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有一个地方是必须去的,因为她永远是神圣的,她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总书记曾经把青春奉献且战斗过的地方,这就是延安,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圣地!
宝塔山下壹 宝塔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那就是寻根,那就是朝拜,延安是所有中国人精神寄托抵达地,不可不去、不可不拜的灵魂家园。2020年7,1后第二天,我们从古都长安乘坐动车,一群怀着敬仰之情的民革西安优秀党员,开启了这次“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寻根和朝拜之旅。
“北风呼啸,漫卷黄沙”这是我十几年前印象中的延安:巨大的沟壑、无垠的黄土、漫天的风尘、留下的只是光秃秃的塬上传来久远的《信天游》。
烈日下的魏魏宝塔山动车一小时后,离圣地延安越来越近了,心情也越发激动,我与几位同仁坐在餐车里,面对车窗外的一路风景,着实吃惊不小,甚至是惊叹不已。 动车两旁,绿草如茵,温柔的偎依在两侧的土坡,不远处的山坡,垒成层层梯田,被绿绿的草色划分成矩形,华叶如盖的苹果树,诉说着希望。 突兀的黄土山峰,骨骼健硕,展现这陕北的豪情。婉转平坦的黄土塬,在沟壑相间里流露出一份坦荡。
革命摇篮的窑洞点缀在土山之间,那么朴实、那么亲切却又那么厚重、那么充满生机。她寄居着中华民族的魂灵,孕育着炎黄子孙的梦。 隔着玻璃,思绪万千,仿佛曾经的硝烟弥漫就在眼前。
抵达下榻的酒店已是中午饭了,民革延安的领导亲自来酒店为我们点燃朝拜之火。下午2点稍作休整后,便开始了我们第1站~宝塔山。
宝塔山间“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驱车约二十分钟,来到了位于延安城东南方宝塔。7月的延安骄阳似火,由于不能开车到山顶,我们只能顶着烈日,步行拾级而上。它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 这座建于明代的九层古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1937年,红军长征结束一年后,中共中央进驻延安。长征中损失大半的红军开始休养生息。 十三年后,这支小小的队伍变成了开赴全国的千军万马,气盖山河,壮志凌云,收复江山。
贰 枣园
枣园是我们行程的第二站,由于疫情,抵达时没有往日的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据导游说游客不到原来的1/3,我们戴着口罩,拿着身份证,悠哉悠哉不紧不慢地步入曾经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革命摇篮。与刘朋主委在枣园
漫步枣园,昏暗逼仄的陕北土窑、矮小低平的"工"字型砖瓦房随处可见,枝条遒劲有力的枣树遍植房前窑畔,周围的山山峁峁全被绿油油的青松翠柏覆盖。经过几次的修复,这里已完全没有了以前黄土浩浩、风沙漫漫、贫瘠荒凉的景象。
窑洞内的陈设极为简单简陋,每个窑洞内往往是一木桌、木椅、木床、木柜和一床粗布棉被而已,墙角都摆放着一辆破旧的纺车,掉皮的土墙上悬挂着各位已故领导人在延安革命时期工作、生活的照片。照片中每个人均着打满补丁的粗布灰衣,夏衣短小单薄,冬衣宽厚臃肿,脚上穿着麻绳纳底粗布鞋,完完全全是一副乡巴佬的形象。
但几乎每个人眼中透露出单纯、坚毅、快乐的光芒,无不告诉我们先列们对革命前途无比坚定、乐观的情怀。
这群世界上最牛的创业团队,曾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知识分子,却领导着一只小米加步枪的穷人队伍,推翻了压在旧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解民于倒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强大的新中国。
张思德广场叁 白求恩
从枣园出来已是接近夕阳西下,虽还没有感觉到夕阳无限好的时光,我们还是迅速踏着快要西落的烈日,来到张思德烈士广场,等待延安大学教授追思“亳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
诺尔曼.白求恩,一个曾在语文课本出现的人,一个值得被中国人铭记的外国名字,一个被毛主席高度评价的人。毛主席评价白求恩:“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人,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白求恩在来中国之前,也曾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遵循他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原则。
1938年,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放弃了国内优越的生活以及优厚的待遇,来到战争声不停的中国。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救助在战争中受伤的战士。
呆在中国的一年多时间,白求恩毫不保留地用尽自己全部的经历为中国人民服务,没日没夜地为伤员做手术,救助伤员接近上千人。不幸的是,还没等白求恩大夫回家一趟,他便因手术感染,离开了人世。
民革西安市委会学习班成员肆 油灯下重温老三篇
晚饭后,我们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开始了最核心最接地气最有创意的煤油灯下重温老三篇课程。
教室不大约有二十来平方,石桌石凳仿照红军抗大的模样,每人一个蜡烛。当室内的灯光熄灭时,我们用打火机点上蜡烛,顿时仿佛回到了在窑洞上课时的抗大时代,灰暗的蜡烛下,王主委开始带头抄写老三篇,引领我们朗诵老三篇。
