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情可以回头继续做,但是雨会停。
2、
如果是出于自己清醒的选择,那也没什么,选择了就要承担。
3、
一本书,其实是开端,是通向更多知识的钥匙,读完,并不是终结,它既可以在不同的时段反复读,也通过网络进行持续的知识更新。
4、
就人的视野和明辨力来讲,心里有了大,就会放下小。
5、
当展开历史的长卷,看着风云变幻、浮沉更替的人物和事迹,那些凭藉钢铁般的意志,崛起于企业丛林间的企业家们,他们必然也有软弱的一面,但是,不会因此就轻易倒下、言败,他们即使遇到灭顶危机,也要站起来,奋勇前行,怀着梦想和痴醉,誓要攀上顶峰,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不会憾恨,因为曾经全力以赴地努力过。
6、
这世上,有人愿意一生平淡如水,无欲无求;有人愿意波澜起伏,有高远的追求,且不管是对于物质的欲望还是自我的实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选择,虽然有些时候,更像是命运选择了人,而非人去选择命运。
7、
强,还是弱,视乎个人选择。强者思维当然比弱者思维要好,因为,强,可以示弱;弱,却往往难以逞强。当然,强与弱也是相对的、可转化的。
8、
何时该强,何时该弱,这也是要把握好分寸和场合的艺术。
自语: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有时候的一些坎坷,确实会让人迷了心智,忘却自己的初心呢。哈哈,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呢~
9、
有些事,自己能够处理,就自己动手。
有些事,只有朋友能做,就请朋友帮忙。
有些事,可以付费购买,就花钱去做。
10、
很多事往往是:明白了,也就放下了。
当然,不明白,也要放下。
11、
离开为什么不说理由?因为,有时候说出来,可能让人难堪,不如沉默。
12、
我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选择坚持。
13、
好处都想占到,坏处全都不要,很多人都这样。
但现实不这样给好处弃坏处。事情总有A面B面,有了好的一面,同时就有不好的一面。就像人无完人一样。
14、
人生和人生不一样,人的性格和性格不一样,面临问题时,选择也不一样。
15、
有的人比一般人快乐些,是因为他们对每件事都能够从自我、他人的角度衡量好利与弊,尽量找到多赢的解法,皆大欢喜。如果不行,有时候自我牺牲一下,也不觉得是牺牲,毕竟人生是要妥协加奋斗,事情过了,就忘了,也不会放在心上。
16、
要把好意转给其他人,把善意传递下去。
17、
有些选择就是这样,放过了就过去,不要在心上。
18、
时光的力量是可怕的,曾经以为的轰轰烈烈的情感,末了,也不贵觉得乏善可陈。
19、
岁月把拥有变成失去。岁月把失去变成淡然。
失去,没什么不好,但凡能失去的,可能原本不够牢固,或者是,应该失去。或者甚至是,怎么想办法失去。
20、
年轻,还没有学会怎么找寻到真正美好的关系,因为失去而不自信。年轻,还在用外界的量尺来衡量自己,努力要把自己嵌进合适的社会规则、世俗的成功标准里。
21、
有些事,真是要趁早懂得,晚了,就来不及了。
22、
我们可以为故事感动甚至落泪,但故事是故事,现实是现实。
23、
“但是”后面,往往是事情的负面,足以把“很好”抵消。这不是理性地看待问题,是消极。遇到这样的人,勿争论。如果身边多这样的朋友,要警惕并反省自我交往圈。
24、
人在看到一个内容时,如果和自己心目中固有的概念不符,通常会本能地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因而抵触。至于两个概念是否是一回事,在第一反应里,通常不考虑。但如果一个人的知识框架里,存在多个概念并且能够区分,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减少,这也是俗称的见多识广。
25、
关于如何避免概念混淆,除了清楚地了解各种概念外,其实更重要的是持开放的态度,不要一看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同就炸,因为双方说的不见得是一回事,可以先确认是不是自己的理解,如果不是,但是有道理,就当作新的知识吸收进来,没道理,就放一边,而不是一看就立刻排斥。
26、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动态的,不断抛弃旧的知识,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新知识也结合原来的有用知识,新陈相因,推陈出新,这样,知识体系会更加完整,而人的胸襟,也会因为不断有新知识补充而更加开阔。
27、
对想要进步的人来说,当然是要避免这种思维——这种思维可以统称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28、
这是个多元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要以自己的对错标准去凌驾于人。
29、
了解自我。
了解自我的过程,也就是慢慢地把很多适合自己的事物归拢到身边的过程,而不适合的,当然也会慢慢远离。
30、
遇到问题,看到别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先要想到,对方是什么情况,自己是什么情况,是否适用于自己,哪些适用于自己。如果要行动,怎么行动?行动怎么检视结果?
