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得到笔记之“专注”篇

得到笔记之“专注”篇

作者: IPCreator | 来源:发表于2021-11-12 16:58 被阅读0次

IPCreator:忘记时间,自我,畅游在广阔天地间。

小孩最专注

专注:一种让你胜过很多人的能力

专注,形容词,字典给出的解释是“专心注意,精神贯注”。我认为它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人最重要的个人基础能力之一,应该理解为一个名词。

如果是在极强的压力下,专注力还会继续下降。比如说给你一个5分钟的限制,比如说打一千块钱的赌,你的注意力有很大一部分要挪去关心自己的体感,思考失败的可能和代价,那么留给阅读和记忆的时间也就更少了,最后的成绩可能会更加糟糕。类似飞行员这样在高压力环境下工作的人,用了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方法是平常经常反复训练特定的科目,尤其是应急情况下的操作;另一个方法是在真实飞行中出现状况的时候,使用特定的操作检查单,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按照检查单上的次序逐项完成操作并确认。

对于刚才那个测试它也同样有效,我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的方法加深印象,以此弥补专注力不足造成的记忆损失;我们也可以通过记笔记,整理流程的方法,把内容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串接起来,便于自己未来回想。但是,这些方法都是补救,并非直接针对提升专注力。问题依然放在那里:如何专注地做一件事,确保自己投入的时间是有效的?

我个人有一些经验,可以从侧面说明专注的特点。在我读小说或者看电影的时候,如果我完全沉浸在情节之中,非常顺畅地看到最后,中途甚至没有起身喝水,这算不算是专注?按照一般理解来说,这就是专注。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我跟随情节走得很不顺畅,作者或者导演的想法和我不一样,有些时候我简直想停下来找他们大吵一架,这算不算是专注?很多人此时可能就拿不大准了。

那我换一个问题再来提问:你认为在半年一年之后,我更能记住哪种情况下读过的小说和看过的电影呢?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是后者,不顺畅的阅读和观影过程,会让我更能记住内容。这里我可以简单粗暴地做一点解释:前面一种情况其实不算是专注,而应该叫沉迷;后面一种情况才是真正的专注,因为我的自我和理性还在活动。因此,我不赞同字典上关于专注的定义——专心注意,精神贯注,这更像是刷短视频上瘾,而不是真正的专注。心系一处,凝神其中,这只是专注的表象,看起来非常安静,但是专注在我看来是个非常激烈的内心活动,否则它就不会起到任何效果。

解数学题、解物理题的时候专心注意,精神贯注,这叫做专注。因为这时候人看起来很安静,但是脑浆都已经快要沸腾了,人的心思正在和问题进行搏杀。

看通俗小说、看特效电影的时候同样专心注意,精神贯注,这不是专注。因为这时候人只有情绪起伏,不会提问,不会质疑,也没有任何吃力的地方,只有源源不断的快感,这叫做不受外界打搅的放松过程。

读到这里,你会很快地得出结论:所谓专心,就是全神贯注地迎接挑战,克服困难。那么一开始的那篇菜谱算什么挑战,又有什么困难?即便加上了时限,加上了赌约,造成的也只是走神,并不算是真正的挑战和困难。在日常生活里,需要你非常专注地解决问题的机会不多。更常见的问题是你在没有多少压力、没有什么难度的情况,如何保持专注呢?或者我这么说吧,你如何在日常和无聊的问题上保持专注?这可能是你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更常见的问题是下一秒你可能就忘记了上一秒想要做什么事,或者忙忙碌碌一整天下来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没做。

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地训练过我们的专注力,因为这些日常和无聊小事不需要专注力也能做好,所以我们在它们上面慷慨地倾洒了无限的时间,任由自己的心从一处飘到另外一处。菜谱你就不会认为需要什么专注力去阅读,即便是我要求做个测试,那也不过是教人如何做菜而已,能难到哪里去?结果就是记不住,存在大量的错漏。无论有没有专注力,许多事情都可以完成,但是完成的质量彼此差别很大,只是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于是我们不会去注意罢了。

所以,不需要抱怨手机和软件改变了生活,抱怨它们把时间切成碎片,抱怨它们让人习惯于并行处理多件事物,抱怨它们毁坏了大众的专注力。专注力的缺失很早就存在,无非是手机和软件让问题变得更加明显,触屏和下拉刷新就能取得新内容,让获取新信息的难度空前降低,于是加剧了专注力的涣散——你专注与否并不会改变结果,那为什么不让大脑轻松一点呢?

