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书日记06:大篆第二课理论作业

学书日记06:大篆第二课理论作业

作者: 一张叶小绘 | 来源:发表于2020-10-21 13:12 被阅读0次

1、在秦国统一文字之前,汉字经历了哪些演变的过程,分别有什么特点?

画符:刻于陶器、墙壁上,图画性质很强,但已经具备初步的美感,如平衡、对称、简洁

甲骨文:刻于龟背甲骨上故名,日常占卜,相较于金文是一种“俗体字”

金文: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用于祭祀等正式场合,与甲骨文相比是一种“正体字”,弯画较多,图画性质较强

大篆:以石鼓文为代表,是战国时代的秦国刻石,更加线条化,线条饱满、粗细匀整,有章法布局

小篆:秦统一的字体,相较大篆笔画更细,书写规范,横成行竖成列,日常书写有简省的倾向

一点感悟:之前以为甲骨文就是”巫师“随便一刻来糊弄”天子“的,看了纪录片才发现每一片甲骨文也自有章法布局,每一个字也在尽量追求美感,难以想象五千年前那个茹毛饮血、生存危机重重的时代,人们也会有对于”美“的追求,或许,追求美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吧。再普通的事情也尽量做的美一点吧。

相关视频篆脉舒卷

2、吴昌硕的生平经历与艺术风格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家学渊源:吴昌硕虽然出生在一个小城镇的普通家庭,但是家学传统非常重视读书学习,他从小酷爱篆刻,经常在屋子里钻研金石不出门像个闺房小姐,后来因为逃难游学游宦等,无论环境怎样,或平静或动荡他都“与印不一日离”,除了心底的热爱,我觉得跟家庭环境、父母教育也有关系,勤奋刻苦,谦卑好学,忠厚坚韧。

时代背景:吴昌硕生活在一个朝代更迭的巨变时代,经历过战乱饥荒、家破人亡,思想上西学东渐,吴昌硕的字和画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吴昌硕的时代金石学非常流行,他从金石篆刻入门,把篆刻的笔法融入书法的创作,笔力雄浑厚实,用笔像用刀,三十岁之后爱上画画,也是用篆刻书法的笔法来画画,显示出不凡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节。

一点感悟:如果没有看吴昌硕的生平经历,真的有点欣赏不来他的篆书呢,感觉不那么规整,笔画粗细不均匀,同一个字的写法也不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看过吴昌硕的生平真的被深深震撼了,历经那么多苦难,九死一生、耳聋足疾,他却活得如此乐观又深情。我想,一定是篆刻书画艺术给了他很多动力很多不舍很多深情,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之后依旧热爱生活,如是。

相关视频大师-吴昌硕

种草两部纪录片:

《中国书法五千年》《大师》,B站上可以搜索观看哦。

相关文章

  • 学书日记06:大篆第二课理论作业

    1、在秦国统一文字之前,汉字经历了哪些演变的过程,分别有什么特点? 画符:刻于陶器、墙壁上,图画性质很强,但已经具...

  • 学书日记07:大篆第二课实操作业

    自评:吴昌硕的大篆笔画粗细不是很均匀,用硬笔写粗细均匀感觉很舒服呢。 吾字总是靠格子左边,既字结构松散,最后一行的...

  • 学书日记09大篆第三课作业

    红笔改了一些单字的问题,整体的问题还有 1、短笔画的起、收笔不好,最明显的“吾” 2、笔画较细,这样笔画间的间距就...

  • 学书日记10大篆第三课作业

    这一篇笔画想努力写出变化,力不从心。。感叹吴昌硕先生写字笔力雄健、富于变化的魅力! 整体的问题还有:起收笔问题,笔...

  • 学书日记12大篆第三课作业

    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虚惊一场!可以送小娃去上英语课了,可以到最喜欢的便利店买糖果、喝咖啡了,开心~ 练了一段时...

  • 学书日记11大篆第三课作业

    “既”和“好”中弯弯的笔画,好有趣好婀娜呀。在了解了作者生平后对石鼓文有了学习的兴趣,自己动手练习起来才更能欣赏体...

  • 学书日记13大篆第四课作业

    自评: 上节课格子叠宽了,经过学姐的提醒,这次格子瘦长,但是因为不是富阳纸,一个格子大概10.5×7.5 整体的问...

  • 学书日记14大篆第四课作业

    自评: 写这三篇之前重新看了一遍视频,红笔放旁边几乎是写完就改的。左边多出的一行没有裁掉,练习难点字。 个别字的问...

  • 学书日记15大篆第五课作业

    《初学者心理建设》六组关键词,说说我的理解 一/“初学者”和“当下的真心” 其实对于书法来说,我不是一个“初学者”...

  • 学书日记16大篆第五课作业

    这一次作业感觉线条质量有进步,临了三遍一起批改的,发现共性的问题: 1、速:右边偏大偏宽 2、君:中间一横起笔按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书日记06:大篆第二课理论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ok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