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活毒打还能保持童真,成为世界文坛儿童文学巨匠,盖瑞·伯森(Gary Paulsen, 1939-2021) 真传奇。
他的代表作《手斧男孩》写得太逼真,连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都以为是真人真事。
这得益于他的经历。他当过猎人、士兵、水手、演员、教师、工程师等。
其实童年开始,他就经受了一连串离奇的磨炼。
他出生于二战期间,爸爸作为军人驻扎在菲律宾。4岁到5岁,他跟在妈妈身边,漂亮的妈妈经常在酒吧跟不同男人厮混。
7岁那年,妈妈带他去菲律宾跟爸爸住。爸爸一贯冷漠。爸妈经常醉酒打架。妈妈醉了还会拿刀,对着躲到桌底的Gary 捅来捅去。家根本不是家,安全的地方是森林和图书馆。
13岁开始,他反复逃跑、被警察遣返。期间在农场、酒吧、保龄球场打过散工,卖过猎物,也做过一点坑蒙拐骗的事。
在学校他是异类,直到16岁,他被遣返后被安排进职业培训学校,边打工边认真学习修电视。后来为了真正长大,他参军了。入伍的第一印象是:“他们坚硬得像石头,根本不像是人类。”
Gary 80多岁时写的《那个男孩》,就是他自己。读完我估计,他没被摧毁、甚至成为大师级作家,是因为他早年这三段幸福生活。
第一段是4岁前和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唱歌给他听、做好吃的、抱他。所以他10几岁第一次进图书馆时,就被一群像外婆的老妇人吸引。“他聆听着老妇人的故事,任凭她们的记忆涌来,洗涤着他,冲刷着他,让他变得更好了。”
第二段是5-7岁和阿姨、姨丈住。
只身一人艰难到达后,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房间、水壶、玻璃杯,“之前是因为委屈和害怕而眼泪汪汪,但现在他心里是满满的柔软和幸福。”
“男孩发现,这对夫妻多数时候都在笑,或者至少面带笑意。”
他们教给了Gary 许多生活智慧。
姨丈西格要去找羊肚菌,也让Gary 上独木舟,他不会,但他觉得一定没事。“因为是西格让他这么做的。在今后的生活中,有很多次,男孩都是这样想的。如果西格觉得男孩做得到,那就一定没问题。”
“坐在西格的腿上,他明白了什么是十足的安全感。”
第三段幸福时光是跟图书馆员的相处。她不以貌取人,只有“真诚的微笑”,甚至主动提出帮Gary 办借书证,最惊喜的是一切免费。
“不知怎的,一张小小的卡片似乎让他有了真实的存在感。活在这偌大的世界,他终于成了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独一无二。”
她让Gary 知道了如何给大脑提供养分,她听Gary 读书后联想的生活经历,她送给Gary 笔记本和铅笔,鼓励他写作。可是谁在乎、给谁看呢?图书馆员说:“比如我啊”。从此,“他一直为那个面带温暖微笑的图书馆员而写”。一生创作了200多本书,横扫各类儿童文学大奖。
《那个男孩》被《时代周刊》等评为2021年度最佳儿童读物。我特别喜欢《华尔街日报》的评论:“回忆和描述苦难的童年似乎没法给人积极振奋的力量,但是这本书做到了!有的孩子可能生于贫穷,也有的孩子童年安逸,但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挑战。盖瑞·伯森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了孩子们征服困难最好的示范。”
不止给孩子、也给了我这个大人绝佳的示范。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