不要奢求别人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应该自己担负起这个责任。很多人并不愿意为所花费的别人的时间而付费,却希望获得与付费同等的结果,这个想法本身不太现实。学会了解自己,从外在到内在,了解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然后根据情况确定解决方案。
31、
真正的解决问题者,应该是自己。
32、
情绪的控制也是一种能力。
33、
其实,最考验人的,就是即使不舒服,还是要做好事情,不能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34、
人不能带着情绪去做事,这样会对事情有不良影响。
35、
需要把事情按标准的要求达成,而不是因为心怀不满就不做或用一个较低的标准进行。
36、
个性可以有,但不适用于这类场合,就像演戏一样,上了场,你得进入角色,下了场,你才可以恢复个性。
37、
我们要记住:就算我们有百般理由,通常也不见得能够解释,即使解释了,也不见得能被接受,即使道理在我们一边。放弃解释,将事情做好,这是职业精神。
38、
形成一个人的职业形象的,就是他做人的品格、做事的态度和能力。
自语:所以,我的小脾气和坏情绪,请统统收起来。
39、
兴趣不见得必须和生活分开,寻找兴趣的过程未必要脱离现实。
40、
——如何找到那些让自己热血沸腾并为之痴迷的事情呢?
——多看、多听、多试、多想、多问、多走。
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试什么?怎么试?想什么?怎么想?问什么?怎么问?去哪里?怎么走?看了听了试了想了问了走了,然后呢?你的产品是什么?市场认可吗?——其实市场不认可也没有关系,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那就值得。并不是一切都需要用金钱衡量,尤其是人生的品质。
这些都是你自己需要先思考的东西,不要指望拿到现成的答案。
41、
选择题还是问答题,你愿意养成哪个习惯?
——较好的做法是:先思考,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写出几个可能的解决方案选项,然后交给领导,由领导定夺,这是选择题的方式。
42、
进入职场以后的“教”,而是做中学、学中做,需要勤动脑,勤动手,而不是遇到问题就去问领导“这个事情怎么办?”
43、
要请教别人问题或者请人帮忙,应该先把障碍扫清。
44、
想要做好情绪管理,首要的一条,是去除疑虑心。
45、
人不仅要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要有管理他人情绪尤其是安抚的能力,身为管理者或在家庭中,这都是重要的能力。
46、
正确的思想才能指导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A、情绪过后的分析、整理,透过反思慢慢改进。
B、在情绪生起后及时察觉,迅速给出正确的应对。
C、达观、乐观、正见、正思,根本不让不良情绪有生起的机会。
47、
要控制情绪,需要一些知识储备,比如阅读心理学著作,增加阅历、不断增强对人性的洞察等,推荐阅读《自我、群体、社会》这本书,可以从中了解人的自我心理、与群体和社会的关系。
48、
情绪并非孤立存在的,它往往和能力、认知、人生规划相关。
49、
与其被情绪牵引,不如把精力放到能力培养上。
50、
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越强,包容度也就越强。
51、
他很清楚真正的伤害是来自内心的,只有你痛苦了、哭泣了、为它而改变了、不快乐了,它才会伤害到你——《学会站着睡觉》
52、
认知和能力结合起来,情绪的控制能力会大幅提升。这两种能力,又和人生阅历有关,人越成长,对他人就会越包容和宽恕,不易被别人激怒和牵引,这并非懦弱和惧怕,而是出于自信和自我尊重。
53、
有备而战,永远要比仓促应战好。
54、
慎选交友圈,避开情绪源。
人的交往圈非常重要,交结积极、上进、乐观的人,交结情绪控制能力强的人,尤其多向长者学习,在有些事情发生后,能够有人帮助分析、解劝,是最好的。
要交雪中送炭的朋友,别交火上浇油的朋友。
55、
但求有用,何惧原始简单?