对此我给出的建议也很简单,那就是重新训练自己的专注力。不用想着专注一小时,专注每件事,我们可以从更短的时间、更小的事情开始。比如说洗一个碗,比较干净的话前后用不了10秒钟。这10秒钟已经足够你完成一次日常训练,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之中考虑自己有没有走神,这10秒是否全都花在洗碗这件事情上了?还是说连10秒钟你都有其他念头闯入?你可以在结束之后检查成果,碗究竟洗得干净不干净,有没有洗涤液和食物的残留,有没有水渍的残留,碗表面是否处处光滑、水珠不会挂住?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你再从头来一次,还是10秒。

专注训练一开始不讲求量,但是强调质。10秒钟全心全意洗干净一个碗,它的价值要远远高于4个小时勉勉强强读完一本书。确确实实保持10秒钟专注,那么你就拥有了10秒钟的专注力,你也真真切切地体验了10秒钟的专注。如此渐渐增加时间,如此每日保持训练,那么你的专注力也会相应得到提升,进入1分钟,进入5分钟,进入半小时。与此同时,你的抗打扰能力也会增强,你会发现自己逐渐不那么容易分心,注意力不会像过去那样不断跳跃。如果你每天可以保持专注一小时,那么相应的,你对手机的需求也会随之下降,你完成手头事务性工作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相对而言,每天你都有高质量思考的时间,能够承受更高强度的激烈思考。

一次一件小事,一次几秒钟,每次都追求专注质量,尽量不走神,尽量做到位,不妨像这样开始训练自己的专注力。每多一秒钟,你对自己和生活的控制力就会增强一分,你也会因此而自信一点。最终,你也能从如同无限循环一般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胜过许多人,更不用说在专注力之上可以培养起来的其他能力。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

https://www.dedao.cn/pwa/#/course/NPLjb1BvMZlX8BPFbvVzgenm2r78Ak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高效学习的定义在我看来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和生活当中的难题为目的着手学习。你需要勤加练习,有时候还需要向名师求助。

请你注意,我给出的定义当中包含了七个关键词。分别是:一,适合自己;二,学习手法;三,短时间;四,注意力;五,解决难题;六,设定目标;七,名师。每一个都很关键。

先说自然主义的学习方法。自然主义的学习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模仿,自然主义注重文本的本身。什么是文本?就是一门知识或者技能它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比如书法练习当中有个叫一丝不苟,就是这个意思。很多练习书法的人在临摹古帖的时候,连古人写错了,用笔划掉的那个东西,那个笔法也要模仿的一模一样,这叫一丝不苟,这叫模仿。

那么结构主义它侧重对结构和交互关系的一个认识,它提倡透过表面的现象去寻求底层的关系。也就是说你要学习的是一套能举一反三的系统,这种诉求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创造。比如当你了解了电子电路以后,你可以通过你学的这个原理自己创造出一台机器。但是,像英语这种东西,什么时候轮到咱们来创造了?你学了半天语法,但是一句完整的,地道的英语都说不出来,也没少见过这样的人吧?

咱们来对比一下,我们学会说中文,我们学语法了吗?我们是超越了中文的本身去看到了中文背后那些系统与规则的东西吗?难道不是我们父母和身边的人他们说一句,我们学一句吗?这不是自然主义吗?那什么东西应该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学呢?我说过,比如像医药学、艺术,或者是经济学,这类学科它需要创造的学科。你还真得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学。

你可能会说医药学怎么就创造了呢?因为我们需要治病,而治病它属于创造。人生了病这是事物发生了一种现象。你不能再用自然主义的那套模仿的方法来治病了,要不然你就会陷入以形补形的那个误区。什么是以形补形啊?很多人相信吃啥补啥,这就是以形补形。说因为核桃仁跟人脑长的很像,所以吃核桃仁能补脑。这种就特别的自然主义。还有人说,吃猪肺可以清肺,它也是一种基于吃啥补啥的所谓的理论带出来的一种妄想。当然了,有人说了,核桃仁成分当中有脂肪和蛋白,而这个脂类的摄入对人的大脑是有好处的。那你要是这么说的话,我就选择相信你,因为这是属于结构主义的结论。

