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最近平衡不好,锻炼身体,管教孩子与写作三者之间的目标。
这是我最主要的三大目标,希望每天都能做好,但是发现事与愿违,原来一段时间你只能努力的实现一个目标,都不错了,想要三个方向都做好,那是过度的理想化生活。认不清现实,执念太强。
认识到这点后,我不再那么沮丧,接受生活中的一些混乱,某一天表现的不如意,或者一个阶段的不够满意的生活状态。因为你的态度,只要是在向上的,不管是朝哪个方向发力,都是有所为的,只是你的侧重点不一样而已,而你如何去侧重,完全和你的生活环境,包括客观的环境、人物环境、心理环境等等有关。
有时候,不是说自己想做哪一件事,就能做到,而是这个当前的环境,不利于自己去做这件事,这个时候就只能根据环境,选择最适合自己做的事情。
那么就需要减少自己的"想要做什么”的欲望,抑制住内心的躁动,克制那种我执的意志、愿望,跟随环境和现实去面对生活,遇到什么,努力解决好什么,其他的不过多想象或渴望。
这是最近认识到的,时势和环境对做成做好一件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环境,时间不对,做事就难做好,那么就不如选择适合当下环境可做的事。
想做到这样,需要放弃心中的执念,放下自我的强烈的主观愿望,臣服于当下。
以当前来说,如果孩子在家上网课,对家里的父母造成影响,那么父母为何不趁此借着这个机会跟孩子相处,时间较多的机会去好好教育他们,影响他们。
虽说孩子的网课看着都挺着急的,其实也可以理解。不喜欢听不懂的课,不占优势的课就没那么认真听,在搞自己的小动作,懂的课呢?又过于骄傲不屑,认为老师讲的都懂,而放松警惕。这两种学习态度都是不对的,根源在于孩子的思想认识有问题。
趁孩子在家的时间多,就多加强对孩子的影响,在家闹得慌,就让他们中午帮忙做饭,体验生活,让他们干活比做作业还有兴趣。六岁的弟弟,连煮饭要加水都不知道,可见对生活的无知。但生活又何尝不是学习的一部分呢?
不好好做作业,就要趁机督促、指导他们认真做作业。课堂上的不良表现,在上课的时候先不给他纠正或教育,以免影响当时上课的情绪,等到放完学后心情好之时,耐心的、严肃的跟他们讲其中的道理。
其实想想孩子出现了很多问题,都是从他们的角度是能理解的,但是在大人的眼中就变得不那么表现好,不能接受。也许其实是我们自己幻想了一个完美的孩子,把他们想象的太好,很可能是出于我们的自恋,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是优秀的,表现好的。根本没有看到他,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有各种问题,需要矫正,引导,教育感化的人。看到了就不愿意接受,然后,就会愤怒。这是出于人的一种自恋的表现。
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教育孩子,引用《大学》的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原来都是朝一个方向的,首先要格物,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弄清楚事物的本质,弄明白一件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让人有些欣慰,原来现在自己做的不过是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这样看,就没有所谓的谁重要,不重要,顺时,顺势,认真做好当下适合做成的事,就都是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