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主坟(民间传说故事)
黎青屏搜集整理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派人给自己修陵墓,金丝楠木紧缺。乾隆皇帝私下派人悄悄地到明朝十三陵去拆下来挪为自己使用。大学士吏部尚书刘墉知道了,给乾隆皇帝上了谏书,挖坟灭祖可是犯罪的呀!乾隆皇帝心里不舒服,讨烦刘墉较真,多事。嘴里边又不好埋怨。只好叫停拆卸十三陵金丝楠木,判罚自己发配江南。皇帝发配江南,既不充军戍边,也不削官为民。发配不是巡游,不能以皇帝身份出行。只好和珅刘墉等一杆人马陪伴左右,全都化妆成商人往江南旅游一趟。
朝廷人马化妆成商人出行,一路上吃住行卧,饥饱劳碌,还是吃了些苦头。这一天行走在荒郊野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饿得前肚皮贴住后脊梁,直到天近黄昏,才隐隐约约看见前边有座村落。一干人紧走一阵,慢走一阵,到了村边。天黑下来了,村人已经关门闭户,睡下了。刘墉敲开一户人家的屋门,出来一位老汉,问:天这么黑了,你们有啥事?
刘墉说:我们是出来经商做生意的。赶了一天的路,都饿了。能不能给我们做着饭吃?
老汉说:能。把乾隆皇帝一杆人让进屋里。喊醒女儿起床,给客人做饭。一会儿热腾腾的农家面条就端上来了,一人一碗。乾隆皇帝一杆人嘻嘻溜溜吃得个香,比皇宫里御厨师们做的山珍海味都香。一碗下肚,吃不饱的,还吃了第二碗。
吃完饭,刘墉又对老汉说:老人家,你看这夜深人静的,我们也没处去的。能不能将就我们在你这里借宿一晚上?老汉又安顿乾隆皇帝一杆人住下。
第二天早上起来,老汉女儿又给乾隆皇帝一杆人做了饭吃。付了饭钱,住宿钱。一杆人就要起身上路,乾隆皇帝迟迟默默不想走。和珅说话了:掌柜的,你还有啥话要说?就说吧。
乾隆皇帝对老汉说:把你女儿认给我做干女儿吧?
老汉说:能行。叫过来女儿爬下给乾隆皇帝磕头,认下干大。乾隆皇帝掏出些银两递给老汉说:这些是给我干女儿的,给她买些衣裳换上穿。又掏出些银两递给老汉说:这些是给你贴补家用的。接着掏出一条黄手绢递给老汉说:这是送给我干女儿的认亲凭证。以后有了急难事情,到京城皇家院里找我。
说完,乾隆皇帝一杆人上路走了。
一晃数年,老天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村上不见烟火。老汉想起女儿京城里还有一个经商做生意的干大,爷儿俩一商量,带上黄手绢进京了。乾隆皇帝说的是皇家院,爷儿俩都听成了黄家院。寻了一家又一家黄家院,都没有寻着女儿认下的干大。老汉劳碌,饥饿,年迈体弱不抗风寒,病倒了。少得可怜的几个盘缠早就花完了。这可怎么办?急得女儿没办法,大清早跑到护城河边想跳河寻短见。忽又想自己寻了短见,年迈体弱的父亲咋办?正在苦楚犹豫,一抬头,看见护城河边一个人特面熟。再一自细辨认,啊呀,这就是当年敲门的那个人。
护城河边这个人正是刘墉,一大早起来,沿河沿散步。两人相见,都认了出来。刘墉接老汉爷儿俩先回自己府上,请大夫很快给老汉看好了病。又带老汉爷儿俩上朝进宫进见乾隆皇帝。啊呀,没想到女儿当年认下的干大竟是当乾隆皇帝。此后爷儿俩整天衣食无忧,也没有事干。
爷儿俩哪能想到这黄家院难近更难出。时间一长,老汉急下了病。病是心病,皇宫御医用尽良丹妙药都无力回天。老汉还是死了,临死前交代女儿,一定搬运回家乡埋葬,入土为安。女儿记住爹的话,等待时日搬运父亲尸身回到家乡安葬。
时间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女儿在皇宫里,衣食无忧,没有事干。皇宫里娘娘,妃子,侍女,丫鬟,太监,各色人等有事没事都拿她出气,给她寻麻烦,欺负她。天长日久,也得了病死了。刘墉启禀乾隆皇帝:干女儿也是女儿,应该以女儿礼安葬。乾隆皇帝就下令以公主身份安葬。人都给安葬那地方叫公主坟。就是今天北京西长安街翠微路那个公主坟。
2022年2月22日根据网络视频整理
附记:
其实公主坟安葬的是真正的公主,还是两名公主,姊妹俩,姐姐29虽夭亡;妹妹27岁夭亡。不过这姊妹俩不是乾隆皇帝的公主。公主坟安阳的并非是乾隆皇帝的干女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