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闲来无事,想起老师推荐过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2.6万字的文章,一口气读完,再也无法入睡。窗外操场上的嬉笑,篮球场里篮球撞击地面与运动鞋摩擦地面汇成的交响,以及隔壁水龙头吱吱呀呀的欢唱,这些青春而阳光的声音并没有冲淡内心涌动着的震撼、悲哀以及莫名的恐惧和更多无法言说却在心里愈来愈强烈的情绪。
明天和意外,究竟哪一个会先来?
想起初中时教室门口曾挂着大幅标语“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自从学医更具体得说是自从学了《病理学》,才真正明白,作为一个平凡人,理想的生活其实和目前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哪怕细胞一直在死亡一直在更新,我还是我,一直是我。而我们终其一生去追求的所谓的“理想”在更多情况下不过是相对而言的安逸、以及渴望拥有足够的资本可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仅此而已。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作者随和,孝顺,睿智、理性,更善于调查和总结、可以说是高情商高学历的成功金融人士。他在北京有房有车;岳父在老家有社会地位,岳母是前医务工作者,老婆有国外生活背景。他的家庭在北京完全是一个成熟中产阶级家庭。毫不夸张地说,他拥有足够经济储备可应急,也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可联系,他本人做事更是冷静而周全。
而事实却令人唏嘘,接踵而来的意外让我看到了在突如其来的接二连三的打击面前焦头烂额、束手无策的他。疾病的力量摧枯拉朽,一把一把把原本和谐的家庭推下了深渊,似乎根基深厚的一个家庭在疾病面前竟是如此渺小。
那我呢?
一直都不会忘记,只身一人踏上火车时的恐惧。现在想想,很多结局似乎在那个时刻就已经注定了。注定我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融入这个偌大的城市,也注定有些与生俱来的差距任凭我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
我不甘心。别人兴冲冲地去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时我花了两年的时间连滚带爬才战胜内心深处的自卑。
战胜自卑之后呢,我依旧什么都没有,两手空空,金钱、人脉、社会地位,我又该花多久的时间去一一得到它们。可疾病和灾难会给我时间吗?我该怎么办才能守护好我爱的人。
人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可我不愿意转身让父母目送我渐行渐远。老爸老妈,我恳求你们,求你们老得慢一点,求你们照顾好自己,求你们平平安安,求你们别催着我走,求你们等等我,我一定乖乖吃饭乖乖学习,我会快块长大,我会赚到钱带爸爸去他一直想去的大草原骑马给妈妈买很多很多护肤品和衣服,还有会种很多很多爸爸喜欢的花,会保护好妈妈不让任何人再伤害她。
我什么都没有,我是如此地不堪一击,可我爱你们,我求求你们等等我,给我点时间让我长大,好不好啊。
我依旧没有足够的自信,我甚至不知道未来的我能不能养活自己,可我我还是愿意这样痴心妄想,命运听到我的祈求,并答应我。
不想说太多了,再这样下去,又该失眠了,“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尝到哪种滋味。”既然如此,倒不如活在当下,照顾好当下的身体和心情,好好陪伴深爱着的人,把其他的都交给时间吧。
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链接:
http://www.mnw.cn/news/shehui/1942407.html
End
文 | 枝一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者 |李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