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本是自然而然的事,“你好啊”“从哪儿来?”“最近忙什么呢?”“你看起来气色不错呀”……这些难道不是人们天生就会说的话吗?
可如果把寒暄的时间缩短到30秒,它的难度可就大了。
想要让对方跟你对话,就必须努力找到让对方立刻有兴趣的话题,或者跟这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所谓利益,并不仅指钱财,还包含了人们在乎的一系列事。比如:心情、荣誉感、被赞美被肯定的价值感、被理解的需要、舒适度、便利性、更好的机会、更优化的建议等等。
当我们把这些“利益攸关的事”转换成一些轻松话题时,寒暄自然变得简单了。我试着提炼出四种导向的寒暄方式:
(1)兴趣导向
(2)赞美导向
(3)建议导向
(4)理解导向
这里只列举出了四种导向的寒暄,其实只要留心观察和刻意训练,我们可以总结出各式各样的寒暄法,以应对不同场合的需要。不过30秒钟寒暄要注意几件事:
①寒暄就是寒暄,无须给一件事下结论,可在任何时候结束,不必有负担;
②最好不掺杂过多个人好恶或价值判断,否则容易给人留下不舒服的感觉;
③保持话题边界,不涉及隐私,不过分关心对方生活,更不宜谈论其他熟人的流言蜚语;
④常面带微笑、语气随和,始终让寒暄处在轻松氛围中。
凡经历过短暂寒暄的人都清楚,想要在某个临时情景中迅速找出恰当的话题,确实很不容易。那么该怎么提高这种能力呢?
①注意观察。
服饰、鞋帽、发型、手中的物品……任何细节都能成为话题;
②切口要小,话题宜具体。
最好不要一上来就问开放式问题,比如“最近怎么样啊工作忙吗”之类的,一般情况下,对方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只好说“还行”、“还好”,这时话题就很难再继续下去了;
③要占据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
占据主动意味着主动开口寒暄,占据话题优势,进而把话题引导到自己有所准备的内容上,避免措手不及;
④搜集一些有意思的话题。
平时上网浏览就是搜集寒暄话题的好时机,把感兴趣的话题或新闻随手记下来,下一次指不定在什么短暂相遇的场合就能用上;影视剧里也有许多寒暄的对白,觉得精彩的也可以记下来。
必须承认,面对初次见面的人也能放松闲聊是种了不起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出知识面广、表达能力强、反应快,还给人从容自信、值得信赖的印象。在职场上,具备短暂寒暄能力的人向来更有职业发展的优势。
寒暄能力强的人,能获得更多被周围人了解的机会,一个人被了解的越多(特别是优点)获得的机会也就更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短暂寒暄,不仅为了打破沉默避免尴尬,更是人际交往的关键,因为三言两语中透着真性情,藏着大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