我也说过了,学艺术比较适合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学。因为艺术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创造。如果用自然主义的方法去学艺术,你只会学到艺术史,你没有自己的创造,你永远也成不了艺术家。在艺术上一味的去进行模仿,只会让人鄙视。

现在你知道,这个学习方法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自然主义,一种是结构主义。自然主义是模仿式的学习,遇到什么就学什么,积少成多,以量取胜。学完了就那样了,它就是你自己的了,你就可以去运用了。结构主义是说学东西的时候更注重一个结构,体系化的去学习。学会之后的目的,你要注意,一定是为了创造,是一种质变,它要的是一种质变。那面对不同的学问,你不要选错学习方法,要不然的话你的学习很可能就是无效的。

学习速度和效率的提升理论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避免无效学习,那学习的速度和效率自然就得以提升了。另一个就是尽可能通过更好的学习方法来把这个有效变为高效。

最简单的就是把你的目标要拆碎,针对那些细节进行反复的练习。不要一开始就照顾全局。比如演奏一首乐曲,你不要每次练习的时候都从曲子的开头一直演奏到结尾,中间遇到一些弹不熟的就糊弄过去了,就把它顺过去了,这样做效率是很低的。你应该每天只练好这个曲子当中的一句,在音乐当中它叫“乐句”,就是一句,可能是8个小节,你每天就练8个小节,每天就只练这8个小节。

我再给你举一个高效学习的例子,比如说足球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有时候他们训练的是什么?是球员的球感,个人的技术,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如果是训练这些方面的话,那要想达到一个高效的训练结果,往往他们不会在那种标准的足球场进行训练,反而会在比较小的五人制足球场进行训练。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单位时间里球员的触球机会会更多,不用在一个标准的大球场里边进行无效的来回跑动。这样训练下来,这些球员的球感,个人技术和相互之间的配合就可以高效的提升了。

怎么能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边更高效的去学习?我告诉你一个方法,你要带着困惑和问题进行学习,多使用搜索这个功能。碎片化学习它不是这儿弄一点,那儿弄一点,那叫熊瞎子掰苞米。碎片化学习的真相是碎片化学习一定要基于搜索,搜索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你要带着困惑和问题去执行碎片化的学习。你总不可能同一时间什么都学嘛。等你手里边有了一些闲钱,你可能就想学学理财了;当你的孩子出生了,你就会想去学学育儿的理念。不是这样吗?当你不能去报一个理财班或者育儿课的时候,你没有整块的时间来学习,那碎片化的吸收相关的知识有什么不好呢?

带着困惑和问题去执行碎片化的学习,最终的效果一定是要把这些碎片给链接起来。在一段时间内,你的头脑当中应该始终有一个课题,这些碎片它不是满地的落叶,而是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一个打碎的瓷器所产生的碎片。你要有目的的去拾获这些碎片,而不是乱捡。就算碎片化知识是树叶,你也得先有树根、树干和树枝。碎片化学习要的是枝繁叶茂,而不是捡几片树叶回来夹在书里边。那就属于一种情绪化的行为。所以说,小孩可能不适合碎片化的学习,因为小孩他是没有树根、树干和树枝的。

话说回来,碎片化学习它终究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它缺乏思考,缺乏辩论,缺乏与人交流的这些环节。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嘛。碎片划拉的越多,可能越糊涂了。但是,无论如何,碎片化学习作为一种成年人学习的补充手段,无疑它是有很大力量的。

有一种假的碎片化学习叫做收藏。你一定对这个东西非常熟悉,收藏这个按钮是非常常见的,在很多app和软件当中,所谓一种人性化的设置。它的存在能够非常大程度缓解人们的焦虑。但这种缓解它其实不是真正的缓解,它只是给你造成一种幻觉,就是收藏了这些知识就是你的了。但其实,如果你收藏完了不看的话,你不去碰它,它并不是你的。你必须要破除掉这种幻觉。

你选择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把这个目标拆碎,针对细节进行反复的练习。如果再能以碎片化的方式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的话,那就会更好。

一针见血,一击即中。

我掌握的很多技能,做成的事并不都是基于兴趣的。那是基于什么呢?你要知道,人做任何事他都是要回报的。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就算一个人他带着极大的痛苦去做一件事,也是因为做成了这件事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人们做事的驱动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内部,兴趣这个东西它就是很强的内部驱动。此外,还有虚荣心等等。另一个是来自外部的驱动,也就是完成任务之后带来的奖励。既然你没有兴趣,我们干脆就把兴趣驱动学习这件事给它否定掉。

