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证释

作者: 赖秋恺的吸引力法则大宝库 | 来源:发表于2017-01-16 10:45 被阅读38次

本文选自《吸引力法则》大宝库

今天读到某位作家和比丘尼的一段对话,分享如下。

我,是作家;她,是比丘尼。

=========================================

我说:“我们应该修心,修到什么程度?看待一切问题,都是中性的。没有好与坏,没有善与恶。”

她说:“很多人误解了信佛,认为信佛就是行善,其实在修行人眼里,没有善与恶。”

我问:“保持中立,中性?”

她说:“连中性也没有,就是没有分别。”

我问:“你如何看待职业修行人?”

她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花花世界,修行的根本在于行,这个行不是指行动,而是心,不断地修心,很多修行人也走入了极端,认为什么也不干就是修行,这是错误的。”

我问:“佛说家常事,有没有遇到那种高僧,一点就通的?不跟你谈佛法,只是谈一些生活琐事?”

她说:“有!”

我问:“修行的结果,是不是内心越来越静?”

她说:“是的,而且哪怕你在闹市中,你是听不到任何声音的。”

我问:“是不是看什么都是空的?”

她说:“是的,不为所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问:“你成为一个修行者,会不会对钱不感兴趣了?”

她说:“也不是,而是把心放宽了,得到了,是我的,得不到,不强求,就是不再有强烈的贪欲了,是人就有五毒:贪、嗔、痴、慢、疑。”

我问:“如何看待这五毒?”

她说:“病由心生,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病的。”

我问:“你觉得哪一毒,最严重?”

她说:“慢,一个人一旦傲慢了,是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或者开导的,所以常说一句话:学佛的入道是从信开始。”

我说:“绝对信任是前提。”

她说:“学佛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

很精彩的对话,是不是?

你有没有觉得某些内容好像怪怪的呢?

有些论述的确是似是而非,所以我想跟有缘读到我文章的朋友做个厘清。

我无意冒犯他们二位,我是那位作家的忠实读者,也对出家师父非常尊重,因此我不指名道姓,只是客观的讲出实情,你自己也可以好好思考,不必全盘尽信。

厘清一:他说:“我们应该修心,修到什么程度?看待一切问题,都是中性的。没有好与坏,没有善与恶。”

这位作者有个可爱的孩子,假如真的修到没有好坏善恶之分,那他也不必每天亲自去接孩子放学了,反正他接和坏人接,没啥区别。

外面的世界,肯定有好坏善恶之分,不然拿什么当作为人处事的标准?又怎么教导孩子保护自己的安全呢?我相信你绝对不会跟孩子说:“放学之后,谁来带你走都行,爸爸(妈妈)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中性的。没有好与坏,没有善与恶。”

生活即修行,修行即生活,修行的主轴,不会背离生活,很接地气的。

啥是修行呢?浓缩成六个字:“改脾气,去毛病”。

改脾气,是提升内在的心性修养;去毛病,是优化外在的言行举止。

心,是情绪感应的中枢,在身体里面,不在身体外面。

修心,指的是看待心中一切能量的发生,都是中性的。没有好与坏,没有善与恶,就只是单纯的能量涌动而已。

这就是内观的心法:“把情绪当能量看,不把能量当情绪看”。

无论是那一种情绪的本质,都是中性的能量的涌动,能量就是能量,本来就没有好坏善恶之分,那些都是人们自己攀附上去的知见。

这样解释就说得通,而且能够真的运用在生活之中。

厘清二:她说:“很多人误解了信佛,认为信佛就是行善,其实在修行人眼里,没有善与恶。”

“没有善与恶”是源于《六祖坛经》中六祖跟惠明的对话:“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你看了我对“厘清一”的解释,再来看这句话的翻译,就会更容易明白。

脑袋瓜不是不能想,而是即使现在外在与内在有任何的发生,就单纯的去感觉你的感受,不去想喜欢或是讨厌。

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往内观照,会看到一切皆未攀附之前的本貌,那个全身的感受与内心的感受,这股清真的能量,就是每个人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所谓的“心的实相”。

所以这个“没有善与恶”指的是心境,不是外境。

厘清三:我问:“修行的结果,是不是内心越来越静?”

她说:“是的,而且哪怕你在闹市中,你是听不到任何声音的。”

听不听得到声音,跟内心静不静无关,跟耳朵有关。

她要表达的意境其实是:就算身处闹市之中,无论声音再怎么大,只要你能向内观照,看着内心的变化而不给予任何攀附的标签,就算心再怎么动,任其自在,顺乎本性,这都叫“静”。

老子《清静经》曰:“顺性曰静,逆性曰动”。静不是不动,而是顺性。性当静则静,性当动则动,皆谓之“静”。反之若性当动而却静,性当静而却动,皆谓之“动”。

例如平时河水缓缓的流,是“静”;而大雨时变成激流,这是水性使然,再怎么波涛汹涌,也都是“静”。

若是下了大雨,整条河却像是果冻一样动也不动,这就已经逆了水的性,这就是“动”,而不是“静”了。

所以你若是在经典中读到这个“静”字,就不能用一般的字义去解释,它是有修行的专业术语的。

弄明白这些,修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秋恺

相关文章

  • 修心证释

    本文选自《吸引力法则》大宝库 今天读到某位作家和比丘尼的一段对话,分享如下。 我,是作家;她,是比丘尼。 ====...

  • 释.修

    世人谈起修行,总认为是某一类人的事情 有的认为和自己无关 有的认为只和自己有关 修行本是每个人唯一的事情 却不知为...

  • 革命禅定宗论

    革 命 禅 定 宗 论 作者:香海禅修院-释慧中 自心革命,...

  • 致友人

    身残志坚心不沉 觅得绝技修于身 绘尽人生千百态 一双巧手释乾坤

  • 关于《无死的金刚心》

    《无死的金刚心》是 融文学之优美、 密宗之传奇、 修证之法门、 佛密之见地、 雪漠之修证、 祖师之相应、 传承之加...

  • 那吻一下如何,像演电影一样。

    那吻一下如何,像演电影一样。 可对和我说对不起,对不起只能换来你的安心,眼这说就非我的释心他气外。 你值囊证,心证...

  • 雪漠《真心》1.1.10 一切都是心的游戏

    10、一切都是心的游戏 此心人本具,善恶皆由心。 修善身安乐,作恶苦忧生。 佛由此心修,道由此心证。 德由此...

  • 修佛

    菩萨心常悲,清净身庄严。 功德累劫修,圆满证佛果。

  • 个中释真意,修心谢田园

    【文字家园】 昨宵一夜雨,滴滴答答淅淅沥沥缠缠绵绵潺潺,打檐声深深浅浅,丝丝凉袭,了然亦是秋天。 清晨雨暂...

  • Agama——怎样修眼根----浮尘根和胜义根(阿含子 2018

    Agama——怎样修眼根----浮尘根和胜义根(阿含子) 六根通心,但修一心则六根净。如何勤修一心即通证六识?还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心证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pd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