老三篇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写下的三篇经典之作——《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的统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老三篇距今已过七十年有余,时下看来,依然历久弥新,三篇文章鲜明地阐述了如何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讲解员娓娓道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是最高的价值取向,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可以说,它既是工作目的,也是工作方法,更是工作要求。数年后再次阅读经典,感受到的是老一辈共产党人“于荆棘中树红旗”的艰辛,饱含着的是“为民为公得永生”的真理。
《为人民服务》一文不到八百字,不仅指明了“为了谁”,还点出了“依靠谁”。中国共产党这一“庞大集体”的发展建设,需要依靠像张思德一样一代代为之忠诚奋斗的党内同志,需要依靠像李鼎铭一样一批批为之建言献策的党外人士,更需要与党站在一起、坐在一条板凳上的民主党派人士。
白求恩精神是具有国际共产主义理想的精神。在舍弃自我、直面生死的人生抉择中,他展现出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放弃种种,投身革命,只因为他始终牢记着自己是一位胸外科医生、一个国际主义战士,更是一名拥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
《纪念白求恩》已经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它也将成为我们党在新时代高扬信仰旗帜、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愚公移山》这则古老寓言,注入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元素。反观寓言,“智叟不智”因其目短,“愚公不愚”因其志长。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虽不可即日达到,但只望眼前、固步自封,功成之日必将无可期盼。当共产党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以及“八大斗争”之时,能够支持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必然是人民。
老三篇课堂上在新的历史时期,愚公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在面对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之时,其愈发彰显出强有力的时代价值。正所谓,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愚公”所展现出的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正为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所必需必备。
老三篇作为我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所高扬和倡导的“张思德品格”“白求恩精神”“愚公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相映生辉。因此,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先烈先辈、英模楷模的光荣传统,将人本精神、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充分灌注,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顺利抵达光辉的彼岸。
梁家河总书记当知青时的窑洞伍 感想
课程结束时已是晚上10点,望着天空中繁星点点,我感慨万千,延安曾经的硝烟弥漫,今宵早已烟消云散。在延安这片热土,怀抱对生命的向往和热情,在这历史的起起落落里,眺望它的兴衰,赞叹它的荣光。
通过这次洗礼式的学习与参观,使我进一步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参政党的党员,自己平时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是远远不够的,故应当在各个方面都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结合毛泽东同志的老三篇,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结合延安精神与对民革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学习,加深对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和传承民革光荣传统并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延河水缓缓地向前流淌着,向人们无言地诉说着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深情地注释着"延安精神"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所催生出的壮观美丽的景象;我漫步于延河边,望着清清的河水久久不能平静,在延安,一个遗址一个故事,一处辉煌一段精神。延安主宰了中国革命的走向,窑洞孕育出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王选主委在南泥湾作最后总结
夜幕已很深,华灯灿烂,星火璀璨。金色的光映衬着延河水闪闪发亮,荡漾出的水纹闪现晶莹的光泽。 远处的宝塔山上,灯亮歌起,洪亮动人的陕北民歌、刚劲奔放的安塞腰鼓、精妙绝伦的剪纸技艺......在这场灯光秀里被完美地还原展现,宝塔发出万丈光芒,迸发无限豪情,千千万万的人站在宝塔山下抬头仰望,向着光亮那方,怀着一颗颗火热的心,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怎一个酣畅淋漓、叹为观止。
重声明:本文为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
何崇秋 2020,7,5于古长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