如作者认为吃药阻碍了其康复)
抑郁症的感受
-
如果你以为一个抑郁的人想要的是快乐,你错了。他们根本不关心什么快乐,那太奢侈。他们只想脱离痛苦。他们想从着火的脑袋里逃出来。(美景 - 位置160)
-
即使你有很多自杀的念头,对死亡的恐惧却与常人无异。唯一的区别是活着的痛苦大大增加了。所以当你听说某个人自杀了,你要了解,死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不可怕。死不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选择”。追究其道德意义,是误解。(美景 - 位置160)
-
在抑郁症里加入焦虑症,有点像在酒里加入可卡因。它给你的全部感觉按了快进键。如果你只是单纯的抑郁症,你会感觉大脑像陷入沼泽,失去动力,迟缓不动。但如果加入了焦虑症,你身陷的沼泽中还会出现漩涡。泥水中的怪物像变异的鳄鱼一样以最快速度不停游动。你一刻都不能放松,每一秒都处在崩溃的边缘,你绝望地试图浮出水面、呼吸空气——那些对你来说如此奢侈,对岸上的人来说却唾手可得的空气。(我的症状 - 位置 378)
-
振作起来。没人知道这有多难。人们从外表看你,只能看见你的身体外形,看见你是原子和分子的统一体,没人能看出,你的内心就像经历过宇宙大爆炸一样,自我意识化成了碎片,散落在无边的黑暗宇宙里。“我会努力的,爸爸,我会努力。”这是他想听到的话,所以我说给他听。然后我又望向窗外那些童年的幽灵。(头倚着窗 - 位置 446)
-
抑郁症的一个副作用是,你有时会变得特别留意大脑的运转。在我精神崩溃、住回父母家那段时间,我常常想象着把手伸进自己的脑壳里,取出让我抑郁的那个零件。这似乎是一个很多人都有的幻想,我和其他抑郁症患者聊起过,也在书中偶遇过。(着陆 - 位置 525)
-
抑郁症的警告信号很难被人们发现。对抑郁症没有直接经验的人,更难发现它的警告信号。部分原因在于,有的人搞不清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我们把“抑郁”当作“悲伤”的同义词,就像我们把“忍饥挨饿”和“饿”等同,这无可厚非。然而,抑郁症和悲伤的区别相当于“快要饿死”和“肚子有点饿”的区别。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它不伴随皮疹或咳嗽。我们看不见它,因为它基本上是无形的。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令人惊讶的是,很多患病者最初很难认出它。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够痛苦——他们很痛苦,但这种痛苦的感觉似乎是无从辨认的,或者容易与其他东西混淆。比如,如果你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你可能会想,“我感觉一无是处,因为我的确一无是处”。你不太容易把这看作一种疾病症状。受低自尊和疲惫感的影响,即使你明知这是一种疾病,可能也没有意愿和能力将其告知他人。(警告信号 - 位置 631)
-
对一个没有经历过抑郁症的人解释什么是抑郁症很难。就像对一个外星人解释地球生活。因为没有参照点,你不得不借助比喻。(向外星人解释地球生活 - 位置 903)
-
其实抑郁症不是一个能用“意志力”解决的问题,至少不是那种“别想太多,挺住就好”的意志力。它更像是一种对情绪的放大和锐化处理,一种从平淡到诗意的转变。(向外星人解释地球生活 - 位置 918)
-
抑郁症还是……比你渺小的东西。它一直都比你渺小,即使有时候感觉上很庞大。它在你体内运行,你不在它体内运行。抑郁症也许是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乌云,而你是整个天空。乌云出现之前就有天空。乌云脱离了天空是不能存在的,而天空没有了乌云依然是天空。(抑郁症还是…… - 位置 1274)
-
报告进行到一半,我进入了游离状态,失去了真实感。那根连接肉体和灵魂的线被剪断了,像氦气球一样飘远了。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灵魂出窍吧。我在教室里,漂浮在身体的上空、两边,甚至无处不在。在自我意识过剩的状态下,我观察着、聆听着自己,同时冲出了自我。我想,这是一次惊恐发作,我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惊恐发作,虽然程度远远不及在伊比萨或父母家时。它原本可以成为一个警告信号,但很遗憾,因为我的惊恐是有原因的。(蘑菇云 - 位置 1355)
-
是啊,如果不是薄脸皮,我不会经历那些糟糕日子里的虚无、惊恐、骨头融化了似的倦怠、自我憎恨,也不会被淹没在无形的海浪下。有时候我会自恋自哀地觉得,对于这样一个高速、尖锐,充满了噪音的世界来说,自己显得太过脆弱了。[我喜欢乔纳森·罗滕伯格(JonathanRottenber)的抑郁症进化理论,他认为抑郁症与无法适应现代环境有关:“一个古老的情绪系统与一个非凡物种创造的高度新颖的运行环境碰撞了。”](存在 - 位置 1560)