56、
总之一般来说,一个人不会长期忍受“添麻烦”。
57、
每一个故事,都会引发不同的感想,见仁见智。
自语:第一个故事,在入职场的初期,感谢林小姐在一开始的提醒。
58、
人还是会愿意和相处舒服、周到的人一起的。我是俗人,追求让人如沐春风的境界。
——如何养成?
——
A、家庭教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包括处世礼仪。
B、向职场前辈、优秀的同事学习。
C、通过书籍、电影等学习——《红楼梦》、《京华烟云》《白鹿原》《一句顶一万句》等小说,《胡雪岩》《傅雷家书》等。
D、各种社交礼仪的书也是职场必读的。
E、多历练,多思考,多总结。
59、
如果已经先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竞争力就会更强,可以获得更好的机会。
60、
有时候,吃点亏是好事,从教训里成长。身段放低一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61、
真正的学问,不在书本上,而在生活中,知道而不做到,还是没用的。
62、
你要在眼前不喜欢的事上找出乐趣,先接受你眼前的命运,然后从这个命运中有创意地看到出口,从既有命运里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而不是把自己的身不由己、怀才不遇,推到别人身上或环境因素上。
63、
入对行,跟对人,拼命干。
进入一家公司,不该只是被动地接受挑选,要主动地选择。了解行业是面试前应该做的功课。
64、
保持淡定,不要被贪欲蒙蔽了眼睛。
65、
目前社会上的很多人脉,往往是因为工作而起。
66、
人生需要平衡,才能够走更长更远的路。
67、
谋定而后跳。
不管是跳还是不跳,开心最重要。
68、
老员工需要提高警惕,不要使自己失去了跳槽的能力,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被企业淘汰之前,先淘汰企业。
69、
如果要离开,安排好交接。
要记住,在职场上,应为自己的荣誉而战,而不是不负责任。
70、
离开后不要非议企业,尤其不要暴露商业机密,这是职场操守问题。
71、
天底下本来就没有铁饭碗,即使自己创业,都有失败的可能性。
72、
一个人不见得一辈子服务于一家企业,而且企业自身也需要不断变化,现在封闭,不等于一直封闭,不愿意尝试新的知识,其实很危险。
73、
人如果害怕裁员,就应该思考:会什么会怕?怎么才可以不怕?
74、
时代裹挟着人前进,唯有坦然迎接变化,通过持有学习让自己的知识保鲜,才是正道理。
75、
书是生活,但不是全部,梁文道说,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
76、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买断员工的时间,而新的管理模式是让员工为结果负责。
77、
个人品牌,却是更加真实的存在,可能是一个人的实质内核。
78、
要成为职场的两栖人,对一个的要求极高。
79、
拓宽自己的眼界,明白困境自作,福田自造,其实原本可以突破重重阻碍,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而不是陡然怨艾,每天哀叹。
80、
自由职业者需要更强的克制力。
要想获得并长期拥有自由,其实背后需要有强大的自律力量,包括抵制外界的诱惑。
81、
要成为自由职业者,往往需要具备一技之长。这个技能,要看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82、
社会上的敌意容易消解,但是来自爱的压力,反而容易让人妥协。
83、
三思而行,行而不悔,承受一切结果,不管好与坏。
84、
这个世界,不会按你的思维运行。
85、
如果能够学会理才和理财,让财富的增长和心灵的富足同步,这样的人生,可能是理想中的幸福状态。
86、
钱不是凭空赚来的,钱通常是交换,一个人藉以交换的东西,有时候是自己,有时候是他人,基于人的自私本性,很多时候可能是他人,他人凭什么要被交换?
