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韩军老师讲课有感

听韩军老师讲课有感

作者: 陈牧羊 | 来源:发表于2019-08-07 18:07 被阅读0次

    几年前在网络上读到了读韩军老师的《背影》教学实录,叹服于韩军老师对文本深究深挖的解读能力,更叹服于其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读着实录文字,想象着自己坐在韩军老师的课堂里,他的表情严肃庄重,语调深沉,我则在韩老师的引领下,借由《背影》这一课,也思考我的生命与人生。

    今年的8月1日,竟真的坐在韩军老师的课堂里,以学生的身份,听其讲了一节《诵读辨写》作文课。只这一课,便颠覆了以往对韩军老师严肃深沉的刻板印象。真实的他,不仅不严肃,而且还很有趣,人有趣,课也有趣。

    韩军老师的声音富有磁性,极具感染力,听其读书,是一种享受。他的课堂语言诙谐幽默,肢体语言灵活丰富,听他的课,轻松愉快,沉醉不知归路。

    韩老师这节课,用的是作家赵丽宏的散文《南来北往》作为授课文本,“背几句,排语序,辨词义,练铺叙,写题记”五个环节,把一堂作文课上得扎实有效。

    课标建议,要“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也就是说本来课堂最应该出现的是琅琅的读书声,要用朗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是反观我们的课堂,为了赶进度,也为了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刷题,我们多是以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已是“笑渐不闻声渐悄”。韩军老师的课堂,从一开始就限时让学生背诵,之后单个检查,再齐背。用韩老师的话说:“写作源于模仿,背诵是模仿的根基;背诵精粹语言,是少年写作的根基。”把背诵放在课首,这是多么大胆的教法!我想,七年级的第一课是朱自清的《春》,而单元提示中要求要练习朗读,这样文质兼美的文字,何不在课首就要求学生朗读并限时背诵,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呢。

    课堂教学中,我们向来把排列语序以专题的形式专门拿出来训练,而韩老师,在课堂中慢慢地渗透,先是告诉学生在听他诵读的过程中,有错的地方要指出来,再在其诵读中,专门读错,让学生指出,并给出理由为什么不能按这种错误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教学方法,可谓一举三得,一者,交给学生质疑权威的勇气;二者,培养学生专心听读课文的能力;三者,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这种教育无痕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排序训练,比专项训练要有趣多了。七年级课文《春》的最后几段,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颠倒段落顺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讨,我想,效果应该也不错。

    在“辨词义”这个环节,印象最深的是韩老师模仿儿童的语气表演“奇妙”“奇特”争先恐后要入选的环节,妙趣横生却无造作感,仿佛置身于童真童趣的游戏中,引人思考却不枯燥。

    而“练铺叙”环节,韩老师更是幽默风趣,他在学生进行辨析两种表述方式的区别并归纳出原文的表述有具体、形象、细致的特点后,给具有这种特点的写法起了一个绰号,叫“啰嗦”,雅号叫“铺叙”,即“铺开叙述”。这样的讲解方式,绰号与术语并行,概念与释义齐飞,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铺叙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叙写飞天情景,比直接的练习要有效的多。疑惑的是,韩军老师为什么要在这里进行想象练习,为什么要练习飞天情景呢,毕竟文本内容表达的是作者对大雁的赞美崇敬之情,忽然脱离了文本去想象卫星飞天情景,思维是发散了,但是写的内容和正学习的内容是两回事,没有联系性。如果我来安排课内练笔,我想,我会结合刚才学过的铺叙理论,仿写“你们启程了……”,或者仿写第三部分“如果可能,我真想变成……”,又或者在文本的第三部分省略号处处理成续写。总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是重点,从文本中找仿写点,既让学生练笔,又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主旨,我认为效果应该更好。

    最后的写题记环节,韩军老师由前边的铺开叙述,写多,过渡到题记的写少。韩老师只让写题记,没有指定为哪篇文字写题记,也没讲题记如何写,题记有什么特点,等等,总之,问题很开放。台下的老师们毕竟阅历多一些,写写题记还是有材可依,如果是在我们的课堂上进行,我想,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文字的,比如课本上的某一篇或几篇文字进行练习,当然,前提得让学生知道题记的格式、作用,而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得少半节课,所以单是写题记这一项,也是需要专门拿出一节课来练习的。

    韩老师没讲教材中的文章,他选的文本出自课外,这样的资源意识,可以说真的践行了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一说,只要留心,没有不是教材的文章。能够发现可以做教材的文字,并能在教材中选取适合课堂教学的点,这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韩军老师讲课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lua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