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同支殊

作者: 乌衣巷希跃 | 来源:发表于2023-04-23 10:36 被阅读0次

(上异体字由右往左为:大丈夫立于天地间)

源同支殊(上异体字由右往左为:大丈夫立于天地间)

文/雨润心田

看到上面这些字,忽然联想起日本文字。

相信看过日文的人都知道,在日本文字语句中,有许多现在的我们看着感觉有点熟悉,但又有种怪怪的陌生味道。

众所周知,日本许多文明是从咱中国学去的,大唐时期学得尤多。

从中国学去文字后,日本便以此作为源头,开始对文字词语进行一些改革,与此同时,中国也一直对自家的文字词语进行改革。

先说中国文字大致的改革脉络。

秦朝之前,神州各国是有属于自己的文字的,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也着力启动统一文字等工作。但是,就算统一,有些文字还是难以避免同一个文字,存有多种写法的现象,比如,“吴”也可写成“吳”;“苏”也可写作“甦”,人们书写时,两者任选其一。

南怀瑾大师曾说过,文字与语言,三十年一变。

许多文字,本来多字共通一字,但慢慢地,为了简化,可能就固定沿化成一个字,比如“梅”,也可写成“槑”,二者同字同意,可是,这个“槑”字,怎么看怎么别扭,所以到了后来绝大多数人便只写“梅”,至于“槑”从此则称之为异体字。

转眼到了清末民国,不管是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采用繁体字,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大陆则将许多繁杂的汉文改革为简体汉字。从这里开始,大陆的汉字便与其他地方的汉字存在差异。

至于日本,当从咱这里学了文字之后,也开始自己改革的道路。日本采取的方法是,除了在汉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自创的弯弯曲曲杂七杂八文字外,有些同字同意的汉字,在取舍方面便会与中国出现差异。

打个比方,比如“苏”与“甦”,到了后来,日本采用的,或许不是“苏”,而是“甦”。

正是这样,渐渐地,才会让我们觉得,现在日本字句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

不妨举一些例子,看看这些语句是不是有这味道:

我们写:禁止停车。

日本则是写:驻停车禁止。

我们写:消防栓。

日本则写:消火栓。

我们写:快递。

日本则写:特急便。

我们写:某某区区域地图。

日本则写:某某区总合案内板。

我们写:本店将关闭转让。

日本则写:本店移転闭店。 

我们写:处方收费处。

日本则写:处方笺受付。

我们写:步行街(道)。

日本则写:步行者用道路。

我们写:招聘

日本则写:招募

说了这么多,打一个比方来概括吧。

从前有个咪西哟西跑到师傅店里学习手艺,当学到烧得一手好菜后,咪西哟西便跟师傅说撒油那拉。

之后咪西哟西跑回家,把自已的家改为店面。虽是如此,创业之初,咪西哟西所采用的厨具菜式,跟之前打工的基本一样。后来,它有了一些想法,于是在原基础上开始尝试进行创新改革。

至于师傅家的店,在咪西哟西走后,也有对厨具菜式进行一些,创新改革,在这过程中,师傅也淘汰了一些旧厨具旧菜式(异体字)。

就这样,现在看来,两家的店面风格,菜品,看似相同,又有所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源同支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qn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