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过去,过去曾经的经历,相对于现在来说,是一种记忆中的真实。对一些人来说,充满了丰富的人生和幸福的回忆。对一些人来说,恍如隔世,俨然如噩梦。对更多的人来说,平平淡淡,也好也不好。共同的一点是昨日去如东流水,奔腾到海不复回。落到每个人头上,如尘埃,如烟雾,心情之复杂,实在难以用言语准确概括其矛盾的滋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无可奈何的现象,在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却反应不一。笔者认识的朋友和熟人中,有几位曾经经历过苦难的岁月,现在却都腰缠万贯,不可一世,其中有家庭背景复杂,造成过心理伤害,现每每与亲戚聚谈,饮点酒便追溯往事,凄凄惨惨,酒再多一点,便开始算帐,算得人别别扭扭,意见横生。还有忆及往事,骂不绝口,仿佛天下人曾经都谋害过他一样。还有一位,抓住往事中的是非不放,不自觉就露出算帐先生的嘴脸,张也对不起他,李也对不起他,细‘问一下,却都是一堆鸡毛蒜皮的小事。呜呼,我有时只想问一句:“累不累”。
过去是生命的一个阶段,如生命的无可自己选择一样,过去也无法重新经历。对于这样一些只属于记忆中的内容,实在没必要耿耿于怀。老毛说过:“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此中境界才是积极健康的一种心态。人和人各自经历不同,现状也不一样,有的由幸福而悲惨,由辉煌而衰败。有的也许一生都没有太多的变化。
对于前者,阿Q精神会不自然就流露出来的,但笔者以为那是浅薄的表现,不足取的。如果把往事狠命地想忘掉,以此来平衡现在的心态,那也大可不必,达观地想一下,自己曾经享受过幸福,现在家道中落,吃点苦又有什么!更进一步想那时的自己实在是太顺利了,忘乎所以,不知珍惜,不知进取,要不然现在……后悔是一种迟来的觉悟,古人曰:“朝闻道,夕死可也”。重新建设和塑造自己的人生,既便是八旬老人都未为晚矣。有些人破罐子破摔,自甘落,说明你质地有问题,是咎由自取,早年的好活对你都是一种浪费。
对于第三种类型的人,如登峰,既熟悉沟底的风情,又体验了攀登的乐趣,更享受了登高望远的好心情,先苦而后甜,甜更甜。先甜而后苦的苦更苦。先甜而后甜,味觉会失去判断的界线。至甜不甜是绝对的真理。如此经历是人生最佳选择。如果说,你坐在半山腰,老是回顾沟里的情与景,最后忘记了攀登,那是对自己,对过去的一种最傻的浪费。正如前面所述的几个例子,如果他或她不能尽快从错误的状态醒悟出来,成功与幸福处于狭隘的相对之中,一不小心就会跌入失败之渊,那时你只能和自己算帐了。
至于四种类型的人,生命的轨迹是一条摆幅很小的细线,平坦,经直,简单,失误少,成功也少,平淡贯穿始终,过去,现在,未来,除年龄与外界变化之外,自身很少内容。说实话,这样的人生,笔者不敢恭维为幸福,也不屑就此理论。
没有过去的人,在历史漫长的人类社会群体里,其寂寞与可怜自不待言。君不见有失去记忆者,苦苦于身份不明,亲戚难识,如无根之飘蓬,恍恍然悲不胜悲,当然,此类型仅属少数,相较对往事念念不忘的人来说,又别了一个极端。残喘于逝去了的繁华与悲惨,戚戚于生活的每一个场合,有甚或被往事困扰,裹足不前。呜呼!如不能早日醒悟,恐怕难逃病入膏肓之厄运,切切。在此,特提供良方一剂,有条件的,可将其概述成文,实现嫁接和告白的目的,以期有助于逃出往事阴影的笼罩。
笔者以为,往事是人生的一个故垒西边的阶段,如同一笔财富,有经验的可总结,有美好或曾经苍海难为水的回忆,是一场已经永远的“温馨”了的梦,牢牢记住,轻易绝不要去翻腾,非知己或感情所至不对外传。同时,随年龄增长,往事会越聚越多,其线条会杂乱,疑疑惑惑,真真假假会随时光变迁而增减内容。此乃人生理和心理变化作用的结果,顺其自然,品咂,理解,高兴,何错之有,硬要去清算,除了破坏,有何价值。经历大体相同的两个人,聪明人对待往事,往事是一路风景。愚蠢的人对待往事,往事是连篇的恶梦。风景与恶梦,原因在于人的生性不同,在于现实中回顾往事的角度不同。区别在于,前者为现在和明天活着,后者是为昨天活着。前者看到的是鲜花与明亮,后者看到的是黑暗与石头。
光明来自未来,身体是一道影子。多向前看,少纠缠自己往事的影子,才是生活的正道所在。前者的往事是被明天的光所照亮,后者的往事,主要是被黑暗所掩蔽,人生的光亮永远在前头,在生命之内,绝不在往日。
2001.1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