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孩子,它有着最纯真的眼睛,和足以温暖我整颗心房的烂漫笑容。”
小弟下午的时候来找我聊天,刚毕业的他有着我曾经对这个社会的迷茫和质疑,还有一份来自于遥远恋情的压抑与烦闷。他问及我的年龄,我笑侃是否女友催着结婚。他关爱我说,条件到了就嫁了吧,女生拖久了不好。
那一刻,心里暖暖的,觉得有人在关心你,可真真算得上炎凉世态之中,最美丽的牵挂了。但看着那一句“女生拖久了不好”,心里慢慢衍生说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隐晦涩感。现在想来,倒不是真的在感慨自己年岁的增长,而是叹息国内传统社会习俗的沿袭不知“摧毁”了多少人的婚姻,又影响了多少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与追求。
大约六七年前,我曾在网上和我当时算是有着很模糊关系的一个男人在聊爱情。他当时问了我一个问题,那个时候太年轻,真的过于青涩。此时想来,其实我对于爱情的启蒙认知,还多亏于他。
“经营一段感情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作为读者,你心中些许已有了自己的答案与看法。且不做他的官方解答,我只借着这句话,继续来探讨标题里的核心。
剩女,百度百科里给出来的解释是“一般意义上,年龄是剩女群体重要的界定标准。人们普遍认为剩女是指年龄在27岁以上还保持单身的女性。”甚至于,还给了个在我看来极度带有歧视色彩的外文词汇“leftover women". "leftover”是什么?普遍意思是,剩菜剩饭。
笔者今年27岁,不是单身,但未婚嫁。虽然不符合剩女的直接定义范畴,但显然在七大姑八大姨的主观认知里仍处于剩女危险期,好像要是不赶紧结婚,社会地位真的就要岌岌可危了,更甚还得被挂上不孝的名义。
但作为一个经济独立,年收入虽算不上富裕但绝对远超同等平均水平的成年女子,我会更多的去想婚姻背后那些诸如成立条件,经营模式,感情状态这一类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经济。高中时候经常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鲁迅小说也曾说到了面包与爱情。我从不否认经济存在于一段感情的重要性,也不批判曾风靡一时“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做在自行车上笑”的观念。但我更多想的是,作为一个成年女性,当你的收入足以满足你的个人生活需求的时候,感情是否真的是必需品?经济又是否真的依然是你对于一段感情持续与否的优先取决条件?我想答案可能会是,并不尽然。这不单单是因为你开始享受自给自足所带来的平等社会地位,更多或许是因为经济的优渥拓展了你的眼界,你发现世界真的很大,美好的事物太多,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因为那些“嗟来之食”而委屈求全。
我曾做过一次实验,随机抽取的小量样本,对象大概韩国学生,职员以及国际学生和职员五五分。那时不懂调研设计的技巧,数据分析的各个维度,变量,定量等等更是一概不知。所以结果现在看来,也只是个简单参考,但我觉得普遍还是带有一定意义。韩国学生把经济放在第一,样貌第二,沟通第三(这个主要指兴趣爱好的一致)。剩余三个群体则是把沟通放在了首要位置。按照我上一段的阐述来看,其实这个小实验可以理解为是进一步的在验证我的这个观点:当你的经济能力达到一定基础之后,它对于一段感情而言,尤其是你放在婚姻成立条件里去看的时候,它真的,不再是那么重要了。
当然,在个人理解里,小实验还说明了另一点:当你所经历的社会,文明达到了一定基础之后,你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反而会高于物质层面。这里所说的精神层面,不是柏拉图式的解说,而是基于现实温饱之上的,对于内在提升的一种追求:比如你会开始想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想要重新拾回历史,地理,又或者数学等曾经不曾真正重视和理解的学识,以此来丰富自己理解和看待世界的维度,广度与深度。爱情也是如此。为什么网上曾说90后的恋爱观以三观契合为主,我觉得正是因为90后这一代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普遍群体对于生活的追求于精神层面开始丰富起来,从而大家会开始养成去追求三观一致的爱情理念。
但换回来说,三观一致,经济独立,纵然二者皆满足,就真的可以考虑结婚了么?如果你抽离开人的七情六欲的话,那么我会回答你,真的可以。但有情有色,尤其是27岁以上经历了岁月的初步沉淀,开始理解女人如水,温润如玉的女性群体,你是否仍旧还是心存不甘?是否还是在想,那么爱情呢?在哪里?
明星刘涛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概是“女人和男人在一起,一定要图点什么。可以图他的钱,他的房,他的车,但千万别图他对你好。因为一旦他对别人好了,你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段话曾困扰我许久,前段时间拿来和我的恋人做探讨,总算理清一些思绪。
我觉得这段话成立的前提,一个,是这段感情里没有爱情;另一个,则是这段感情里没有信任,又或者说,没有一种彼此坦诚的交托。国人的教育自小就是“逢人只说三分话” “知人知面不知心”,以至于很多纵使结了婚的人,依然存有不少所谓的秘密(不等同于隐私)。个人觉得这皆不能算作正面的,积极的,甚至于准确的爱情观。你如果和欧洲人去探讨类似“你男友对你好吗” 或者 “你男友对你很好,不要错过”的话题,你大概会收获一张非常困惑的表情脸,直白些的,会问你“男友对你好,不应该是最正常不过了的事情么,哪怕是普通朋友,你也会对ta好呀”?更不要说,你告诉他们你并不是百分百信任你的恋人或爱人。传统的欧洲人不出意外,会很惊讶的回答你说“如果不信任,为什么要在一起”,又或者说“爱一个人不就是意味着全部的信任?”
我想,这可能又要回到我之前说的,拥有文明与经济基础的社会群体理解的爱情与婚姻,比起经济本身以及其所牵涉的一系列因素(如房,车),内在契合与爱情本身会是更优先的考虑因素。也正因如此,随着岁月经历的逐渐沉淀,视野的慢慢拓展,你会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清楚你所追求的生活和所期望的那个人,该是何般模样,便也不再毛毛躁躁,反而更加从容、优雅得等着属于自己的”蓦然回首”。
我始终觉得,作为女子,善待自己是你做任何决定的首要考虑因素,这篇随笔,也不是在给也许感情空窗的你寻求一个借口。我还是支持女生要有选择得多谈恋爱,不求你“阅尽千帆”方修正果,但求你至少在爱情来的时候,懂得辨别与适当得争取。
这不是一个剩女的时代,这是女性真正开始获取自己社会地位,解放自我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