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要求:以此为题,任意发挥。字数限600字。
(一)
看见"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可能很多人会立刻想到"严师出高徒""高要求,高标准,才能出好成绩",并依此育人,领导他人,组织工作。可结果总是出不了高徒,也出不了好成绩,为何?
以"高标准,高要求"来要求他人,没有什么问题,但不能脱离实际,得符合现实情况。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以高标准,高要求去要求他人如何如何。却忘了如何去引导,如何去给他们营造一定的环境与氛围,忘了如何去给他们设定一个阶梯,让他们一步一步达到要求。
就像一个婴儿,你想其将来成为百米跑步冠军,首先你得他让学会爬,学会站起来,学会走,随着他的成长过程,有计划有针对性对其进行培养才成,绝不可以一蹴而就。
同理,一个拙工你想要他成为大师,你得给他一个标准,让他知道如何才能成为大师。有标准了还不行,得有方法,你得指引他如何成为大师。就像我们考英语过级,一般是三级、四级、六级、八级,一路考。考级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我们拿个证书,而是让我们阶段性的掌握英语的读写听能力,最后能胜利的用英语与外国友人交流,并能读懂他们的文字,能够很好地理解学习他们的文化与技术。
(二)
在"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后面还有一句话"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什么意思呢?君子张满了弓而不发箭,只做出要射的样子。他恰到好处地做出样子,有能力学习的人便跟着他做。
你在要求别人如何的时候,首先你自己得给别人一个学习的方式,或榜样可参考,让人知道怎样做才能符合要求,达到你要的标准,哪怕你做样样子也行。
不少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结,希望孩子有礼貌,是个懂事学好的孩子,而自己却常常脏话连篇,骂骂咧咧、或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或对父母呼来唤去,横眉冷对,如此一般让孩子如何学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名牌大学,不要贪玩,不要沉迷游戏与网剧中,而自己却常常一有闲就抱着手机吃鸡,刷朋友圈,追剧;希望孩子多才多艺,却不去对孩子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反而常常对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嗤之以鼻。
不少领导,总是在大会小会各种会议上对着下属成员,大谈特谈牢记党风廉政建设,坚守党纪,不摆官风做好人民的公仆,洁身自爱不做乱风乱纪之事。可背后自己却罔顾组织的信任,贪,拿,作风不检点,乱风乱纪的事不少做,最后被依法追究,面临铁窗生涯,才幡然醒悟。
(三)
21世纪的今天,很多人,尤其老一辈人在感慨21世纪很难出大师。这又为何?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全力追求经济发展,急功近利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一个特有的标签。应试教育实行了这么多年,出了不少"高材生",在很多大城市,大学生随手一抓一把,博士生也不再稀有。在这些人中,很多人就业难,无法胜任重要岗位,担不起重任,更谈不上成为大师。
我们时常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古老技艺在逐渐失传,许多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艺术品成了一种记忆。比如唢呐,曾是民间婚丧必有节目,如今见者少,为何?看过«百鸟朝凤»电影的人就会知道,要学习唢呐单一个入门门槛就挡住了许多爱好者,要学好唢呐更需花费很长时间还不一定能成,而能学会«百鸟朝凤»此曲更不易,同时还要面临新事物的冲击。
古老技艺,大多口口相传,手把手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揣摩练习才成。而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被快餐文化包围着,总是囔着"快,快,快",哪里会静下心来,细细琢磨一项耗功夫的技艺。
一块的美玉之所以能够光彩照人,无不是经历了雕刻师的选材、造型设计、细细雕琢、最后抛光才成。一位大师的修成,不单需有高标准高要求,还需要一个好的引领者与好的环境,以及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磨练,不断沉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