我要说的是,成年人学习不需要培养兴趣,应该用任务来驱动。你可能仍然会说,我没有任务啊,我找不到任务啊。你先别着急,我要告诉你的是,任务到处都是,生活中的任务驱动,工作中的职业强迫,以教为学这些都是任务。

工作中的职业强迫

那有一种效果更好的任务驱动,就是职业的强迫。一个人他虽然做任何事都需要回报,但并不是做任何事都为了换钱,也可能是为了照顾自己的生活品质。我在这些年习得的技能当中,有一样不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而是为了挣钱。这项技能就是做幻灯片,这个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强迫带来的任务驱动,效果更是有目共睹的。

我今天给锤子科技的CEO罗永浩制作幻灯片,他的每一场个人演讲和商业发布会,幻灯片都是我做的。我掌握幻灯片制作的这个技能,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职业强迫我不断地去进行练习。

进一步说职业强迫练习的效果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比如同样是摄影,一般的摄影爱好者他摄影水平的提高肯定是不如在报社工作的图片新闻记者。因为他们是有任务的,是要有交代的。所以,如果你有一个职业的机会,练成一样技能的可能性会大大的提高。

到了这儿,你可能会说你许岑是跟了一个好老板,为你安排了能让你产生兴趣,做幻灯片这样的任务。图片新闻记者,人家也是有一份好工作呀,我现在是处于无业状态,许岑,要不然这样,你帮我找个工作吧,要不然没有职业强迫我去学东西啊。你看,就像我之前说的,我现在真的不是给你找工作,或者给你介绍工作,我不是在做这样的事情。这个有业和无业,我说的不是有没有企业或者个人聘请你,如果有那当然更好,但你现在说没有,请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怪没有人聘请你,你能不能自己开创一番事业呢。

我们在这里谈的真的不是找工作的问题,我们是借着有一个职业强迫带来的练习效果,反过来说我们要在平常做任何事的时候,我们假想,注意是假想,我们有一个任务的驱动,我们有一个职业的强迫。

我说让你开创一番事业,你也不要认为我是在鼓励你创业,我是说你在心态上要有一种自觉,自己来聘请自己,无论你在生活当中做任何事情都要这样做。比如你要学写代码,整天在那抠书,死记硬背那些东西,学习效率是很低的。你这种看起来就是那种心血来潮式的学习,往往很容易导致放弃,你缺少的恰恰就是一个人对你的聘请。是,没有人聘请你,这种情况下还记得我说的吗?你要自己来聘请自己,你一定要想清楚到底要用代码来做什么,是做一个网站,还是写一个app,你要想清楚。其实,我现在说的这个事情本质就是你要有一个非常非常清晰,并且实际的目标。你想清楚了,好,有了任务就好办了,你带着这个任务边干边学就可以了,这样做比你完全不知道学完写代码要干什么,非要硬着头皮学习写代码效率要高的多。

以教为学,一方面可以是自己对自己设置的一个任务,设定的一个目标,解决了任务驱动的问题。另一方面,以教为学,其实会让你学的更好。

成年人要放弃一种需求,就是学什么东西都得有个兴趣,我们要放弃这样的想法。我们要带着任务来驱动学习,没有任务我们自己来制造任务,这样才能贯彻高效的学习。带着去教别人的心态参加学习,效果是最好的。一定要记得,每个人都可以当老师。

在拖延的这个表现之下,本质问题其实是注意力无法集中。

第一,任何人都有拖延症,只不过有些事他拖延,有些事他不拖延。因为一个人总不可能一直什么都不干嘛。第二,就算是自认为或者被别人认为有拖延症的人也没有被拖死,大家都还好好的活着呢。

我现在需要你清醒一点,确认一下你拖延的那些事,被你拖延了是不是对你影响不大。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你没有拖延症,只要你有一些是能够按时完成的事,你就没有拖延症。

将任务“严峻化”

