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得到笔记之“愤怒”篇

得到笔记之“愤怒”篇

作者: IPCreator | 来源:发表于2021-11-12 15:58 被阅读0次

    IPCreator:看谁都顺眼,那就成熟了。

    AngryBird也很有趣


    心胸海阔天空


    忍辱:如何降伏你狂暴的内心

    忍辱,名词,佛教中有六种日常修持,称之为六度波罗蜜,忍辱在其中排第三。

    我是个路怒症患者,现在已经好多了。属于那种平常温文尔雅、柔和亲切的人,但是只要一坐在方向盘后面,就会立即长出犄角,变成一个暴躁的恶魔。无论是前车占道、侧面抢道还是后车鸣笛,我都会勃然大怒,觉得这些人都在针对我,必须要全力反击回去。下车仔细想想,又觉得没有什么道理,可能是因为自己觉得有了2吨重的钢铁盔甲,内心发生了一些变化,认为对方没有充分尊重我这一身机甲。

    上网对我的帮助很大,尤其是在网上写文章,每天能看到千奇百怪的留言。一开始的时候,的确也上火,想顺着网线摸过去,把对方爆锤一顿。后来发生了两类事情,让我逐步改变了想法。

    一类事情是我恶狠狠地回复,对方会非常震惊,解释说根本不知道我真的会看留言,更没有期待过我会回复,然后因为我是真人,而且做出了回复,就欢天喜地地跑了,根本不管上一分钟其实他还在留言里骂我,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

    一类事情是看完留言之后,我大为光火,准备劈头盖脸地来一顿,但是当我点下发送键的时候,突然发现对方已经删除了留言,有时候甚至还重发了一条表达道歉,说是刚才理解错了我的原文,这样的事情也发生过很多次。

    我发火是因为我觉得受到了羞辱,又因为是针对我的文章留言,所以我更有理由认为那就是在针对我。而上面讲的两类事情经历多了之后,我不得不去面对两个事实:

    1.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站在我的角度,看到的事物完全不同。在别人眼里,我没有那么重要,别人甚至不相信我是真人,有可能是个编辑团队,又或者是机器人自动回复,他们只是有感而发,发送的时候如同在面对一面墙说话,根本不期待能得到任何回应;

    2.每个人都可能出错,未必就是针对我自己,基于理解上的错误那是对方的事情,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对方能够自行醒悟,那对双方都是一件好事。如果对方抱定了自己的想法,我其实也没有义务去纠正或者解释,因为我的事情在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就已经完成。

    通过这两点新认识,我觉得我终于修到了忍辱的门边。在此之前,我对忍辱的理解是一种纯粹的忍耐,默默承受伤害。等来到忍辱的门边时,我才终于体悟到这件事情里没有忍耐的存在。因为只要还存在忍耐的念头,那就一定有爆发的时候。无非是向外爆发,还是向内爆发,这样的事情会往复循环,无休无止,怎么可能会成为一种降伏内心的手段呢?既然存在爆发,所谓内心的宁静又体现在哪里?

    羞辱就像是朝自己飞来的漫天箭雨,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防御,想要反击。忍辱的做法并不相同,它要求一个人无论内心升起怎样的恐惧或者愤怒,都暂时不要轻举妄动,而是强迫自己睁开眼睛,盯住飞来的箭头,进行仔细的观察。

    在观察之下,会出现很神奇的事情:绝大部分飞箭并非是真的瞄准你前来,最终也落不到你身上。你自己也不是如同想象中那样,拥有如此巨大的身量,即便是朝着你飞来的那一小部分箭,最终也只是会落到你身边。反而是因为自己轻易地移动,做出迎击或者反攻的动作,才让冲突猛然爆发,最后变得不可收拾。所以忍辱的“忍”,是忍住内心的恐惧和愤怒,并非是要忍耐对方的冒犯和羞辱。

    回到路怒症上来,没人知道我的车里坐着的是谁,也没人在乎我是谁。别人要减速,要并道,要鸣笛,只是在对一辆车子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基于这个新的理解,我想出了一种忍辱的新法门,这里不妨分享一下:

