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统府周边

作者: 人潮只是曾来过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07:39 被阅读1次

    历史对我们来说总是遥远的,我们去西安寻找秦皇汉武的伟略,去洛阳窥探东汉末年的轨迹,去北京感受封建制度留下的余温……,辗转一圈总觉得历史的距离并没有因此而有些许的拉近。同样作为古都的南京,仿佛民国的那段历史与人们的关系更加亲密,只需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走一走,就仿佛又走进了民国那个短暂的年代,一颗颗小小的梧桐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是蒋介石与宋美龄浪漫爱情永恒的 鉴证,中山陵里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东边灵谷寺无梁殿北伐的将士纪念馆,西边明孝陵里的明朝帝王朱元璋与皇后的陵墓,以及南边的梅花山。当然,说起民国,怎么能忘记总统府?和我在总统府周边的大街小巷走一走,感受民国遗风的一角。

    1.科巷

    没有狮子桥的繁华,也没有老门东的高调,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吃货们的天堂,这就是今天的科巷,东起四条巷,西至太平南路不足400米的路程,汇聚了一票销魂美食,满足吃货们对美食的所有想象。

    科巷

    酒足饭饱之余是否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叫科巷呢?”,是因为清代武科考试的营盘设立于此,与演武厅、三元巷,武学堂并称四大武科举。不禁感慨,短短百年,欢声雷动、摩拳擦掌的场面早已淡去,留下的是带有浓浓生活气息的菜场与美食小铺。

    2.利济巷

    逛完科巷,我们沿着科巷北侧的一条小巷继续朝总统府的方向前进。这条小巷叫利济巷,2014年六月七日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有人说它是《二十二》最合适的归宿。

    利济巷

    2003年,曾经在这里做过三年慰安妇的朝鲜老人朴永心来到南京,指认利济巷2号就是当年的慰安所,也曾在2003年旧房改造大潮中差一点被拆掉,也曾遭遇火灾,幸运的是,在市民、专家的强烈建议下被保护下来。有些历史的遗存就是要作为伤疤的存在证明我们的坚强,也警告我们不忘历史。

    不过千米的距离,没落清朝、被凌辱欺压的民国一瞥就让人警醒,让人唏嘘。

    3.总统府大门

    幸运的是,如今我们幸福的生活在这个国家,这座城市,走过利济巷的尽头,沿着长江东街继续北行,不远处的左手边就是总统府的大门,这就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办公的场所,玄武区长江路292号。

    总统府大门

    也曾作为明朝的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的两江总督署,但总统府是它的最终归宿。1911年十月革命爆发,江浙联军克复南京,决议将其作为临时政府。民国元年,将其命名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自此几经变动,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此后一直作为机关办公场所。而如今,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博物馆被保护起来,供后人参观学习。

    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总统府大门上的国旗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具体的原因就卖个关子,自己探索一下吧。

    总统府左右对称的两幅画

    大门口左右对称有两幅画,很耐人寻味,其实很多人来这里,并不知道自己要看什么,他们听一些可有可无的解说,坐在蒋介石办公椅上做出让人捧腹的表情,时代真是非常奇异的力量,曾经有不同的人聚集在这里,为了不同的主义与信仰,试图拯救或者毁灭这个国家,好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好像过去了,只是人也都不在了(来自网友)。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这也正是历史的价值所在。

    4.石婆婆巷

    往西继续走,寻找一个因庵得名的石婆婆巷。石婆婆,原名芮娘,是明代洪武年间礼部尚书陈迪家的乳娘。朱棣夺取皇位以后,陈迪全家只有五个月大的七子陈珠被芮娘匿藏而得救,其余人全部遇难。她把陈珠带到山东邹县,并抚养他长大。芮娘的义举受到百姓的尊崇,百姓把她视为弱小儿童的恩祖,能够带来好运的神。明末在芮娘留居过的南京定淮门、邹县西双村、蓬莱县石岛村,都曾立起了石婆婆的雕像表示对她的尊敬和爱戴。

    石婆婆巷

    相传,日军入侵南京时,发现地上有一个石质半身人像,便捡回家去朝夕礼拜,并且神奇的治好了妻子久治不愈的病。一些地方还有认石婆婆为干娘的习俗,如果孩子生得娇弱,母亲往往就抱着孩子来到石婆婆像前,上供磕头,认石婆婆为干娘,据说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健康。

    口口相传至今天,沉淀的是历史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5.网巾市

    在人民大会堂的西侧,南起长江路,北至观音阁有一条小巷,是古代销售发网的市场,因此得名网巾市。经史学家研究,网巾实为明室所创。它是用丝线编结而成,网眼细密,裹在头上能紧紧地罩住头发,额前还缀有一些小坠,用以装饰,深受人们喜爱,就连明太祖及大臣也不例外。它的发明既满足了人们的爱美之心,又繁荣了市场,实在是一举两得。因此,网巾就成了明朝头饰的标志。据史料记载:清兵下江南时,许多明末志士在遭遇清兵屠杀前,一定要把头上的网巾裹好,谓之“不忘明制”,以表明自己忠于明朝的赤胆忠心。说起来,也有一段趣事。