想要解决这个拖延症,我说过了,任务,还是任务。只有对你来讲真正严峻的任务才能解决你的拖延问题。你要通过做成一件事来突破,然后形成习惯就可以了。

我们也在第二次课当中讲到兴趣和任务驱动学习的问题。人往往会在任务驱动的时候出现这个拖延的情况。我们一生当中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怎么把自己不喜欢,却必须要做的事给做了,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你在工作当中,比如说要做一个报告,如果你对一个人报告,这个人还是你很熟悉的,是很亲近的人,跟你关系不错的人,你很有可能会拖延。如果这个人是你老板,那你的拖延可能就没有那么严重了。如果你要是对着200个人,2000个人来做这个报告,你想象一下,你还敢不敢拖延。再加上如果你做不成这个报告,你如果没有按期做这个报告,你会损失30万人民币,50万,你好好想想这个情况够不够严峻,它是不是一个严峻的任务。如果你没有给自己设置过这么严峻的任务,定期地向上千人交代,最好是隔天交一份报告的,这种严峻你可能需要一次这样的经验。

设定小目标,形成惯性

接下来我建议你去学一些找到感觉就能掌握的一些技能。比如像游泳,或者骑自行车。你要是不会这两样技能的话,你可以先去学习它们。什么叫找着感觉就能掌握呢?比如说你一旦学会了换气,你就会游泳了。很多人他能憋着气在水里边游几下,但是他不会换气,他就游不远。一旦你会换气了,其实他就是一口气的事。一旦你找到这个感觉了,就会游泳了。一旦你掌握好平衡,掌握好平衡的感觉,你就会骑自行车,而不会摔倒了。你要先去学一些这种技巧性比较强的东西来增强自己的信心。

当然,还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大量的重复产生质变的东西,比如说读书,你看一本书你是体会不到那种变化的,那这种东西你可以往后放。你要先去弄那种技巧性强的东西,然后再去做像读书这样的事。你可能要看几百本书,才能觉得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有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那读书是一个需要大量重复产生质变的东西。这里边的重复是说看书这件事,这个行为,而不是重复的去看某一本书。

一个孩子可以漫无目的的去看各种书,甚至是闲书。那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尤其是像我们工作繁忙的成年人,要读的书一定是要针对急需解决的某项课题或者是任务去读这个书。成年人读书一定要学会速读,不能再精读了。什么是精读?精读就是一字一句的从头读到尾。速读的意思,你注意,注意这个行为,抓起一本书,先去看目录,如果没有对自己升级知识有用的篇章标题。你没有看到这样的标题,你就直接把这本书扔掉。看到对自己可能有用的那些目录当中的标题,你再去看那一章的内容。看了两眼你发现又没什么用,是个误会,那你再把这本书扔掉,不断这样去做,找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书本当中的内容,你一天下来甚至可以翻过十几本书。那我在英国读硕士的时候就是这样看书写论文的。那还是英文的学术书籍,我一天也能读上个十本八本。

要解决它之前你要先认清一个事实,就是任何人都有拖延的表现。给自己设置一个真正严峻的任务,用小的目标去解决拖延的问题。我也为你指出了从整治自己的身材开始,设定小目标,通过做成这件事来突破,然后形成一种惯性。逐渐去学习一些技巧性比较强的东西,先来增强自己的信心,最后再去做那些需要由量变产生质变的事情,那可能整个这个过程算是高效的了。

平常的生活本身不能训练人的专注力,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去营造仪式感,这样会提升我们的注意力。

请允许我亮出我在训练专注力上的杀手锏,如果你学习一样东西需要工具的话,你要买贵的。

关于买学习工具这个事,你只要稍微让自己心疼一点,就算达到效果了。

便宜东西本来就不是靠专注力制造出来的,你把一样东西买来自己用,这样东西要使你感知到那种专注力,才能够对你自己的专注力形成一种训练。

如果我们有一笔钱用来买东西,买一样贵的东西,好处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没钱再去买那些便宜的东西了。也就是说,我们拥有的东西少一些,东西越多越不能使人专注。

对于成年人来讲,觉得今天我学会了这个,明天可能会有用,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念头。这是成年人去鼓励孩子们学习的时候经常说的话。

而对于成年人来讲,要开始学一样东西已经不容易了,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找准这个学习的切入点。

直奔大师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再跟你讲一讲,我们该如何找到精准的切入点走到这个目标,我的建议是直奔大师,不必从基础开始。当然这个大师在这里边它指代的是一种特定的一种情境,这个大师不一定是指一个人了,而是你的最终目标。