    人之所以会在方向盘后面发怒,是因为认为其他司机在针对自己。那么,这时候不妨换个方式想一想,如果这辆车子里不是坐着自己,而是换任意一个什么人,那些司机的态度和做法会有所不同么?答案很显然,他们还是会该减速减速,该并道并道,该在后面狂按喇叭就毫不犹豫。所以,他们并非是针对我这个人,而是针对我车子的位置或者速度,这就不再是私人恩怨,而是不友善的开车方式。对此,我只能抱怨,但没有理由去愤恨。

    由此,又会产生一个新的想法:如果我不是我的话,我会怎么看待这件事?这句话有点绕,简单说的话,我的愤怒是从何而来?之前我说过,开车的时候我感觉是在驾驶一台钢铁巨兽,认为自己外面拥有了一层机甲。而且,我在上车和下车之后完全是两个人。这么说起来的话,我的愤怒和我的车子有莫大的关系。

    因为有了一台两吨重的机器,我突然变得不可冒犯了,否则这就是一种羞辱。从这个角度去想,是不是我把自己的自我放得太大了一些?把自己当成了个角色,当成了某根葱,倚仗着某种外物,于是就期待世界应该按照我希望的方式对待我,否则就是一种羞辱?想到这一点,我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在方向盘后面缩成了一小团,不大不小,刚好就是我的身量。没有人能羞辱我,羞辱我的那个人刚巧是我自己,我让我的自我大到了没边,那么就会迎接无边无际的挑衅。

    我知道许多人都有受辱的经历,有被人针对的经历。那么我希望我关于忍辱的想法能够帮助到你,忍辱不是不断地忍耐,它更像是为自我找到合适的位置,克服自我的某些惯性。如果能经常思考,自己没有那么重要,重要到对方无法忽视自己的存在;如果能够经常思考,每个人应该对他自己的行为负责,而自己并不承担启发教育的责任;如果能够经常思考,别人动怒、冒犯的对象其实是所有人,任何人在那个位置上都会有相同待遇,以此驱散自己被特别针对的恶感,那么一个人就能做到忍辱,不会时常心绪波动,陷入愤怒和不安。

    最后,我想问你,也是问我自己一个问题:当我们陷入愤怒的时候,当我们想要立即反击的时候,那样的事情是极小的事情,还是极大的事情?人们打得不可开交的事情,是世界和平一类的事情,还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那么,所谓的勇气应该体现在哪里?这是关于忍辱的最后一个提问,希望你能找到你的答案。

    能用愚蠢解释的,就不要用恶意

    https://www.dedao.cn/article/Q8dpgOa54NZMVzmmZNKByzxkwYm2Rl?source=search

    “汉隆剃刀(Hanlon's razor)”大约是 1990 年一个叫汉隆的不著名的美国人正式提出来的,但是这个道理前人多有提及。你可以把汉隆剃刀理解成著名的“奥卡姆剃刀”的一个特殊情况。简单地说,它的意思是 ——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为什么上次关蓉蓉过生日,邀请了好几个同事去吃饭庆祝,偏偏没叫你 —— 是她突然因为什么原因对你有意见,以后不跟你好了吗?为什么总是很快回复邮件的领导,隔了一天都没回复你那封精心措辞的关键邮件 —— 是因为他不打算继续重用你了吗?

    汉隆剃刀说那不太可能。更可能的是关蓉蓉根本没有精心准备生日聚会,那天临时说起来就跟一帮人去了;领导可能根本就没看到你的邮件。

    汉隆剃刀说的“愚蠢”,代表各种无知的、偶然的、非故意的的原因,这些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恶意。

    咱们先不用说“恶意”,真实生活中连“故意”都很少发生。比如上次你在路上正常开车,有一辆车非常蛮横地从旁边别过你超车,你要不是紧急踩了刹车可能就撞上了。你非常气愤,立即按喇叭表达了愤怒 —— 但是如果你冷静地想一想,那个人不可能是故意针对你的。他根本就不认识你,他连你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恶意就更少了。如果你跟这个人很熟,平时关系还不错,他有多大可能性,突然对你有了恶意呢?如果你们不熟,他更没理由产生恶意。恶意是小概率事件。

