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听计从
很简单,听你老板的,听组里经验丰富的老人的。
他们说什么,你就做什么。
处于这一阶段的时间越少越好,但很多时候的确是不可避免的,也没什么害羞的。
照猫画虎
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新手来说,不太可能一上来就有太多想法。
或者我们可能有很多想法,但其实大部分都是没用的。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借鉴一下同事或者同行的一些已有的经验,稍做改变,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有时候是把同一套数据分析的方法用到不同的产品上,有时候是用到不同的市场上(比如不同国家、地区,或者不同的用户群体),有时候甚至是最简单的时期不同,再做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通常来说,这个阶段别想着会有什么特别激动人心的结论,毕竟如果工作这么简单的话,也未必是个好事。
但是通过这么一个模仿学习的过程,可以慢慢熟悉一些常见的套路,比如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果应该如何通过图表来展示;也可以适应一些数据分析中常见的坑,尽量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三十六计
经过上一阶段的洗理之后,多少应该有了一些感觉,甚至还能总结出一些常见的方法论。
这个时候不再是照搬别人的分析思路,而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在一些关键点做出一些改变,或者是把几个不同的方法融合到一些,从而产生新的思路。
比如当我们做用户增长的时候,会知道需要看一下拉新的渠道是什么样子的,用户留存又是个什么状态等等。
更进一步,当我们在看拉新渠道的时候,知道通常需要分开来看,比如说安卓用户和苹果用户很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特性。
甚至当我们还没有查觉的时候,自动就把这些套路用上了。
遇到这种情况有好处有也坏处。
好处是至少有一些思路了,不至于对着数据无从下手分析。
坏处呢,则是可能会陷入「数据堆积」(data dump)的情况:丢出来一堆图,但是却并没有什么结论,而是需要别人来帮我们总结下一步到底应该怎么办。
这个阶段需要多想想为什么,而且最好是在动手做数据分析之前。
比如我们看用户拉新,在根据手机类型进行分类之前,就需要先想想有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又有可能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这样的不同,最后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可以做的,来验证这些想法,或者对产品有什么启发。
比如说安卓用户和苹果用户的行为有差异,那么是因为同时存在的年龄差异?收入差异?还是本身不同手机操作系统带来的用户习惯的差异?
如果是因为收入差异造成的,针对产品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
如果是因为年龄呢?
大致这个思路多推演几回,慢慢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上来就需要把数据一通 slice and dice 的。
举一反三
套路有了,这很好。
然后套路(或者说经验)又告诉我们,如果一件事情是有套路的,通常来说按套路来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于是价值通常不会太高。
想要产生独一无二的价值,那就需要更进一步,不按套路出牌。
不按套路出牌,首先需要做到的一点是要对整个牌局有所了解,不然就成了瞎打了。
放在数据分析上面,就是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
这里的小圈子,一方面是指自己做的产品,另一方面也是指数据本身。
跳出自己做的产品,这对于在中型以上的企业来说尤其重要,简单点说就是不但需要知道自己手头这个螺丝是怎么拧的,还需要知道上下游是个什么样子。
而跳出数据分析本身的概念,则是说数据分析只是手段,我们最终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回到商业、产品或者用户本身上:可以是打造一个优质的商业模式(比如说提高利润),可以是做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产品(用户黏度巨高),或者是给用户带来独一无二的价值(比如社交需求,比如信息搜索与整合的需求)。
而通常来说,几个方面又是相关的,有了好的产品,自然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用户觉得产品有用,自然用户黏度高;用户黏度高了,可选择的商业模式更多;商业模式越好,就有更大的空间来做更好的产品。
好的数据分析,可以搞清楚这每一环中有哪些潜在的机会,应该注重解决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来解决。
那么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看,我们不应该仅仅是从数据出发,而是应该搞清楚我们的用户、产品和商业模式。
比如说用户想要什么?他们在我们提供的产品中得到了什么样的价值?有哪些痛点?他们是不喜欢看广告,还是不喜欢看无趣又不用的广告?
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跟用户沟通:多用自己的产品,跟不同用户交流、调研,跟别的产品组的人沟通,提出想法再看数据验证,再提出新的想法,如此往复。
融会贯通
不管是做数据分析也好还是做别的工种也好,可能都会遇到一个头疼的事情:这个问题以前出现过,但是找不到当时是具体怎么解决的了,记录没做好。
记录(documentation)没做好,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说当时做这个的人懒,不想写;比如说当时做这个的人觉得不重要,不愿写;比如说当时做这个的人太忙,永远放在 #todo 上,永远没时间写。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有句话叫只可以意会,不可言传,英文对应有个不是很贴切的词,叫 institutional knowledge.
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很多时候并不是来源于某一个项目,而是来源于长时间的积累,慢慢形成的一种经验也好,感觉也罢,或者有时候已经变成了一种直觉,无法描述,已经进入了玄学的地步。
转自 怎么才有数据分析思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