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职场精神虐待:指任何借由言语、表情、姿态或文字来侵犯个人人格、尊严或身心完整的举止,以及危害此人正常工作或破坏职场氛围的行为。
02
职场上的心理战包含两个要素:滥用权力,经常很快暴露,令被害员工无法接受;精神操控,起初较不易察觉,破坏力较大。
03
看清施虐者
有些偏执狂看似受过虐待,但不可误以为他们是真正的骚扰受虐者。这种人很专横,缺乏弹性,易与同事意见不合,不能接受批评,常觉得遭到排斥。他们根本不是受虐者,反而更接近潜在的施虐者。我们可以通过其偏执的个性自己对自身过失不会感到内疚的特别来分辨这种人。

04
职场上的精神虐待通常表现为:
(1)骚扰同事:群体倾向压抑个体特色,不容许差异存在,如男性团体中的女性、女性团体中的男性、同性恋、种族、宗教、社会阶级差异、或拥有别人欠缺的优势(年轻美貌财富魅力)。周围就会出现不好的声音,对受虐者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2)上司被下属欺负:这种情况较少见。当外来领导的行事风格和方法不被下属群认同时,就容易发生下欺上的情况。
(3)下属受上司欺压:上司无节制地利用职位优势,为自抬身价或寻找替罪羔羊而打击下属,对下属造成严重的后果。
05
虐待者如何让受虐者失去反抗能力?
(1)拒绝直接沟通:不把话说清楚,拒绝解释,让对方不能思考、理解、反应。拒绝对话是加重冲突,同时取得影响力的有效方法。
(2)打击信心:以非言语的形式间接表达攻击,如恼怒的叹息、蔑视的表情、含沙射影、恶意或令人难安的暗示。假借开玩笑、逗弄和讽刺,间接批评,也是打击的伎俩。让受虐者无从反驳,质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慢慢失去信心。
(3)破坏名誉:用中伤、羞辱、谎言和恶意的讽刺来破坏别人的名誉,迂回地引起旁人的怀疑,破坏他人的名誉。
(4)孤立:为防止任何可能的反抗,切断受虐者潜在的结盟,把受虐者孤立起来。
(5)欺凌:要求受虐者做无用或低下的工作,设计达不到的目标,要求很晚下班或周末加班,制造意外的疏忽,使对方受到伤害。
(6)迫使受虐者犯错:迫使他人犯错来打击他人,使得事后可以批评或贬低受虐者,也可以破坏他的自我形象。
(7)性骚扰:施虐者多半是职位高的男性,对女性进行勾引、性勒索、强制性行为等。
06
虐待行为是如何开始的?
滥用权力,没有及时控制;施虐者作用自己的伎俩满足追求金权的欲望; 公司坐视不管,甚至助纣为虐。
07
公司有责任解决职场精神虐待
虐待行为若可带来利润,又不会制造麻烦,企业便往往会装作没看见。然而企业应该是让个人得以发展的触媒,而非破坏的工具。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纵容一个人毁灭另一个人。无论起始点是个人之间的冲突还是组织结构不当,公司均有责任找出解决办法,不插手政策会助长虐待行为发生。在职场上,全部的决策者都有责任介入,他们必须拒斥虐待行为,确保公司各层级都重视人性尊严。职场的虐待与经济因素无关,而是组织的怠惰助长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