    而愚蠢 —— 包括忘了、错了、漏了、误会了、累了、被外力耽误了、不知情,或者纯粹就是因为懒 —— 则是大概率事件。

    其实我们平时很少会精心设计一个什么决策,绝大部分时候都是被惯性、被各种情绪驱动着走,遇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浑浑噩噩根本没想那么多。但我们一般意识不到自己的愚蠢,你可能很不经意地就做了一些让人误解的动作。

    而人们之所以常常会把别人的不经意动作当成恶意,是因为不会换位思考。我们总是倾向于以为世界上的各种事儿都是围绕自己进行的。你穿一身新衣服上班,设想了同事们各种反应,殊不知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注意。你看身边一个人情绪很不好,就以为他是不是在生你的气,殊不知他只是痛恨中国队为什么又输了。

    换一个视角,不把自己放在中心,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是事儿。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能解释为无知的,就不要解释为愚蠢。

    能解释为可原谅的错误的,就不要解释为无知。

    能用你未知的其他原因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错误。

    我看这的确是一个一层比一层更友好,也一层比一层真实可能性更大的序列。有这样的精神,你会减少很多无缘无故的愤怒和压力,你跟他人、跟世界的关系都会更好。

    比如有一天晚上你想休息了,隔壁邻居家却还在放很响的音乐。你说他是明知会打扰你、但就是不在乎呢,还是他根本就不知道你能听见音乐声?你最好假设他不知道,这样你就能友好地提醒他一下。而友好的提醒,往往更能起到好效果。

    反过来说如果你非得假设邻居就是对你有恶意,那就或者你自己生闷气,或者你气冲冲地去兴师问罪,把本来不是敌人的也变成了敌人。

    金融作家道格拉斯·哈伯德(Douglas Hubbard)提出一个金融版的汉隆剃刀 ——

    「能用一群人在复杂系统中的互动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或者愚蠢。」

    政治专栏作家拉梅什·蓬努尔(Ramesh Ponnuru)提出一个大人物版汉隆剃刀 ——

    「能解释为情绪的,就不要解释为策略。」

    那你说难道世界上就没有阴谋、没有恶意吗?当然不是。但是我们必须了解,阴谋和恶意都是罕见的。超出寻常的论断需要超出寻常的证据。你必须跟这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互动,最好直接对话,才能确定他有恶意。

    而且别忘了托马斯·谢林说的 ,哪怕是像冷战时候美苏对峙那样的局面,都应该建立一个热线电话,防止误判。

    因为真正的恶意攻击很不容易发生,而对恶意的误判实在太容易发生了。

    归根结底,我们平时做事最好像搞科研一样:只处理事实,不猜测动机。人做一件事可以有好几个动机,也可能根本没动机,最常见的情况是这个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动机 。与其推测动机,还不如摸清他做事的规律,跟他建立互信机制。

    徐治功还是有点将信将疑,他说秦奋,就算你没有恶意,可是这么大的事儿,你怎么还能忘两次呢?秦奋说这很正常啊。秦晖先生你听说过吧,那可是著名历史学家。他当年因为在图书馆读书,连约好了跟未婚妻去拍结婚照都忘了。

    徐治功说还有这等事?秦奋说那当然,明朝王阳明结婚当天读书,连入洞房都忘了。我这几天钻研一个大课题入迷了,忘了你这个报告不很正常吗?

    徐治功大为叹服,说:“看来健忘也是智商高的特征啊!”

    奥卡姆剃刀 = 老妈说:“别买那些没用的!”

    汉隆剃刀 = 老妈说:“别想那些没用的!”

    负面情绪,比快乐更靠得住

    https://www.dedao.cn/article/RQLYWyjMZoa0J1vlp0Xp4wvzDbO26B

    千人千面,知人知面不知心

    负面情绪,名词,经常被视为需要避免和压制的情绪,但接受负面情绪才是勇气产生的开始。

    快乐是不可靠的,而且很容易在追寻的过程中彻底迷失。所以我常说,今天的人们过高估计了快乐的价值,反而难以真正快乐起来。

    追求快乐,逃避负面情绪,这是人之本性,所谓离苦得乐。不过,如何才能离苦得乐,我认为普遍存在着许多误解。这些误解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把负面情绪看作是一种糟糕的东西,需要去压制,需要去化解,需要去转移,甚至是需要去治疗。甚至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人应该努力时刻保持正面情绪,尽量避免负面情绪的滋生蔓延,这样才会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想要过积极乐观的人生,必须要有足够的负面情绪。而且我进一步认为,和快乐相比,负面情绪更加真实可信。

