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好人生。读书
如果我是你——成大事,不怕晚

如果我是你——成大事,不怕晚

作者: 丁晓磊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22:37 被阅读115次

一直想连续写历史相关的东西,今天终于提笔了。

从小对历史的概念中,总有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对冲:

1、学历史的人聪明,以史为鉴,要多学历史。

2、学历史就是死记硬背,也用不上,脑子不灵光的文科生才学。

小的时候对此没有分辨能力,一直以喜好为主,特别崇拜那种古今中外,信手拈来的感觉。后来大了,虽然依然喜欢历史故事的那些细节,但是极度受不了高考应试的教学,成绩一般,也觉得历史好像没啥用,因为学了很多,也没见自己聪明或者处理事情非常成熟。

因此,一个问题在脑中挥之不去:我相信历史作为古代帝王必须学习的科目,一定是极具价值的,但是为啥现在变成学不了数理化的人才去勉强学习的科目呢?和死记硬背对应,是不是我们学的不对呢?

对此问题,一直没结果,直到我看到台湾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吕世浩在TED上的演讲。他说:“古人如何学历史?事实上,古人不是这么学历史的。宋代着名的史学家吕祖谦,就说过如何读历史的方法: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一旦遇事,便与里巷人无异,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何取?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而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

“里巷人”就是现在网络上所说的“乡民”,如果读了几十年的书,碰到事情除了跟乡民们一样凑热闹,发表一点个人的感想外,却对于如何解决事情,一点方法也没有,那读书有什么用?如果读了这么多历史,自己却在应付现实事情时,半点帮助都没有,那学历史有什么用呢?各位对此难道没有疑惑吗?怎么读历史才能有用呢?当你读一本历史书,读到书中的古人面临重要的抉择关头时,请你这时立刻把书合上。好好想一想,如果你身处对方的位置时,你会如何决定?做什么样的决定?把一切都想清楚后,再把书打开,看看这个人物是怎么做的,他最后做了什么样的决定?他的决定带来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原因何在?然后比较自己与古人,在选择和方法上有何异同之处?

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重视的不是“记忆”,而是“思辨”。

这样学历史,每个人都可以透过一件又一件史事的锻炼,一位又一位人物的分析,来一步步锻炼自己的思辨。最后不仅历史知识会有所增长,连处世智慧也会不断提高。

我愿意做这样的历史学习的践行者,每天以一个故事来进行设身处地的思辨。

但是历史书的选材一直困扰我,后来我想,既然是研究历史,历史是由人创造的,那么我就先以人物传记作为开始。

选谁呢?琢磨了半天,选定了刘邦。

刘邦

我们从小学历史到看电视剧,都有一点感知:刘邦是个地痞流氓。

如果有了独立思维,你就会有疑问:刘邦如果真的是个地痞流氓,属于现在我国重点打击的黑恶势力的成员的话,那萧何、张良、韩信他们怎么能跟随他。你见过身边哪个小混混身边一群牛人的吗?

论逻辑和常识,都说不通的,因此,历史需要仔细考究。

今天我们考究第一件事,刘邦的年龄。

为什么研究年龄?其实,我们研究一个人,首先要研究他的成长背景和所处的那个时代,中国的30后、40后、50后、80后和00后的思维方式、消费模式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研究一个人,要研究他的成长背景和经历,这些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相关事件能构成一个特定的人,这样我们才能相对客观去理解他在当时所处的历史时刻所做的选择。

根据史料,对于刘邦的出生日期不太确定,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公元前256年,一个是公元前247年,但是亡于公元前195年是确定的。那也就是说,要么刘邦享年61岁,要么享年52岁。当然,根据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的时间的比对,他享年61岁(公元前256年)更靠谱。

那么好,大家都知道刘邦打败了项羽称帝的,史称楚汉之争。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比刘邦小24岁,楚汉之争的时候,是一个50岁的老头用了四年时间,在54岁快退休的年龄宰了一个时年30岁的帅小伙。

应证了一句话:姜还是老的辣。

但是接下来有一个更颠覆的事实,那就是:刘邦仅比秦始皇小3岁(秦始皇剩余公元前259年)。

这意味这啥?秦始皇卒于公元前210年,也就是51岁的时候。那时候刘邦48岁。可见,刘邦的前半辈子没啥成就,甚至正逃亡于芒砀山之中。

48岁,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都算晚了。而对于2000多年前的刘邦,估计自己内心都已经绝望了。但是,谁也无法选择出身,无法一下子扭转乾坤,能做的,无非是自暴自弃,了此一生,或者艰苦磨砺,厚积薄发。

如果我是刘邦,在48岁还在逃亡中,会如何思考呢?

说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坚持不懈,这句话都是成功之后的话语,在彼时彼刻,不是这样的。我自己有亲身体验,面对挫折,面对团队解散,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自己是无助的,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样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成功,也想过放弃,但是转念一下子就又过去了,内心有一种无法名状的东西在推着自己,再坚持几天,再想想办法,往往机会就出现在你完全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所以成功的人经常说坚持,坚持,确实,事实上他们都是在坚持,但是源动力到底在哪,真的不知道。内心没有源动力的人是无法找到这种推动力的,这也是为什么创业的人少,创业成功的人更少,做大事业的人少之又少的原因。

因此,我如果是刘邦,我会去找出路,用各种方式,大事做不了就做小事,从零积累。抱怨没有任何用处,躲避也没有任何用处,只有想办法去执行,去改变一件件小事,才有可能成功。

我经常说,如果确定抗日是8年,之后我们一定胜利,我相信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做汉奸了。同理,如果说刘邦你熬住了,以后你能做皇上,我相信无论多么残酷的折磨都能坚持的住。如果说,你创业坚持住,明确哪年你一定能上市,任何人也会想办法维持住了。但是,生活的残酷和魅力就在于,你在此时此刻的时点里对未来根本没有任何把握,全凭你对未来的判断和一种难以描绘的心灵的感应。

因此,说某人命好,只能如此解释。

但是,至少从这点上看,成大事,不怕晚。我可以对自己和和我一样奋斗在创业一线的朋友们说,坚持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我是你——成大事,不怕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ci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