87、
聚焦于“赚钱”,不如聚焦于“赚钱的思维和技能”。
88、
必须先有一部分钱打底,才能优雅地赚钱。
在实现优雅之前,可能需要先经历一个满身泥泞的苦拼阶段,然后,擦干血泪,微微一笑。
89、
越舍不得花钱,越难优雅地赚钱。
一个人的舍不得,不见得体现在花钱不痛快方面,还可能在于给人花钱以后立刻要求回报。
90、
认清你的生命本质,明确你的时间价值,聚焦管道模式。
草根的进军路线,通常先出卖体力或脑力,但是,基于人的自热规律,通常不能持续终生,所以要在一定阶段后,转向资本、时间杠杆。如果一个人处于手停口就停的挖井模式,短期内可以,长期来看肯定有问题,需要思考进入管道模式:当你呼呼大睡的时候,钱仍然在源源不断地流进来,这时候,基本可以高枕无忧。
91、
钱,离开了的确不好活,但,钱不是生活所需的一切。
92、
爱是不可依恃的,但价值却可以恒久,也是推动双方进步的力量。
93、
越是关注赚钱本身,越不能轻松,因为心思都在钱上了,没有余力注意其他。把赚钱当作顺带的事,关注赚钱以外的事情,比如自我和他人的愉悦、事物本身的价值,往往钱就附带来了。
94、
网络可以突破地域,但我们的思维有时候 不能突破,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95、
接纳、喜欢、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远比羡慕别人的生活重要。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培养能力赚钱,也是一种必需。
96、
自知的人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也明白什么适合自己。
自信的人不用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
自知自信的人觉得自己并不匮乏什么,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
自知的人会明白,真与假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适合自己。”
自信的人会相信,困境中,天无绝人之路,顺境中,也不能忘形,能力和运气都重要,顺势而行,见好就收。赚钱和花钱,能够控制自己的贪欲,也能把握好相应的分寸。他驾驭金钱,并不为钱而烦恼。
97、
有才无德最可怕,破坏力强。
98、
经济上是附庸,又谈什么人格独立呢?
没能力,就培养。有能力,就运用。
99、
跟着感觉走,可感觉不可靠。
恋爱中主要涉及情感,而婚姻则必然涉及经济学。
100、
一个需要承认的现实是:很多人与之恋爱的、结婚的、相守一生的,是不同的人。并非如想象中那样,和一个人从恋爱到相守一生。
一个人的婚姻,会对工作、生活、社会关系等各个层面造成影响。
101、
收益并非只用金钱衡量,内心的幸福感其实是最大的收益。
102、
有备无患。别人糊涂,难道自己也跟着糊涂吗?
一个人不能左右自己的生,但应该尽量管理好自己的“老、病、死”,对于死亡的可控性其实也不算大,但应该尽可能地作好安排。
预先做些安排,即是防范风险、避免争端。
103、
真正的幸福和宁静,不是来自于自我欺骗、回避,而恰恰在于清朗、理智地安排好一切,这样,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更好的生活。
104、
自书遗嘱是指遗嘱人亲笔书写的遗嘱,自书遗嘱必须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继承法意见》规定,自然人在遗书中涉及死后个人财产处分的内容,确为死者真实意思的表示,有本人签名病注明了年、月、日,又无相反证据的,可按自书遗嘱对待。
105、
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应对。
106、
在初始阶段,没有选择能力,往往需要忍。
107、
聪明的人会从不断碰壁中学习。
108、
人慢慢成长,进入另外的阶段:认知自我、认知他人、认知世界。
109、
人生终有可能到达一个阶段:不看利弊,但凭心意。
110、
勉强自己一次就够了,勉强多次的话多对不起自己啊。
111、
人都喜欢没有压力的关系。
112、
如果奋斗了多年,仍然不能摆脱不必要的关系枷锁,奋斗又有什么意义?