    回顾我有生以来的每一天,极少有坐在沙发上平白无故就难过起来的时候。恐惧、焦虑、忧愁、悲伤、愤怒、担忧这些情绪,往往都和具体的事情有关,和具体的得失成败有关。

    2008年,在我辞职之前,内心中一片黑暗,完全不符合人们关于笼中鸟飞向自由的那种描述。自由很沉重,当你要得到它之前,你才会觉察到这种重量。在此之前,你会觉得自由是风,是阳光,托着你的翅膀,抚摸着你的后背。当然不是这样,

    笼中鸟一日有稳定的三餐,笼子坚固可靠,外面还有钢筋混凝土的房间保护,阳台窗子保证有阳光照射进来,却又没有风雨的威胁。一旦振翅飞翔,所有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我所依凭的就只剩下我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这是自由,可它一点都不轻松。

    所以当时我有一个非常令自己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我就不能和那些伟大人物一样,张开双臂,满心欢喜地拥抱自由呢?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感觉到快乐?是不是我自己有什么问题呢?

    就这样胆战心惊地辞职出来,横下一条心准备下海扑腾。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年初,我终于知道原来黑暗不是尽头,还有比黑暗更黑暗的存在。当时我横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从航空业进入互联网,一开始完全不能适应。我手下管理的只有网页,一架飞机都没有了。在航空业的时候,我可以用七八架飞机凑成一架虚拟的飞机,通过挪动航班时刻表,把一个延误航班造成的时间,一点点用其它飞机给补回来。

    但是当我手下只有几张网页的时候,我实在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进入互联网行业是我的梦想,当梦想达成的那一刻,我发现自己没有飞翔在天空里,而是悬浮在黑暗的深渊上,连自己身上的一点点光亮都会被吞噬殆尽。无论做什么,没有一丝一毫反应,也没有任何提示。这个领域太新,连参考书都没有一本,更别说是操作手册。

    不是说冲破阻碍,打破自我设限,就可以从此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了吗?不是说达成梦想,就可以肆意发挥天分,尽情创造了吗?不是说此时我应该被各种正面情绪所包围,充满斗志和信心,投入到火热的战斗和生活中去吗?为什么我一点光亮都见不到?是不是我自己有什么问题呢?

    现在我可以说了,当时我没有问题。之所以我觉得自己有问题,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说实话。

    什么是实话?实话就是当你要做事,当你要作出改变,当你要承担责任,当你想要追求自由的时候,你一定会产生海量的负面情绪,这一点难以避免。

    对未来不确定,你就会从希望中产生出恐惧来。对自己不确定,你就会从自信中产生出怀疑来。对选择不确定,你就会从坚决中生出犹豫来。对结果不确定,你就会从热情中生出焦虑来。

    然后,你根据人们关于负面情绪的看法,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这些情绪。但是又无力摆脱,每一只在你肩头拍过的手掌,每一声“振作起来”的鼓励,都让你向深渊滑得更远。没有什么正面情绪,在那样的情况下,根本也生不出正面情绪来。包括这么说你的人,当初他们也没能做到。他们之所以那么说,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觉得,事情应该是这个样子,自己应该那么说,你也应该能做得到。

    当然不应该了,所有这些应该,其实都是在耽误时间。当我战战兢兢去买机票,当我硬着头皮走向新办公室的时候,唯一帮助到我的,是我询问我的朋友们,请求他们告诉我实话:当初你们是一种什么心情?是一种什么精神状态?当我知道他们也紧张,也焦虑,也曾经深陷绝望的时候,我才突然醒悟了一个道理:

    负面情绪是真实的,它们正是你想要有所行动的必然代价。

    我当然希望自己能开开心心辞职,自信满满转行。但是,那个人不是我,我做不到。我是一个作出选择前会胃疼,会失眠,会紧张焦虑忧愁,会停不下想象自己悲剧下场的人。也许我并不喜欢这样的一个自己,但他的确就是我。我得承认这一点,他就是我,我就是那么个人。当我的人生,当我的生命发生转变时,我就是会产生负面情绪。承认并且接受这一点,我就直面了真实的自我。

    然后我就可以去问自己那个最重要的问题:

    即便如此,即便会如此不适,即便会如此痛苦,你是否还是要去做?

