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心理行业是2003年,谈不上行业专家,但是略知皮毛还是可以的。
罗杰斯将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咨询关系,视为治疗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咨询师的技术。用马丁·布伯的哲学术语,可以说,当咨询师使用技术时,就构建了“我与它”的关系,而当咨询师使用本心时,就构建了“我与你”的关系。
罗杰斯特别强调的是,他的疗法是“来访者中心疗法”,也就是说来访者才是咨询关系的中心,咨询师重要的是理解并接纳来访者的感受。他有一句名言: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构建咨询关系的三原则
罗杰斯对咨询关系的重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关于构建咨询关系,他提了三个非常简单的原则:
真诚
共情
无条件积极关注
真诚很好理解,但要做到并不容易,因为真诚意味着:我所说的,和我所想的是一致的;我所想的,和我所体验的是一致的。前半部分容易,不骗别人就好;后半部分极难,因为要做到意识和潜意识的一致。
我们之前讲过“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到对方的角度上,感人所感想人所想,更通俗的解释,其实就是深深地理解和接纳对方的感受。
无条件积极关注,它也基本等同于“无条件的爱”。顾名思义,无条件的爱就是,我对你好,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的自我被解放,孩子就能遵从自己精神胚胎的声音,走向成为自己的道路。
相反,有条件的爱就是我认可你、鼓励你、接受你,是有条件的,你必须达到这些条件,我才给你这些你想要的,如果达不到,我就不给。
现在的治疗流派,基本都接受了罗杰斯对治疗关系的论述,认为上面说到的三个标准非常重要,但大多认为这是治疗初期的事,而对罗杰斯来说,治疗关系就是全部。
罗杰斯认为,越是高质量的治疗关系,越能让一个人安全、自然、无防御地呈现自己,而这个人也就越能接受自己的种种体验,治疗就越可能成功。这里对成功的定义,就是帮助来访者更好地成为自己。
心理咨询师要将自己分为三个人
一个站在来访者身后与之共感
一个坐在来访者对面进行倾听
一个站在自己的身后
以旁观者的角度关注着发生的一切
只想来访者下一句话在说什么,我怎么来应对来访者,这样就很被动,被来访者带着走。
初次咨询,你唯一要准备的就是放空自己,让自己的心空,不预设。
咨询师面临来访者时,不要用力过猛,让来访者在这个场域有更多的空间去表达和宣泄。
不需要过多的发问,适当的嗯是请继续,能不问就不问,
可以试着用心空而神不散的状态进入咨询
咨询师一给建议,就意味这咨询要面临结束。
咨询师的总结概述,用在咨询最后的几分钟。
在咨询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不忘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这点成为自己自发的状态。
来访者在咨询中所表达的内容,是她真正想说的内容吗?她是想倾诉?还是需要被人听到?还是需要理解和支持?
她会因为说出来这些而感到轻松吗?
她不止一次的向别人倾诉,,那是因为她习惯性的回避了她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
事实上,她也并未完全回避:她从一开始就提问了咨询师:我睡不好,影响工作,我要怎么不想这些,不受这些影响?
为何要打断?因为你讲的内容,对你无益,对咨询无益,对咨询目标无益。
把握到个案的关键点,
在止步的地方继续深入,
在卡壳的阶段找到转机,
在混乱的思路中提炼规律,
在局限的视角下看到全景。
我们可以得到:
准确、快速、及时的反馈与指导,以便我们恰时调整。
期望自己在这个行业里面继续耕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