    网巾市

    据《金陵琐事》记载:明朝时在今网巾市西面有一座神乐观。一日,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巡视到神乐观前,见一位道士正在专心编结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网。这种网与鱼网不同,很小,而且颜色、花样非常多。这种美丽的“小网”引起了皇帝的好奇心,便问道:“此物有何用?”道士回答说:“这叫网巾,用处很大,把它裹头上,任风吹雨打头发不乱。”朱元璋拿起一只网巾,罩在头上,效果还真不错,侍从们都说皇帝戴上这种网巾后,看上去非常精神。朱元璋听后哈哈大笑道:“用此网巾,万发皆齐矣。”第二天,朱元璋就下旨诏道士为道官,专门负责织造网巾,并以该道士所织网巾为样板,向全国推行,并且规定不分男女,一律都要以网巾罩头。于是神乐观前的这条原不见经传的街道就成了经营网巾的专业市场。各种色彩、规格的网巾摆满了街道两旁,市场繁荣兴旺,每天来此选购网巾的人们摩肩接踵。民间就将此地称为网巾市,并一直沿用至今。

    6.杨将军巷

    转个圈,绕回来,我们就来到了杨将军巷,是哪位杨将军呢?确认过眼神,是明朝的杨凌将军。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有一段像脱缰的的野马一样疯狂过,叫前进东巷,与前进西巷相对应。

    杨将军巷

    秦淮风月,自古多情,像《玉堂春》里“初见纹银三百两,吃杯香茶就动身”的故事也不知在这里上演过多少。

    7.鸡鹅巷

    在散发着市井的冗常和慵懒的烟火气里,就静静地安卧着这样的一条现在看来算是大体东西走向与珠江路平行的寂寞小巷,它就是鸡鹅巷。乍一听这样的名字,想必是当年唧唧喳喳鸡鸣鹅叫交易鸡鹅的集贸市场,繁杂喧腾,也未可知。至少在民国期间,这里虽然没有高楼林立,但杂乱无章的低矮民居间,小贩穿梭,店铺林立,引浆买车者流抑扬顿挫地高叫热买,其热闹繁华当不让北边不远处的丹凤街、鱼市街吧?

    鸡鹅巷

    就是在这样的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中,谁能知道,就是这样的一个寻常院落,却是民国时期数年间的特务机关的总部啊,大夏天里,在南京这个中国最闷热的城市里工作的戴笠,会经常在十人团位于鸡鹅巷53号的总部连续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地工作,最多只是就着一杯开水咽下油条之类的点心而已。

    问如今鸡鹅巷上的行人,说到戴笠是谁,已经模糊不清,而提到什么力行社、复兴社、蓝衣社、邓文仪、贺衷寒等人,则更是如坠云雾之中了。也不过百年时间,这桑田沧海,真是无情得紧啊。

    8.东箭道

    向左向右,转个弯,来到总统府的东边,看看这条北起长江后街,南至长江路的东箭道,清代两江总督衙署旁边的小路,是因为长得像箭而得名吗,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呢?何不挑个清闲的下午,在这条路上走一走,瞧瞧它的形状,与街上的居民聊聊天,看看它的历史。

    东箭道

    9.大悲巷

    再往东走,不远处有一条让人闻之悲伤的路,叫大悲巷。

    叶兆言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此地有座毗卢寺,乃六朝古刹。所以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它应该是古香古色的明代遗存,但是你忽略了它的地理位置。作为总统府的邻居,肯定是民国范十足啊!

    这条被媒体认为南京最美丽的街道之一,就藏闹事的中心,彼岸遍布着繁华,此岸却了然无声,不惹尘埃。据说这里曾经是很多共产党前辈工作过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他们起居的旧貌。一应换洗,陈设如昨,有些积了灰尘,有些刚刚被缝补修整过,所区别的,在于这里只散发着时光的温度,而没有了主人的体热。

    大悲巷

    正面还会有纪念周恩来旅居此地的铜像,侧面就只剩下曾经被他们走过的道路。梅园、雍园、汉府新村,这些地名夹在我们行程的两侧,提示着此处与彼处的不同。而格调仿佛的灰墙、高不过三层的小砖楼,还有经历着轮回的梧桐树,它们布置着这条不过两百米上下的少有机动车辆的小径,把曾经的芳菲和奢华,不动声色地隐藏在历史转瞬即逝的光彩里,那样的小心翼翼。没有了斗争,所以这里才会安静,才会颐养着一代一代荣宠不惊的在午后的阳光里下棋的老人。

    南京的地名太多,与这个都城的历史一样,说上个几十天、几十夜也说不完,每一个地名下都有一段感慨激昂、曲折离奇或者花团锦绣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京总统府周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kry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