    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才会去买机票,我才会每天走进办公室。否则,我大可以一早放弃,转身就逃,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如果我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选择追求快乐,选择避开所有的负面情绪,那么现在我多半还是呆在原地,还在眺望远方,还在幻想飞翔。换句话来说,

    正是负面情绪给与了我改变的勇气和动力,前提是我承认它的存在和必要,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拥有狮子心脏的英雄人物。

    什么是离苦得乐?离苦得乐不是说逃避痛苦,掩饰真我,扮演一个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假人,然后就能够拥抱快乐。恰恰相反,

    离苦得乐要求一个人先去拥抱痛苦,而不是躲避。知道痛苦的必然,才能接受不那么强大,不那么英勇,也不那么完美的自我。这是个事实,不再是想象中阳光男士/女士,那么一个人才能承受代价,作为真正的那个“我自己”去直面挑战。不完美的那个“我自己”同样可以迎接挑战,同样可以获得胜利,这时候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而不是一场头痛欲裂的宿醉。此时的快乐也不是因为追求而得来的,而是因为完成自我而自然降临。

    所谓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并非是一种对立关系,消除了一方,就可以得到另一方,并不是这个算法。

    如果我们能保持诚实的态度,稍微深入下去一点,就能发现负面情绪更真实,更能代表我们自己;负面情绪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和创造的人生价值,要远比追求正面情绪来得多。和追求一个并不存在的阳光自我相比,承认自己的怯懦、紧张、焦虑、不自信,更有可能达成和自己的谅解,寻找到真正的力量。

    这种状态,就像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的一幕:

    矮小、瘦弱的奥利弗怯生生地站在前排,知道可能被嘲笑,知道可能被惩罚,知道自己可能承受不了这一切,但是依然高高举起他的粥碗,说出了那句至今还在我耳边回荡的话:我想再要点儿。

    两种愤怒

    https://www.dedao.cn/pwa/#/article/e1k8gp2WGMzqJ3263V5YmP6DOjxALo?source=search

    好的愤怒,既能够保护你自己的空间,也能促进关系朝向建设性的方向发展,而坏的愤怒,常常只能带来破坏。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他的著作《灵魂的黑夜》中还说到:

    你最好只和那些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

    他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至少有两个原因:

    一个能坦然表达愤怒的人,会很快表达出他的立场和态度,这样沟通可以很高效,而压抑愤怒的人,他不能直接表达他的立场和态度,这会让沟通变得复杂低效。

    压抑愤怒的人,并不是说他的愤怒就消失了,愤怒还会以其他方式展现出来。并且,压抑愤怒的人是觉得愤怒是破坏性的,所以一旦他们表达愤怒时,常常会有破坏性的后果。

    例如,太压抑愤怒的人会使用被动攻击,例如拖延、遗忘、莫名其妙犯错等方式,从而阻碍事情的发展。

    要学习直接表达愤怒,这样你是在教别人尊重你、尊重关系,同时也是在教他如何尊重他和你的关系。如果看一个家庭、公司等团体时,你会发现,那个团体中有担当的人,多是能表达愤怒的人。

    当人们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愤怒的情感时,它就能为一个人和一种关系做出很大贡献;但是当愤怒被遮掩隐藏起来时,它的影响则正好相反。

    迁怒,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我养过一只超级聪明的鹦鹉,它几乎咬过所有常来我家的朋友和亲人,还常咬出血,但它从来不敢咬我,因为我真是不能接受它这么做。一次,家里来了一个它特别喜欢的好脾气客人,吃饭时,它在饭桌上走到我的碗边,想从我的碗里叼点儿东西吃,我瞪了它一眼,它后退了一步,突然有点癫狂地转身走到客人那儿,吭哧咬了他一口。你看,从一只鹦鹉的身上就能看出来,什么是迁怒。

    学习直接而合理地表达愤怒,而且是对着引起你愤怒的人去表达,这是一件非常有张力的事情,你越是能做到这一点,就越会发现,你会逐渐拥有更好的关系,而不是相反。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通常也有很大魅力,因为,流动,就是生命。

