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萌姐姐,自由撰稿人。点击右上角“关注”,为您分享自媒体变现和个人成长干货。
你有这种体验吗?
今天刚准备好要开始看书了,手机突然传来滴滴声,点开微信,原来是一条guang告推送。
朋友圈又更新了,点开看两眼,不知不觉一刷手机,两小时过去。
你开始懊恼,恨自己太不争气,发誓下次一定要自律!结果下次还是依旧如此,下次的下次呢……
其实,这种情况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并不是你不自律,而是你从一开始就做错了!
今天就来帮你快速自律起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四个思维,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在分享之前,先来问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这种想法,总是觉得真正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将来的自己一定会变成很厉害的人物。
所以今天先不用努力。自己很喜欢做计划,但却很少去执行。
心理学上把这种情况命名为虚假希望综合症。
简单来说,就是人在做计划的时候,会产生快感,因为人们总会幻想这件事情如果做成了,会有多牛逼。
比如,计划买书等于看完了书,办健身卡等于健身成功,做计划的同时就会产生快感。
这种反人类的、让人频繁做计划、制造快感,从而更不愿意去行动。
造成了我们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颓废沮丧。使人陷入自我欺骗,制造快感的牢笼。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那是因为在做to do list的时候,目标不够明确所致。
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应该明确完成时间,例如可以把时间设置为今天。
比如你计划读书,就从现在开始,每天读30页,不要等到明天才开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第二,是时间思维。
很多朋友自律最大的误区就是做时间表,比如规定自己六点起床,六点半背单词,七点读书,八点做运动。
这根本不是自律,是自虐!
按照这种时间表,最开始的时候你会踌躇满志,人也像打了鸡血一样,但坚持不了几天就开始身体不适,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这种“自律”。
自律不等于时间,自律等于事件。
你其实可以选两个关键事件,比如每天读30页书,运动十分钟,只要完成这两个核心事件就算自律成功,而不是一定要复刻时间表。
核心事件往往具有一带多的功效,比如当你坚持运动三个月,它会激励你做更多自律的事,三个月会变成六个月,六个月会变成一年。
第三个思维,是放弃控制。
很多人认为自律,就是控制自己,比如对自己说,我不能再吃东西了,别再刷手机了。其实越控制自己可能越糟糕。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保护机制,叫做合理化。
就是指如果你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大脑就会自动找理由让这件事变得合理。
比如,你说我不能再吃了,大脑会说没事儿,一口不会胖;你说我不能再刷手机了,大脑会说刷五分钟啊,不耽误事儿。
结果反而是吃得更多,刷得更嗨。
想要自律,就一定要放弃控制。当你产生欲望的时候,比如想吃或者想刷手机,不要否认这种欲望,你要承认它。
这就是心理学上经典的接纳与承诺疗法,说完你可能还是会刷手机,但是跟否认欲望相比,次数会明显减少。
第四个思维,是转变身份。
很多人一开始就定目标,我要一个月瘦30斤,10天背1万个单词。
其实,他们错了,自律的第一步是转变身份。比如,你说我不能再吃了,你给自己的身份是不自律的人在试图自律。
又比如你给自己的身份是自律女王,你会这样想,女王就不会一次吃10个汉堡。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承诺一致原则,当你给自己一个人设,你后续的行动都会按照这个人设来执行。
所以当你想自律的时候,可以先给自己定一个身份,并且坚信你就是这样的人,这样才会更容易完成。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记得收藏,不自律的时候再来看看哦。如果觉得写得还行,就请点个赞吧!
下面是自我介绍时间:
我是小萌,自由撰稿人一枚,通过写作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
喜欢分享,分享写作,分享生活,分享一切的美好。
关注我,我们一起越变越好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