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瑕疵的鸡汤典型四种

有瑕疵的鸡汤典型四种

作者: 李源_源哥 | 来源:发表于2018-02-01 21:58 被阅读0次

    这是一个信息纷杂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内容的制造者,传播者。不可避免的,各种质量的信息良莠不齐。比如常见于老人转发的养生文章,里面常常有相互矛盾的tips和后果匪夷所思的生命威胁,比如什么东西和什么东西不能混吃,否则会死翘翘之类的。这种文章常常为青年一代不屑,所以偶尔有几个老是发这样文章的叔叔阿姨的朋友圈就被我设成了“不看对方朋友圈”。毕竟人家要发是人家的自由,但是我看不看是我的自由。

    还有另外一种瑕疵,它们会混杂在读完让人感动,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恨不得产生人生顿悟的鸡汤励志文里面。偏偏我曾经是那个不太容得下事实方面有瑕疵的读者,这些年没有少在人家的励志故事里面挑鸡骨头,我现在已经比较少这么招人恨了。

    刚好看完《奇迹男孩》,觉得那句"when given the choice between being kind and being right, choosing kind" 特别适合我现在的心态,即便知道有些故事有瑕疵,但是带着善意接受故事里面的善意,这个更重要一些。不过如果故事的传播者真的只是为了让鸡汤更浓而故意扭曲事实的话,那样的善意也变了味道,就很可惜了。

    所以下面当就只是博君莞尔。

    第一类,看似精确的数字,其实完全经不住推敲。

    有很多读者一看见有精确数字,就有一种不明觉厉的佩服感。

    例如,有一段网文特别流行

    ”人一生会遇到约2920万人,两个人相爱的概率是0.000049。既然相爱了就不要轻易分开。“

    是不是挺有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

    但是如果我们稍微计算一下,假如一个人一辈子活80年,也就是一共80*365=29200天。那么如果要遇到2920万人,每天就要遇到1000人。是每天哦,不管你是婴儿还是躺在床上的老人。而一天从早到晚一共也就1440分钟,所以几乎每90秒你要见一个不同的人,不管是凌晨还是午间。我觉得只有阎王爷的团队才这么忙碌。

    既然第一句话已经禁不起推敲,那么后面这个小数究竟在小数点后面有几个零,可能也不太重要了。还有啊,这里的1000人是不分性别的,我可不想被掰弯了。

    这类案例的最大特点是,看似好科学,其实好无厘头,也常见于老年人朋友圈的不实保健信息里。

    第二类,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这种就数不胜数了。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学过少年牛顿坐在树下被苹果砸中然后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吧。这个故事堪称激励无数青少年学习科学励志成为和牛顿一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不好说。首先,牛顿没有留下手稿或者访谈录说到自己被苹果砸中过,但是他的确仔细观察了苹果下落的规律。第二,牛顿观察苹果下落这事,很可能是青年时代,而不是少年时代的事情。牛顿完善万有引力的研究已经是老年的事情了,而且那个时候苹果的故事已经在流传了,据说老年的牛顿自己都觉得这个版本特别能突出他的少年天才奇想,所以也不介意大家这么传。科学家也是人,偶尔有点虚荣心很正常。在我们的传统教科书里,太容易把人弄得很极端很完美。

    还真有本书专门挖掘这些故事真相的

    网页参考

    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science/the-core-of-truth-behind-sir-isaac-newtons-apple-1870915.html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56661490.html

    这种瑕疵是比较难考证的,因为要找到很多历史文献追根溯源,而历史上相互引用以讹传讹的文献比能真正接近史实真相的信息来源要多得多。

    第三类,发生在当代的事件在叙述中出现重大扭曲

    这种是在所有类别里面最令人沮丧的,而且,我眼睁睁的看见很多微信大号就是毫无考证的转发这样的文章。说白了,在微主心中真相有多重要呢?还是鸡汤比较浓,流量比较高更重要吧?

