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过去十年多了,10年前“三鹿奶粉”事件,砸的是中国所有国产奶粉的招牌,也带走了国人的信任,家长们或代购、或海淘,或亲自背奶,只为让宝宝喝上一口“放心”的进口奶,这件事对中国奶制品行业尤其是婴儿奶粉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而最近“大头娃娃”事件再被网友们热议。什么事情呢?
近期湖南郴州永兴县多名患者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出现严重湿疹、咳嗽、身体发育指标不达标、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不仅如此,还有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头骨畸形,像“大头娃娃”。
而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食用了一款名为“倍氨敏”的“特殊奶粉”。这种“特殊奶粉”,一小罐400克,近三百块钱,价格甚至超过了很多的进口婴儿奶粉,但是孩子都是父母心头的肉,再贵,只要能让孩子不过敏那也要喝。
为什么他们要喝这种奶粉呢,原来这些孩子全都对牛奶蛋白过敏,求医时,医生告诉家长,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要喝特殊配方奶粉,也就是氨基酸奶粉,而医院不售卖奶粉,家长们便在当地一家爱婴坊母婴店导购员的推荐下,购买了倍氨敏。购买时,陈女士曾经感觉不对劲:“我当时有质疑,导购员告诉我,这是牛奶的另外一个简称,就没有怀疑过。”
最终在导购员的极力推荐下,“蛋白固体饮料”被当做了“氨基酸”奶粉售卖。起初家长有过质疑,发现不对劲,准备停用,却遭到了爱婴坊母婴店导购员的劝阻,声称是家长给孩子喝的量不够,要加大服用量。等家长发现“奶粉”是固体饮料,孩子已经喝了两年之久。
家长们发现,自从喝了这款产品后,自己孩子的过敏症状并有减轻,连身高、体重都停止发育了。
在经过医生检查后发现: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发育迟缓等症状,并诊断为佝偻病。
佝偻病又名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简单点说就是孩子因喝了“蛋白固体饮料”后,患上了佝偻病。
当一位找到卖给他奶粉的店长张某时,对方承认奶粉都是她经手卖出的,自己也说了是“特殊奶粉”,公司也有培训过。可当家长告诉她,自己的孩子出现了症状,目前正在接受治疗,这位店长马上否定了之前的说法,改口称:“长期吃是没有营养的,因为它只能改善。把特殊粉说成奶粉了,跟你道歉!”
当家长们再次质问为什么把饮料当奶粉卖,她却说:“两年多了,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其他店员在介绍这款产品时,话术也变了:“倍氨敏早就没货了,这不是叫奶粉”
据网上公开信息,“倍安敏”是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蛋白固体饮料”并非特殊医学配方食品,“倍氨敏”产品已在2019年年中停产。
没错,作为“固体饮料”产品没有治疗问题,但是我相信你的专业,我花钱买你的奶粉,你作为导购为什么给我推荐已经“停产”的“饮料”,不用说小孩子,就是成人也不能长年累月的以饮料为主食!
那么到底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让人痛心的事情?在深度君(公号:深度解闻)看来,“利益”使然,且听我慢慢道来。
《中华儿科杂志》2013年刊文《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中指出:牛奶蛋白过敏患病约2%-7.5%,中国部分城市研究显示,0-3岁患病率约为0.83%-3.5%。而据互联网公开消息2017年-2019年三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分别为1723万人、1523万人、1465万人。什么意思呢?我国每一年0-3岁的总人口数都将近5000万人啊。
这可是块大蛋糕啊。
据尼尔森数据预测,中国特配产品市场销售将持续增长,其中牛奶蛋白过敏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0%,到2021年有望达到22亿元。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曾写道: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没错,马克思的“利益论驱使论”放在现在乃至几千年以后也是适用的,一切都是“利益”使然。
涉事的母婴店导购们难道不知道这是“固体饮料”?
厂家生产的“固体饮料”面对的消费群体又是谁,打着合法的幌子打“擦边球”?
“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并未完全褪去,又再次出现新的“固体饮料”冒充奶粉事件,心痛啊。
在此,深度君(公号:深度解闻)呼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孩子的食品安全大如山啊。我国有2%-7.5%的孩子需要食用特殊配方奶粉,希望国家出台法律法规,规范婴幼儿食品,尤其是特殊配方乳制品市场,完善市场监督管理,将特殊配方奶粉按药品管理,严禁孕婴商店售卖特殊配方奶粉,从严、从重处罚涉嫌虚假宣传和诱导、欺骗消费者的无良商家和导购,避免类似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发生。
蛋糕再大,也得吃得合理合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