-
比如,你要明白,头脑中出现了一个悲伤的念头,甚至是接连不断的悲伤念头,不等同于你就是一个悲伤的人。你可以穿越暴风雨,感受狂风肆虐,但你知道你不是狂风。这就是我们对头脑应有的态度。我们必须允许自己感受它的暴风骤雨,但从始至终明白这都是正常的天气变化。现在,当我陷入低落的时候,我会试着想,我还有另一个更伟大、更坚强的部分没有下沉,它毫不动摇地伫立着。我想,它就是那个被称为灵魂的部分。(屏幕上的幻影 - 位置 1681)
对药物的恐惧
-
在我吃过的药里,唯一能让我感觉好一点的药是安眠药。我只吃过一包,是在西班牙买的,那里的药剂师穿着令人放心的白大褂,说话像医生。那个药叫多米迪那。它没有帮助我睡眠,但我醒着的时候不那么恐慌了。我知道这种药是很容易上瘾的,不吃药的恐惧很快就会压倒吃药的恐惧。(扔掉雨伞,直面风雨 - 位置 245)
-
要是一片药能让我免除那种恐惧就好了,我会吃的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减轻我精神上的极度痛苦(没错就是这个词),也许我会更容易痊愈。但不吃药让我变得与自己非常合拍,我明确地知道哪些能帮助我(锻炼、阳光、睡觉、情感激烈的交谈等),不吃药带给我的警觉最终帮助我重获新生。如果我吃了药,那种药物带来的麻木感和不真实感也许会让我康复起来更加艰难。(扔掉雨伞,直面风雨 - 位置 277)
患者对于吃药都有抗拒,但吃药始终是最有效的。作者这里的经验是错误的。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理解为什么患者不愿服药。
应对抑郁症
-
《深渊》(The Depth) 一书的作者,进化心理学家乔纳森·罗滕伯格(JonathanRottenberg)教授在 2014年写的一段话,出乎意料地令人安慰:怎样更好地应对抑郁症?没有神奇药丸。治疗慢性痛症让我们明白,其实我们很难推翻那些身体和头脑的固有反应,相反,我们必须跟随情绪的线索,关注低落情绪产生的根源——过度工作、过少睡眠的生活习惯。我们需要更丰富的描述情绪的语汇,并有意识地寻找中断低落情绪的工具,制止它转变为更长期、更严重的情绪低落状态。这些工具包括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的周遭事件、情感关系、身体状况(通过锻炼、冥想或饮食)。(扔掉雨伞,直面风雨 - 位置 281)
-
跑步是抑郁症和焦虑症公认的缓解剂,对我也确实很有帮助。刚开始跑步,我还会时不时有严重的惊恐发作。我喜欢跑步的原因是,惊恐发作的许多生理症状——心跳加速、呼吸不匀、出汗——也是跑步的“症状”。所以,跑步时我不用担心心跳加速,因为心跳加速是有正当原因的。(跑步 - 位置 1114)
-
失真感。你感觉不真实,不在自己的身体里,好像你是从外面某个地方控制着你的身体。你跟自己身体间的距离,就像作家和他虚构的、半自传的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你失去了自我的中心。它是一种头脑和身体的共同感觉。这再次证明粗暴地区分心理和生理是错误的、过分简化的,甚至可能是部分病因。
(头脑的问题就是身体的问题(二) - 位置 1147) -
即使我们摆脱不了抑郁症,也可以学着利用这个拜伦(Byron)口中的“可怕的礼物”。我们不必像丘吉尔和林肯那样,利用它统治一个国家,甚至不必用它去完成一幅美丽的画作。把它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好了。比如,我发现冷静地认知死亡可以让我更坚定地享受生命,珍惜和孩子、爱人在一起的宝贵时光。抑郁症增加了痛苦的强度,却也能增加幸福的强度。抑郁症的溢出效应,除了在艺术和政治方面给人增添活力之外,还有无数种其他表现形式。它们大部分都不会让你出名,但通常会在夺走一些东西的同时,也留下一些馈赠。(亚伯拉罕·林肯和可怕的礼物 - 位置 1258)
-
随着时光流逝,我懂了一些以前不懂的道理。我懂得向下不是唯一的方向。如果你坚守在那里,忍耐住,情况会变好。会变好,然后又变糟,然后又变好。正如我住在父母家里时,一个顺势疗法医生告诉我的,“高峰,低谷,高峰,低谷。”(她的这句话比她的药酒更管用。)(高峰和低谷 - 位置 1418)
-
有时候在这条磕磕绊绊的康复之路上,那些你感觉失败的,可能恰恰帮你向前迈了一步。(派对 - 位置 1545)
如何陪伴患抑郁症或焦虑症的人
- 要知道你是被需要、被感激的,即使表面上看起来不是这样。
- 聆听。
- 永远不要说“振作起来”或“高兴起来”,除非你会提供具体、万无一失的操作方法。(“严厉的爱”不管用,老套的、温柔的爱就足够了。)
