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作者: 大可can713 | 来源:发表于2017-08-20 10:37 被阅读0次

乡愁:不知什么时候已成为我眼中两行热泪?(序)

题记

第一章

这让我很自然地由蒲棒儿联想到人:男人们高高在上,像一把撑开的伞,头顶风雨,身披严寒,弓着背,踩着地,望着天,心中一片天空……女人们站在男人下面,开着美丽的花儿,散发着芬芳诱人的香味,做着小鸟一般的梦,想着自己心爱的男人,楚楚动人,回眸惊魂……

香蒲草儿:一种朴素、善良、追求幸福的植物

附1:与香蒲草有关的几个名词解释

附2:楼烦部族简述

为甚要写这本书:四个理由能说明问题吗?

张姓溯源:不得不说的历史(一)

张姓溯源:不得不说的历史(二)

附:《张氏家谱》

张姓宗祠通联略考

张姓祭祖歌

猜想:始祖与枣树坡之间的距离

禜:印在“丝绸”上的历史

附:始祖碑记

移民:与朱元璋有关的八个传说

与移民有关的五个数字

附:洪洞县“寻根祭祖节”仪程

六十花甲:可怕的存在

附:天干地支简述

寺庄堡:见证历史的建筑物

两块石碑:上面刻着一种精神

碑:刻在石头上的历史

碑:刻在石头上的家谱(一)

碑:刻在石头上的家谱(二)

碑:刻在石头上的家谱(三)

碑:刻在石头上的家谱(四)

疏:写给祖先的信

“碑”“疏”补录

反乱:战争留给村民的一场恶梦(一)

反乱:战争留给村民的一场恶梦(二)

第二章

此时,从我脑海里驶出一辆马车:一个车轮子上写着:从枣树坡开往寺庄;另一个车轮子上写着:从土窑洞变成瓦房。这辆马车,应该就是识文断字的人们,经常说起的那个历史。

历史:进行时……

附1:寺庄村大事记

附2:忻州城门简述

附3:石岭关简述

村名: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

附: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公刘小传

枣树坡:我梦中的天堂

村民印象中的“地主”

村形民姓记

吃饭:礼为尚

水井:故乡的象征

村居:凝固的历史

建筑:“城南第一院”

衣着:流行的时间

村民的生命之源:田地(之一)

村民的生命之源:田地(之二)

村民的生命之源:粮食

牵牛荷锄归:一幅田园风景画

家畜:与村民最亲近的动物

娱乐:原始的幸福方式

游戏:儿童的欢乐

习俗:贫不卖书留子读

读书与谜语之间的关系

乡情:常牵挂,在梦中……

信仰:西沟娘娘洞的神话故事

附1:西沟娘娘洞简介及其它

附2:曾国荃小传

附3:岑春煊小传

附4:“丁丑奇荒”简述及其它

铁路留给我的记忆

附1:寺庄火车站简述

附2:阎锡山小传

杂乱无章法的记忆

第三章

这时,距离我村二十多华里的田庄村“招聘”教书先生,依祖父在家学过的那几本书,应聘是富足有余。于是,开始了他老人家半个世纪的乡村教育生涯。自己喜欢,又有基础,教起书来,得心应手,何况他老人家性情温和,说话和气,待人接物,礼字当先,名声很快在附近村庄传开。

十五世祖母:传说中的真实故事

祖父:读书为上品自高

历史:跟祖父开了一个严肃的玩笑

两首诗歌:忆祖父

祖母:充满智慧的女人

祖母之父

附:祖母之父弓氏部分家谱

外祖母:伟大的母亲

附1:祭外祖母文

附2:外祖母娘家族谱

父亲:一位大写的人

母亲:我心中的一盏灯

舅父:我最敬重的人

大姑:六个孩子的母亲

我的二姑与我的三姑

外父:有名的好木匠

附:外父邢氏家族部分族谱及其它

爱人:大我一岁的女人

想起大妹:就想起农田劳动……

让人疼爱的二妹……

弟妹:想起来,都幸福……

我的儿子:我骄傲

附1:儿子新婚庆典人事安排

附2:儿子新婚庆典首次排序(称呼以新人为准)

附3:儿子新婚庆典日程

附4:儿子新婚庆典主婚人贺词

附5:儿子新婚宴席菜单

小老鼠:可爱的女儿

第四章

那年秋季,忻县雨水甚多,滹沱河常常洪水横行。一天,曾祖到河对面办事,发现洪水咆哮如雷,只好到河边小庙避雨。庙里有位白发老人,俩人谈论非常投机,之后曾祖在老人指点下,顺利渡过。回头跟白发老人致谢时,发现河对面的小庙没了……以为自己眼花了,仔细再看,确实没有。这时才知道,原来是神仙指点他。于是,曾祖朝河对面跪下……

同族曾祖张向荣:受人尊敬的老人

同族祖父张成龙:“我看了他一眼。”

同族祖父张志远:忻县首任县长

与同族叔父张天林相关的一些人与事

同族祖父张福和:传奇人生

同族叔父张斌林:教给我感恩的人

同族伯父张根海的故事

同族伯父张爱元:一位红火热闹人

同族伯父张安祥:父亲的救命恩人

由房子想起同族伯父张宣元

第五章

据村民记忆,明朝时期,村里出了一位名人,老人名叫邢养道,中过进士,当过大官,可说我村第一名人。在《忻州直隶州志》(清修新印)28卷“科第五贡附”236页,有他老人家的名字:明万历年贡邢养道绛州训导。据同族伯父张宝林记忆,我村老先生,也是我大姑父的曾祖父,官名邢善言,有名的老秀才,更是那个时期的领袖人物。老人于民国二十二年,或民国二十三年,曾任山西省国民议员。期间,还任过类似今天财政局长一职。我在《忻县志》,没找到相关文字,也没找到其传,可谓遗憾。