    如何远离愤怒

    https://www.dedao.cn/pwa/#/article/Pvz6E94NYDg2JjroEJL3rAkWQjnwpe?source=search

    愤怒其实是一种短暂的疯狂,所以就算你有很正当的理由去生气,也不应该在怒气的指挥下肆意妄为。

    第一,提前沉思:想一想什么样的环境会让你愤怒,并且提前想好办法去应对。有了生气的征兆时,就应该及时控制,否则等到它爆发出来就很难掌控了。

    第二,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所以尽量和内心宁静的人在一起,远离那些容易愤怒的人群。另外在情绪方面,你可以用身体行动来控制思想:刻意地放慢步调,降低声音,让自己成为一个平静的人。

    第三,可以进行一些放松大脑的活动,比如学一种乐器,放松的大脑不会产生愤怒。

    第四,控制外部环境对于我们的情绪管理是有用的。寻找带有平和色彩的环境,而不是那些色彩刺激的。

    第五,学会释放认知空间,塞内加称之为“延缓”你的回应。你可以找一些能让你从紧张的环境中脱身出来的方式,比如散散步、洗个澡,等等。

    最重要的是,对待他人要忠厚仁慈,这是人生得以幸福的要领。

    为什么愤怒能有这个效果呢?关键在于你是真的发火了。当你很愤怒的时候,别人就会觉得你是真的在抗议,而不是装的。尤其是发生冲突的时候,如果你能让对方相信,你是真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你就占优势,情感就会变成你的谈判筹码。这里的关键,就是你不能光嘴上说,而是真的愿意承受必要的牺牲。一个大发雷霆,甚至都动起手的人,是冒着让自己受伤的风险的,这时候,别人就会觉得他是动真格的。如果我们用理性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就不容易震住对方。

    作者发现,当人们觉得愤怒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更容易去愤怒。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见了怂人压不住火。如果对方很壮实,这时候一般人的脾气都挺好,一旦对方看起来很弱,大家的脾气都很大。原因就是,愤怒有利于在博弈中取得更好的地位,所以我们才会愤怒,才会发火。不仅大人这么做,其实小孩儿也会。一个小孩儿如果摔倒了,家长在旁边,他就哇哇地哭。如果周围没大人,他多半会自己站起来继续玩,等看到大人了他再哭。

    而且只有通过愤怒,才能够让对方按某种规范去生存,不然的话都没有规则,这个社会就乱了。比如,有一条路大家都去走,没人去维护,时间长这条路的路况就会越来越差。这中间如果你也发火,我也发火,可能很多人就会想着去好好维护这条路,走的时候能注意一点儿。大家都不去搭便车,这个事就好了,所以愤怒可以说是一种强化对方承诺的方式。我们人类组成了社会之后,出现了大量的搭便车行为,所以我们就进化出愤怒的能力,以此来维护这个社会的基本规则。

    所以,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想要表达一个可信的承诺,至少在某个很细微的层面上,你的情感必须是可信的。虽然有人也能把虚情假意装的很像真的,但这种能力其实并不常见。因为如果人人都能驾轻就熟、逢场作戏,我们就不用认真对待别人的情感反应了,这样真实的情感就没有进化的优势了。演员演感情戏的时候,也是一个调动真实情感的过程,他们会想一下,自己过去的经历中,有没有和戏里吻合的情感经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回忆。

    你说的没错,很多时候人们内心保持冷静,但是选择主动扮演愤怒的样子,以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件事情在管理领域内尤为常见,为了激励或者劝诫下属,要求上司做出极度愤怒的样子,以此唤起下属的足够重视。

    不过在你的例子里,愤怒更像是一种诈唬,未必每次都能起到作用,因为其实双方的地位并不对等,你的时间和金钱是有限的,而对方因为可以轮班的缘故,几乎接近于无限。更何况如果某个地方的人都喜欢用发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那么当地人对愤怒也相应地有很高的承受度,发火也就失去应有的效用。总之,主动运用愤怒来解决问题是个很微妙的法门,只有在人际关系上天性聪颖之辈才能熟练运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笔记之“愤怒”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ko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