-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如果病人说了一些无心的话,要体谅他们。
- 教育自己。要了解最重要的一点:对你来说很容易的事,比如逛商店,对抑郁症患者也许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 别认为这是你的错。别把抑郁症当成流感、慢性疲劳综合征、关节炎。病人得病不是你的错。
- 耐心点。这个过程不会很轻松。抑郁症有涨落、起伏,不会保持一个状态。不要把某一个快乐或糟糕的时刻当作痊愈或复发的证据。打一场持久战吧。
- 接纳现在的他。问问他你能做什么。其实你能做的主要就是陪在他身边。
- 如果可能的话,解除病人的一切工作、生活压力。
- 尽可能别对病人的举动大惊小怪,这会更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怪人。躺在沙发上三天不起?不拉开窗帘?因为决定不了穿哪双袜子哭个没完?那又如何,没什么大不了的。“正常”其实是主观的,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这个地球上有 70亿人,就有 70亿种正常。(如何陪伴患抑郁症或焦虑症的人 - 位置 873)
延伸阅读
-
《坏药商:如何修复破碎的制药业》(Bad Pharma: How medicine is broken, and how we can fix it),本·戈德契(Ben Goldacre)一本深入制药业及其既得利益集团,让人大开眼界的书。
-
《揭开黑暗:疯癫回忆录》(Darkness Visible: A Memoir of Madness),威廉·斯泰隆(William Styron)一本 1989年的经典回忆录,书名借鉴了《失乐园》,精彩记录了作者服用三唑仑安眠药的经历,提醒人们用错药物的危险。
-
《深渊:抑郁症疫情的进化起源》(The Depths: The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the Depression Epidemic),乔纳森·罗滕伯格(Jonathan Rottenberg)我见过最好的从进化角度看抑郁症的书。
-
《疯癫与文明》(Madness and Civilzation),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一本争议、离经叛道之作,作者对社会的兴趣大于对头脑的兴趣,但依然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
《停不下来的人:强迫症和迷失在头脑里的故事》(The Man Who Couldn’t Stop: OCD and the true story of a life lost in thought),大卫·亚当博士(Dr David Adam)对强迫症的高度个人化的研究,很精彩,充满对头脑的深刻见解。
-
《和焦虑交朋友:纾解忧虑和恐慌的暖心小书》(Making Friends with Anxiety: A warm, supportive little book to ease worry and panic),莎拉·雷纳(Sarah Rayner)简单、易懂的建议,教你如何接纳你的焦虑。
-
《正念禅修:在喧嚣的世界中获取安宁》(Mind-fulness: A practical guide to finding peace in a frantic world),马克·威廉姆斯教授(Professor MarkWilliams),丹尼·彭曼博士(Dr Danny Penman)对正念持怀疑态度的人大有人在,但作为一种给忙碌生命加注逗号的方式,我认为正念非常有用。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书。
-
《正午魔鬼:剖析抑郁症》(The Noonday Demon: An anatomy of depression),安德鲁·所罗门(Andrew Solomon)描述了所罗门自身的抑郁症经历,令人惊叹(偶尔令人害怕)。对于诊断和治疗尤其有用。
-
《心智健全的新世界:驯服头脑》(Sane New World: Taming the Mind),路比·韦克斯(Ruby Wax)一本思路清晰、有教育意义的书,强调正念禅修,有着路比·韦克斯一向的妙趣横生。
-
《为什么斑马不得溃疡:压力、压力相关疾病及应对措施经典指南》(Why Zebras Don’t Get Ulcers: The Acclaimed Guide to Stress,Stress-Related Diseases, and Coping),罗伯特·M·萨博斯基博士(Dr Robert M. Sapolsky)关于压力、压力如何累积、身体,有独特见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