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学习兴趣不高,听课走神,作业磨蹭,考试不好,久而久之老师和家长都会担心,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这个时候,如果询问孩子心情,会回答各种负面情绪,作为老师和家长该如何处理?我们从心理辅导角度给出一个技术,尝试提高孩子学习动机。
这个技术就是苏格拉底引导式提问技术,目的是共情、平等、关爱、和谐。
首先针对孩子学习情绪和行为进行提问,引出自动思维。
“当你作业写得慢,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你有什么感受?”
“感到烦躁,难受,无聊,无所谓。”
“当你感受烦躁难受无聊时,大脑中想到了什么?”
正常情况下孩子会有很多回答,正是这些想法导致情绪行为反应,我们选择一个不合理想法,对此进行心理辅导。
比如,孩子回答“我觉得自己很笨”,这个想法就是自动思维,甚至属于核心信念,这正是我们工作对象。
可以采取如下问句进行提问,试图引导解决困惑。
1、证据问题,“你觉得自己笨,有哪些证据?”
可能回答:数学考试只得了90分不如同学得满分,家庭作业总是出错,被父母责骂笨蛋等。
这时候要鼓励孩子尽可能多的说出证据来,越多越好,不要担心,这样效果才会较好。
接下来再问,“除了这些笨的证据,还有什么相反证据吗?”也就是证明不笨的证据。
可能回答:语文成绩不错,唱歌好,上课能回答提问等。
这时候需要引导对于笨的证据不同看法,如这次考试不好,但是比起刚学习掌握知识是否多了。家庭作业出错可否能按时完成,正确的更多。父母是否说气话,是关心自己。
2、其他解释问题,“除了觉得自己笨,还有其他解释吗?”
“有时候笨,也有聪明时候,不总是那样笨”。
“不是笨,是学的慢,还有就是不想好好学”。
3、去灾难化问题,“学习笨,最差、最好、最可能情况如何?”
“最差,是家长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天天被批评,难受”。
“最好,是大家依然喜欢自己”。
“最可能,会有更多批评,也会有表扬,有高兴有难受”。
4、自动思维问题,“有这个想法和没有这个想法如何?”
认为自己笨,会感觉糟糕难受学习没有动力。认为自己不是那么笨,感觉好一些。
5、距离问题,“其他人如此会给出什么建议?”
告诉不是想得那么笨,要多和自己比较,自己学习有进步就行。
6、问题解决问题,“你会如何做?”
自己学习只是比别人慢,不是那么笨,学习多看书,不懂多提问,作业多练习,比如下一次家庭作业看看能最快多久多好完成,做个实验。
实际操作中,这6个问句不是必然要全部问的,关键是对不合理想法进行评估和检验,因此正反证据和新的解释要重点讨论,最后商量设计行为实验来解决问题。
总的宗旨是,积极引导,积极归因,积极关注,积极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