113、
人需要经常对自己的关系、心情等进行检视,如果有让人不愉快的成分,需要思考:为什么?必要性?改善的余地?
114、
问题在于:需要照顾才能维持到关系,太累。
115、
人生的修炼之一,就是让自己拥有更强的选择能力、更多机会,当机会多到需要挑拣,就不再需要喝陌生人过多接触,通过漫长的试探,彼此了解,那样的关系,太耗费时间,生命苦短,耗不起。
116、
如果一个人的世界里只有爱情和婚姻,只有丈夫和孩子,并不能说这个世界窄小,但是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不确定性上,也还是存在相当大的风险。
117、
一个人的快乐,并不会因为他人的非议而减损。
118、
直接了当的拒绝。
无视式拒绝法。
教训式拒绝法,先吃亏,再明白应该拒绝。
原则式拒绝法。
转移拒绝法。
打哈哈式拒绝法。
借口拒绝法。
装傻拒绝法。
119、
要善于总结。
120、
如果不贪婪、不恐惧,有足够的底气,再掌握相应的技巧,通常来说,拒绝这门艺术,也就差不多了。
要想过好自己的一生,需要忘掉那些不重要的细枝末节,社区哪些无所谓的纠结,断开形成牵绊的关系,抛离阻碍你成长的一切,找到你的生命主轴,记住人生终有尽头。
人生中的断舍离,往往要从拒绝开始。
121、
涉世未深的时候,不知道哪些事可以拒绝哪些事不可以,这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分辨。
122、
人在不同时段,总有不能拒绝的事。
电影《后悔无期》有句台词:“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123、
善良是好事,但是,如果由于你的善良,被人当傻瓜,因此而吃亏,这样善良,不可以。
124、
做傻瓜,对同一个人,一回可以,但是两回不行。
125、
人也不要因为受过骗就慢慢失去了热心,因为人和人不一样,不能类推。
126、
商业就是商业,朋友还是朋友,反而更好一些。
127、
有智慧的善良,既可以保有我们的赤子之心,少受伤害,也会让我们在行走世间的时候,更有力量。
128、
龚文:不要做老好人,要做个让人觉得你有些威胁与危险的人才能成功。一味的善良、妥协、谦让绝对是职场与商场大忌。你平时还是要善良、诚信、谦逊,但要表现出让人强烈感觉谁欺负了你、侵犯来你,你会让他死的很难看。
129、
“一生天真,天真到有些幼稚”,是需要实力的。没有实力的天真,缺少智慧的善良,不足以应对世界的险恶。
可以不伤人,但不能没手段。温和,但是不容侵犯,才能在这个世界好好立足。
130、
政治家的标准,不适用于普通人。
131、
天真是分时段的。
人们容易心疼和理解一个孩子的天真,但不同意包容一个成人的天真。
人们容易包容初入职场的人的天真,但职场生涯五年以后的天真、不谙世事,可能惹人生厌。
天真是分职业的。
人们容易理解诗人、作家、艺术家的天真,视之为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特质,但职场人士的天真,通常会被认为不够专业。
天真也是分性别的。
女性的天真是可贵的,男性的天真,就不好说了。
天真善良的人,不见得会让人不忍心欺骗,有时候会相反。
平时要善良、诚信、谦逊,但是不能一味哑忍。
132、
很多时候,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从一个问题本身着手,二是从另外的问题上找到突破,也可以说是曲线救国。
133、
困局的突破,实力的获得,最后的胜利,往往不是通过意气之争,不要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但是要适度学习谋略——请注意,不是厚黑学。
134、
天真纯良是必要的,但是世事险恶,提防总是需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