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晴
明天就是“世界读书日”,对于喜欢阅读的我来说,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不过,我亦明白,正因为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读书早已是个很小众的事情,因此,才会有这么个节日。以前,业余时间没有什么娱乐的时候,读书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在二三十年前,那时电视、电影、电脑、手机、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功能,科技还没有如此这样发达,那时我也还没什么钱,买不起书,就到小书店去借书读。那些武侠小说、言情小说都已经被人们翻得破破烂烂了,我依然把这些书全部读完了后接着就读“四大名著”和世界名著。基本上一周一本大部头。那时候学习也挺紧张的,每天天不亮上学,晚自习后放学都已经是繁星点点了,但是,我对这些课外书如痴如醉,常常躲在被窝里面看,把眼睛也看近视了。
还常常在大街上的旧书摊上流连忘返,记得有次淘了一套完整的《金瓶梅》,那厚厚的、古香古色的上下两册让我爱不释手,那段时间常常在香艳的文字中体味人性、欲望,以及宋代人们的各个阶层人们活色活香的生活。
从初中开始就开始沉浸在书海之中,有段时间还特别喜欢唐诗的意境、宋词的洒脱、元曲的精巧别致。因为特别喜欢“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还专门买了一本《一生最爱纳兰词》,作者是被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性德。
纳兰词风淡雅又不乏真情实意,哀婉、艳丽却并不媚俗。词中真挚的情感、优美的笔触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广为传唱,一时有“家家传唱饮水词”之说。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字里行间,真情天然流动,丝毫不做作,饱含着对美好的事物的赞美,内含着纯真的激情。
从文字到作者,再到时代背景,作者的每一首诗都让我目眩神迷,一个官二代,一个富家子弟写出如此美好的诗词,真的可以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让世间所有女子动心。
从阅读大量古代的诗词歌赋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接着阅读国内外大量的著作,连《梦的解析》《元素周期表》《时间简史》等比较枯燥乏味的纯科学类著作都不放过。从医学延伸到人文,从小说延伸到政治,从宗教延伸到儒释道,从心理学延伸到哲学……,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于是,发现很多知识体系、学科到了一定程度,都是环环相扣的,都是相通的。
这让年轻时代的自己很是惊奇,沉浸在与伟大人物精神交流的世界里,然后,又开始了一轮更疯狂的扫荡式阅读,经常没有时间消化,只是记住一些片段而已。不过也就是在那会儿养成了一个习惯:忽略掉文字本身,看背后那些被隐藏起来的实质。
还美名其曰自己的读法是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法,《五柳先生传》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诸葛亮的“观其大略”法,这典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不论是陶渊明还是诸葛亮都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其精华,领会其实质,讲求学以致用。
后来因为长期在临床一线倒班,就开始失眠、生物钟紊乱,有大半年时间,每天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就醒了,再也无法入睡了。失眠除了有是睡非睡神经衰弱的失眠,还有一种就是特别奇幻的那种。就是在梦中你能感觉到自己的灵魂游离出来,可以看到自己昏睡的身体,甚至在梦中与自己灵魂对话,那种诡异的事情在梦中那么真实地展现出来,让醒了以后还沉浸在黑暗之中无法自拔。
梦醒时分感觉自己疯了,实在没有办法重新入睡,于是就开始读书,读老子让人不争,变得无欲无求。读庄子让人进入到一个无边无际、浪漫无边另一个的世界,变得看透生死、特别豁达。读孔子让寒夜里有了些许温暖。读王阳明、曾国藩让我重新点燃斗志,勇往直前、无怨无悔。这些书都能让我安静下来。
不论读多少书,我始终觉得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照搬照抄,要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越是书读的多,越觉得自己太浅薄,越觉得有太多未知世界,我们只有尝试着去了解、辨析这个世界中存在的许多无知,也才有思考和探索的可能。
“人生若只如初见”总是会让我回想起第一次爱上书的那一刻,真的可以为它牵肠挂肚,可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正因为初见的美好便奠定了一世的情缘,但愿此生永远与你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