我拿学习乐器来为你举个例子。你要知道,除了上面我们说语言的学习被分成难度级别以外,乐器的演奏也常常被分难度级别。你要注意,我们在这个精品课的第一课,仔细地去比较了自然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学习对象,用自然主义学习方法研究的对象往往可以不分难度级别,比如语言。而结构主义的研究对象,比如像数学、物理、甚至是艺术,那可能是要分难度级别的。一加一都不知道等于几,那怎么解微积分呢?虽然说艺术的学习可能是分级别的,但是在最开始入门的时候,这个难度级别的差异往往没有那么大,找准这个切入点,可能就体现出更大的技术含量了。

你知道很多成年人他学习艺术,其实不是为了创造,就是想临摹人家的东西来陶冶一下情操而已。那这种情况下就更不用从零基础开始了。说你要学画画,就得先学素描,对吧?先画一个什么鸡蛋画个半年,其实真的没有必要这样。按照音乐学院的教学规则,一个人比如要学钢琴,想要弹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你不要异想天开。你先练一年基本功,再弹两年练习曲,我们再来弹贝多芬。可是对于成年人来说,一看要先花三年时间,然后才能开始弹自己真正喜欢的乐曲,我相信一百个人里边,一百个人都是会放弃的。这个时候,又要看小孩和成年人乐器训练的差异了。

我们这个精品课是对成年人讲的,所以我们应该抛弃学院派的那一套,不如我就给你讲讲我自己学吉他的经历吧。

我学吉他一开始就是弹大师的名曲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直奔大师。这是我的吉他老师高君先生为我安排的。他为什么一开始就安排我弹大师的名曲呢?因为他问了我最喜欢哪首吉他曲,我就说了一首大师的名曲。他说好,咱们第一首就弹这个。我当时非常惊讶,我跟高君先生说,我说我最后的最后只要能弹这首曲子,我就可以死而瞑目了。那高君先生看着我,露出了一种复杂的笑容,不管怎么说,我弹吉他就是从大师的名曲开始弹的。

在高君老师指导下,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那首吉他曲弹下来了。虽然还有很多瑕疵,但是我觉得我用三个月的时间过完了我的后半生。你知道我有多喜欢那首曲子吗?我用三个月的时间练习,我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我之前讲,说我这个吉他贵这是一方面,还有一个让我坚持的巨大动力,就是因为我太喜欢这首曲子了,我喜欢它的每一个音符。所以,就算我一天只能练好一小段,那几个音符连下来被我弹出来了,你知道我有多么快乐吗?

三个月之后,我把这首曲子算是能够完整地弹下来的时候,高君老师问我,你现在觉得这曲子难吗?我说不难。通过弹下这首曲子,我甚至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我许岑搞不定的事。高君老师说,你这是膨胀了,不过效果不错,是我想要的。许岑,我告诉你个秘密,幸亏你最喜欢的这首曲子它并不难,只是你觉得它难。你要是真选了这个世界上难度最大的吉他曲,我可不敢跟你这么玩。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说,好你个许岑,闹了半天是一个巧合。那我要是学乐器上来真选了这个演奏难度最大的曲子,岂不是注定失败了。我跟你说,这个事不至于这样。你先想一下,一个外行怎么可能凭自己的听觉就能听出一首曲子的演奏难度呢?肯定还是听旋律美不美啊,速度快不快这种东西。你不会真的变态到想学一种乐器,比如说钢琴,然后你直接跑到网上去搜,史上演奏难度最大的钢琴曲,然后你就说我就要学这个吧,你不会这么做吧。

那高君老师跟我说,你要真选了这个世界上难度最大的吉他曲,不敢跟我这么玩。高君老师接着说,许岑,你想不想两年之后能演奏真正意义上难度最大的吉他曲。我说我可以吗?他说你刚才不是跟我膨胀了吗?你不是说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你许岑搞不定的事吗?我说好,我可以。他说,那好,那你就练半年基本功。

你看到没有,一个好老师有多么的重要,他让我直奔了大师,而我觉得真正幸运的是,我跟从了一位大师。高君先生他是国内最权威的指弹吉他演奏家,而现在也是享誉世界的吉他制琴师。如果我当初没有在网上调查得知高君先生是最好的指弹吉他演奏家,继而拜师于他。假如我跑进路边的一间琴行,找一个驻店的那种老师,就是那种一边卖吉他,一边教学的那种,我今天可能也就能弹两首邓丽君,能弹李宗盛,我估计已经到头了。我在这个精品课的最后一次课会再为你强调名师的重要性。

那我跟高君老师学到最宝贵的一点,也是对我后来学习最有帮助的一点,就是要去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