    比如下图这个2017年发生在新西兰的故事,怎么看都象新闻吧,新闻还能有错吗?

    真有,而且错的非常大发。可惜,这个故事就原封不动的被很多微信大号转载。

    我的考证文章参见  http://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9956921/notes/13564919

    简单说,这是一场公众持股(public share)的意愿征集,而不是慈善募捐,而且只是表达意愿但不是真正发布股票。所以,本文说的新西兰民众的善意捐款云云,只是一种对于民众善意的意淫。

    但是文章作者这么写,就有一种,看人家新西兰人民对自己的企业多有感情,你看人家新西兰人民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怀。跟我国小民情怀一比,这鸡汤多浓多鲜啊。

    第四类,与动物自然特质相悖的寓言

    这类寓言在很多场合的广泛流传,常常让人难以分辨真假。引人领悟其实是一件善事,不过与自然界的本来面貌相违背,容易造成一些认知上的混乱。

    比如,鹰的重生。这个催人进化的故事是这样的

    绝大部分鹰在40岁的时候就会死亡,只有大约3成可以活到70高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一只鹰活到40岁左右,会变得非常衰老。但是勇于选择重生的鹰,它艰难的飞到山崖顶端,在岩石上日复一日的敲打它的喙,直到脱落。更为甚者老鹰还要拔掉自己的旧的爪子和羽毛。当这150天痛苦的历程过去,老鹰可以重又获得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在天空。

    科学考证得出的不同结论可以参考https://www.guokr.com/article/4383/

    简单说,就是鹰的喙是头骨的一部分,而不是看上去那样是一个可脱落的部分(不像人的指甲这样可脱落),鹰要敲掉自己的喙是不可能刚好完美的只敲掉喙而不伤害头骨和头部肌肉与血管的,所以只有死路一条。其它不科学的部分就不赘述了。

    根据果壳网提供的英文网页调查,鹰的重生的故事出现于2009年网上流传的一份ppt,我对于一个活在现代的人故意要编造一个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现象来激励他人,这样的行为,持保留态度。

    通常听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我不会去和对方宣传这个是不是真的符合动物本来的面貌,因为心灵的领悟对于听众更重要吧。不过如果我儿子问我,自然界的动物它们真的是这样的吗,我还是会告诉他,在真实世界里,不是这样的,因为如果他要做博物学家,可不能把科学和寓言搞混了。

    为什么这样的故事可以广为流传

    为什么在真实性上有瑕疵,这样的故事却可以广为流传呢?简单说,第一,奇特,满足大家的猎奇心态;第二,励志好用,特别容易被发挥到各种场合;第三,好记,一个小故事蕴含大道理,触动听众情绪和想象(左脑右脑齐工作)的故事特别容易受欢迎。第四,经过太多大V转述之后,怀疑的人就更少了。

    小tips

    如果大家对于辨别这样的信息质量瑕疵感兴趣,可以

    第一,多问问,这是真的吗?还有没有可能是别的样子?信息来源是什么?

    第二,博物学的知识可以接触一些,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些你觉得匪夷所思偏偏是真的,有些你觉得好感动却是假的。

    第三,推荐几个关键词和工具:一,wiki,英文的wiki百科在记录事件的正反两面的中正性是非常令人赞赏的,而且涉猎面之广超乎想像,尽量不要用百度百科,二,搜索关键词urban legend和hoax,有很多愤青都热衷于揭露广为流传的故事里的瑕疵,三,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对于很多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的故事里的瑕疵有涉猎。

    Last but not least, 抱着感恩的心,别人送你一份鸡汤,一份保健tips,不管品质如何,终究有一份善意在里面。有时候难得糊涂。


    ps,感谢我妈妈,她退休前是化学老师,我上中学的时候,她推荐过一本批判性思维的书给我,这在当时的教科书的氛围里是多么的格格不入。教科书都是让我们去坚信的,而批判性思维是让我们去怀疑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瑕疵的鸡汤典型四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oq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