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TCP/IP五层协议小记

TCP/IP五层协议小记

作者: 凌福义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20:23 被阅读0次

    1、OSI参考模型

    • 应用层 : 所有能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 表示层 : 传输之前是否进行加密以及编码处理
    • 会话层 : 查找木马 netstat
    • 传输层 : 可靠以及不可靠传输,流量控制
    • 网络层 : 最佳路径规划,规划IP地址
    • 数据链路层 : 帧的开始以及结束,透明传输 差错检验
    • 物理层 : 接口以及电气标准

    2、TCP/IP五层协议

    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3、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属于计算机网络低层,数据链路层使用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点对点信道(ppp)
    2、广播信道

    4、网络层

    网络层只向上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包服务

    • 网际协议IP
    •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 网际报文控制协议ICMP
    • 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

    4.1、网际协议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最重要的协议之一,与IP配套使用的还有4个协议分别是

    • 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ortocol)
    • 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ortocol)
    • 网际报文控制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具体框图如下图所示
      {A85A7469-A66B-481E-A272-DA9A56EEA5B2}.jpg

    4.1.1、分类IP地址

    IP地址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 1、每个IP地址都由网络号主机号组成,这样做的好处有:
    • IP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IP地址只分配网络号,剩下的主机号由该网络号单位自行分配,便于IP地址管理
    • 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转发分组,减少路由表项目数,从而减少路由表所占存储和降低路由器成本

    IP地址分类如下图所示

    {F941E460-F87B-4140-A4A1-D448A3F6BA2C}.jpg
    IP地址指派范围
    {F0D0C88A-CEA1-40C3-B83B-6033D687368F}.jpg

    4.1.2、IP地址和硬件地址

    物理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而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软件实现),总之,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网络层),而硬件地址放在MAC帧的首部(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即以上使用IP地址,数据链路层即一下使用硬件地址。

    4.1.3、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 ARP:IP地址翻译成物理地址
      每个主机都由ARP高速缓存用于存储本局域网各个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硬件地址映射表,如果A主机向B主机发送数据包,如果ARP缓存命中B主机IP地址对物理地址映射,则将该地址写入MAC帧,从而发送到此硬件地址;如果发现网络内无B主机IP地址,则A主机自动运行ARP广播帧,B主机从广播帧收到自己IP地址后响应ARP请求,从而AB主机各自更新ARP缓存
    • RARP:物理地址翻译成IP地址

    4.1.4、IP数据报格式(其中各个参数含义可见网络)

    {84FA5F60-F7CD-4D90-ACCF-603262567122}.jpg

    4.2、划分子网和超网

    • 便于网络地址划分和管理,子网掩码和IP地址进行逐位与运算,可以立即计算出网络地址
      A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是255.0.0.0,B类默认是255.255.0.0,C类默认是255.255.255.0

    4.3、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ping命令 & tracerouter命令)

    • ICMP报文主要分为差错报告报文和询问报文
      差错报文分为五种:

      (1)终点不可达:路由器或主机无法交付数据包向源点发送终点不可达报文
      (2)源点抑制:路由器或主机由于拥塞导致丢弃数据包时,向源点发送抑制报文
      (3)时间超过:路由器或主机收到生存时间为0报文,除了丢弃数据包外,向源点发送超时报文
      (4)参数问题:路由器或主机收到报文中字段不正确向源点发送参数错误报文
      (5)改变路由:路由器把改变路由报文发送给主机,主机指导下次数据发送给其他路由器

    询问报文有两种:

    (1)回送请求和回答
    (2)时间戳请求和回答

    4.4、路由选择协议

    • 算法必须正确且完整
    • 算法计算应该简单,不应增加额外开销
    • 算法能自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变化
    • 算法具有稳定性,即计算结果应该收敛到可以接受的解
    • 算法应该公平
    • 算法应该是最佳

    4.4.1 、内部网关协议RIP

    自治系统内部使用路由选择协议,和互联网其他自治系统选用路由无关,比如RIP和OSPF协议(域内路由选择)
    RIP协议特点:(距离向量算法)

    • 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
    • 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本路由器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身路由表
    • 按固定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4.4.2、内部网关协议OSPF(最短路径优先)

    4.4.3、外部网关协议BGP

    4.5、IP多播(视频会议,网络直播)

    5、运输层

    5.1 、运输层概述

    主要2个协议

    用户数据包协议UDP
    传输控制协议TCP

    应用层使用的主要运输层协议图

    {45BB3DDA-DA14-4A4D-B40A-5FB41BF41D16}.jpg
    端口分布
    {C7EB853E-EADD-442D-B3E2-34F4610E78EA}.jpg

    5.2、用户数据报UDP

    • 1、UDP是无连接的:发送数据无需建立连接
    • 2、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可靠交付,主机无需维护复杂链接状态表
    • 3、UDP面向报文:即应用层交接的报文,添加首部后直接交付给IP层,既不合并,也不拆分
    • 4、UDP无拥塞控制、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通信,且首部开销小(只有8字节)

    5.3、传输控制协议TCP

    • 1、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使用之前必须建立连接,使用完毕必须释放连接
    • 2、TCP只能是点对点
    • 3、TCP提供可靠交付
    • 4、TCP提供全双工通信
    • 5、TCP面向字节流,即会对应用层数据封装分发

    5.4、可靠传输工作原理

    理想传输以下特点

    • 传输信道不产生差错
    • 不管发送方数据数据多快,接收方总能及时处理数据

    实际网络不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只能增加可靠传输协议,在出现差错是让发送方重传差错数据,在接收方数据来不及处理时降低发送数据速率

    5.4.1、停止等待协议

    1、无差错情况:A发送数据M1,发送完成暂停发送,等待B对M1的确认,B收到M1向A发送对M1的确认,然后A在发送M2
    2、差错情况:A发送数据M1,B收到M1检测出差错或者根本没收到M1,则什么都不做,A在发送M1后超时等待则认为分组丢失,则会启动超时重传
    3、确认丢失或者确认迟到:如果B对A发送的M2的确认丢失,则A会在计时器超时后重传M2,如果B又收到重传的M2,则不再向上层交付M2,并且再次向A发送确认
    4、信道利用率:停止等待协议简单但是信道利用率太低

    5.4.2、连续ARQ协议(滑动窗口协议)

    1、发送方每收到一个确认,则将发送窗口向前滑动一个分组位置,接收方采用累计确认的方式,则接收方没必要对每个分组进行确认,只要对最后接收到的一个分组进行确认
    2、累积确认缺点是如果发送了前5个分组,而中间第3个分组丢失,则接收方只会对前2个分组确认,从而导致发送方需要重传后3个分组,造成回退,从而造成带宽浪费

    5.5、可靠传输实现

    • 以字节为单位滑动窗口
    • 超时重传时间选择

    TCP采用自适应算法,记录发出时间到接收到ACK的时间差为RTT(此算法较为复杂)

    • 选择确认SACK

    5.6、TCP流量和拥塞控制

    • 流量控制:使用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
    • 拥塞控制:慢开始(TCP窗口乘法减小,加法增大)、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6、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面临4种威胁

    • 截获
    • 中断
    • 篡改
    • 伪造


      {01517750-FE95-436B-B893-C01CC42A2F53}.jp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TCP/IP五层协议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cm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