你可能总是对看起来有难度的事望而却步。我今天跟你说,我许岑的英语已经掌握到现在这个程度了,你说你是零基础,你找《新概念》,从第一册开始从头学,这个事对于你来讲已经失败了。你不妨问问自己,你是不是真的需要学英语,每天是否要用到英语呢?如果你真的会遇到使用英语的情况,好,你遇到了英语是什么样的东西,你遇到了,你有不懂的就去查,直接去查,实在查不到就去问身边英语好一些的人,这叫学习。高君老师跟我说的话,要去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给你的感觉也许那是不可能的,可是你看,我要学一首吉他曲,我以为我最终能弹这个曲子我就上天了。我要去到这个曲子,我恰恰就是从这个曲子开始学的。我要让你知道的是,有些事情做起来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

我希望我讲到这儿,你已经明白了这句“要去到哪就从哪开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这里边既涵盖了兴趣,也包括了任务的驱动。但是,要去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这个观点它也确实是有局限性的。有些时候,你要去的那个地方,你还真去不了。就好像我的吉他老师高君先生说的那样,幸亏你最喜欢的这首曲子其实它并不难,只是你觉得它难。你看,我要是选了这个世界上真正最难的曲子,不要说我的技能水平了,我的身体条件都不允许我从那儿开始。

还是说回到结构主义的研究对象,对于要用结构主义方法去研究的东西,那你还是踏踏实实从初级开始吧。

就像我学吉他一样,直奔大师,这个大师我已经讲过了,它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你的最终目标。不一定要从基础开始。如果你已经被一个大师的作品深深的打动了,这个作品本身也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模仿的切入点。你可能觉得我现在在跟你画饼,画的这个饼有点太大了。但其实我的意图是尽可能地去除你的胆怯。你要知道,怯场是最糟糕的自觉。一个人他胆子变的比之前大一点,能走的路可能就会长一点。

为自己点赞。

要想制造反馈,你必须先有成果,就是要基于已有的成果来发现问题,所以才要制造反馈。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的方法,我们可能要写一点东西出来,录制一点音频出来,甚至是录像。总之,是一定要有输出,或者说叫应用来作为前提的。

当你觉得你学了一些东西之后,一定要想办法讲出来,或者应用出来,这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反馈。所以,你一定要积极地去给别人讲东西。

两个最重要的写摘要的规则。

第一个规则,这个summary的写作需要对照着文本写,而不是脱稿写。那写summary的第二个规则是什么呢?就是写summary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不是选择,不是选择把不要的去掉,把要的留下来。把那些文本当中的重要事实、陈述和观点用自己的话写出来,绝对不能去抄人家的原话。

第一种写摘要,就是写summary,我也给你介绍了写summary的两个重要的规则。还记得吗?第一个就是写summary不要脱稿写,要照着文本写。第二,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第二种制造反馈的方法,给自己录音。第三种,给自己录像。它们分别是对文字、语音和肢体的训练提供的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的方法。我相信对任何人的学习,文字、语音和肢体的训练,它已经包含了极大的范围了,我希望你能够在接下来自学的过程当中永远记得要自己及时的给自己制造反馈。

心态调整的好,做一些事会相对比较容易。你知道吗?这次所谓心态的调整本质上还是让自己不要过于分心,不要去顾及那个总分数。而要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每一局的输赢上边。这跟训练专注力,使用射灯的效果是一样的。要让跟每一局的输赢没关系的总分变化处于黑暗之中。但是无论如何你还记得吗?我故意从4000分先降回3800分,再一路打上来,就是为了给自己增强信心。

在乐器演奏的美感上获得突破,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听,多感受。当然了,如果你还能多看一看文字的资料,比如那些世界级演奏家的传记,这些东西都会为你带来突破,这就是所谓的工夫在诗外。

有些事真的是一通百通,你把一个东西拿下了,再去拿别的,会相对比较容易。这可能是自信带来的幻觉,也可能不是幻觉。如果自信来自于自律,那就是扎扎实实的自信。如果自信来源于想象,那就是盲目自信了。

还记得我在试听课当中向你介绍我自己的时候说到的最后一条吗?我一直到读大学性格都格外内向,可以说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却在33岁成为了授课专家兼网红。一个内向的人变成了授课专家和网红。我这就是因为在学习上有了成绩而自信了。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学点什么都会有用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笔记之“专注”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ro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