枣树坡:记忆中的三位老人

先生:村民最尊敬的人(一)

先生:村民最尊敬的人(二)

常遇春:留给村民的记忆

许涵度:被前清列为“卓异”的知州事(一)

附1:许涵度小传及其它

附2:许涵度家谱

附3:王树楠与《陶庐文集》

附4:忻州著名学者、画家邢尔昌先生小传

许涵度:被前清列为“卓异”的知州事(二)

附:《三朝北盟会编》及其它

黄狼道:飘在传说与历史之间的一朵云(一)

黄狼道:飘在传说与历史之间的一朵云(二)

黄狼道:飘在传说与历史之间的一朵云(三)

附1:元好问小传

附2:野史亭简述

四姥爷:大家出身,大师风范……

附1:北京师范大学简述

附2:范静山先生小传

附3:李赞亭先生小传及其它

附4:马元材先生小传

邢子述:阎锡山的“秘书”

附1:邢子述两则故事

附2:章士钊先生小传

附3:甲寅杂志简述

根元先生两位儿子:傅作义秘书,西宁市人大主任

附1:傅作义将军小传

附2:一份资料

二伯:村民称为“二先生”的人

邢庆云:医学专家

邢天银:民间艺人的一生

邢玉鹏:老革命的传奇人生

乡村的奇闻趣事

一件小事

第六章

仔细想来,这些礼节虽然烦琐,但万变不离其宗。山高挡不住太阳,人多说不过“理”字。比如说,坐席不分主次,辈份不分高低,异辈相互称兄道弟,那将是怎样一个社会?讲理的同时,更要讲礼,对祖先,对自己,对子孙,都是一种尊重。

男婚女嫁:礼多人不怪,油多好炒菜(一)

男婚女嫁:礼多人不怪,油多好炒菜(二)

男婚女嫁:幸福的“开始”(一)

附1:“和合二仙”释义及其它

附2:“四值功曹”释义及其它

男婚女嫁:幸福的“开始”(二)

有关丧事的几个名词解释

入土为安:当大事(一)

入土为安:当大事(二)

村民礼义:称呼

谚语:乡村特有的语言(一)

谚语:乡村特有的语言(二)

数字里的乡村谚语

节日:村民生活的意义(一)

节日:村民生活的意义(二)

节日:村民生活的意义(三)

附:五道爷简述

节日:村民生活的意义(四)

腊月:寒冬里的喜庆

腊月:春联

附:字镂简述及其它

腊月:神位

过年好(一)

过年好(二)

禁忌:与农作物有关

禁忌:日常生活中的“NO”

附:“罗睺”简述

禁忌:婚丧中的“注意事项”

回到题记

第七章

张尧乃二十二世茂生、茂熙之父,小名通荣,1910年出生,1967年4月15日(农历三月初六)下世,享年五十七岁。与表祖父邢相禹同学,文化程度为高小,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还会编剧,村民公认的能人。年轻时任忻州城锦霞(取其音)号掌柜,后回村担任会计。依照本村张氏辈份排列,老人与父亲同辈,我称通荣伯伯,对老人没有印象。老人爱人——我称通荣大妈,印象还是有的。

附录一:同族伯父张尧一篇遗稿

附录二:寺庄村张氏邢氏族谱编排体例

附录三:寺庄村张氏族谱

附录四:寺庄村邢氏族谱(其中一支)

附录五:寺庄村历任支书、村长、会计名录

长歌怀旧问苍生宋文明(山西)

在三万英尺高空,体味幸福……张德昌(浙江)

一个守望者的家园吴建平(江西)

孤独的“思想者”张明礼(山西)

后记

相关文章

  • 目次

    卷一十六首 菩薩蠻 八聲甘州 巫山一段雲 浣溪沙 南鄉子 搗練子 古詩聯句 菩薩蠻·春分 過利瑪竇及外國傳教士墓 ...

  • 目次

    乡愁:不知什么时候已成为我眼中两行热泪?(序) 题记 第一章考 这让我很自然地由蒲棒儿联想到人:男人们高高在上,像...

  • 王子の星様

    王子の星様 目次

  • 长篇《伊兰风云录》一之六国大战第十三章扎心

    可诺那都腰部受了伤,却完全没有停顿,继续向鲁目次功去. 鲁目次忙抽出了腰间的佩刀,来抵挡可诺那都的攻击,但因他左臂...

  • 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目次 1 总则 …………………………………………………………(172) 2 检修周期与内容 …...

  • 驴鸣集目次

    驴鸣集目次 驴鸣集序 发乎情,止乎驴 汉口路四十八号 庞麦郎与钟汉良 大山临盆,长者微笑 《何以笙箫默》经典台词古...

  • 书籍体系目次不宜过深

    很多人看书比较关注书籍的整体体系,有时往后看时还会不时回想下,现在读到这个体系的哪个层次,哪个部位。所以,书的体系...

  • 岡倉天心 茶の本

    THE BOOK OF TEA 本次内容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茶之书》目次、内容 解读第6章〈花〉 冈仓 天心 ...

  • 工具文:合理与否标准的三要素

    本文系2010年的旧作首发。 目次 引子: 《2012》和《阿凡达》环境[利] or "利"标准1. 感觉(感性)...

  • 【论语导读】《论语》篇目次第

    《论语》次第 学而第一:学也者,所以学为圣人也。人无不学而知之,故《学而》居首。 为政第二:学而优则仕,故《为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目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qf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