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高考,我们都在悄悄蜕变
在中国,有这样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高三学生,却比学生更关注题型的变化、高考的动态;他们不是考生家长,却比家长更在意孩子分数的增长、学习的状态。他们就是高三教师。(题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4566484/eb6b421e8f1d0849.jpg)
“十年磨一剑,只为高考战……”声嘶力竭的呐喊声动人心弦,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热烈的气息,那是高考前特有的味道。不是节日却胜似节日。与隆重的春节相比,她少了份喜庆与欢快;与庄严的大阅兵相比,她多了些焦虑与不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拉开帷幕。我的思绪飞回到几年前,那是第一年带高三语文兼班主任。
做不完的试卷,源源不断的题型,喉咙早已嘶哑,但我像打了鸡血一般,浑身使不完的劲儿。拿到空白卷子就想做,做了就想给学生讲,我停不下来了。办公室里,上课时间鸦雀无声,那是老师们在奋笔疾书押题选宝;下课铃一响,这里又成了孩子们的阵地,老师被一个个等待解感的学生包围其中。各学科教师“生意”空前红火,门庭若市,大家春风满面,争分夺秒给学生传经送宝。如果谁的“顾客”少了些,她定会在“听懂了?没问题了?”后面再附加一句“叫xX,×X,还有×X,过来一趟,这几道题他们不知道会不会?”进教室前,想着让学生自由复习纠错本,但走上讲台,便像穿上了魔鞋的舞女,身不由己:总感觉他们的学习效率太低,总发现还有一道十分“重要的题”还没有讲清讲透,总担心浪费了考前宝贵的一分钟。这种感觉,年轻妈妈们应该不陌生:孩子刚送到幼儿园时,总不放心,忧虑她吃不饱,吃不好,怕她不会这不会那,唯恐她被同学欺负被老师批评。高三老师,貌似很容易患上一种集体病:考前综合症。
![](https://img.haomeiwen.com/i4566484/fbf6e704efd6cdf2.jpg)
每一次大练习都扣人心弦,每一次总结会都如坐针毡。无论考好考差,担忧和期待是一成不变的。一练,二练,三练,战鼓声越来越紧,我开始失眠,甚至做噩梦和好梦。有时梦见金灿灿一片稻谷,有时梦见自己抱着电话机却找不到拨号键,更多的时间则梦见自己坐在考场手足无措大脑发懵。
尽管焦灼到了极点,但在教室里在学生面前,我丝毫不敢流露出一丁点负面情绪,永远面带微笑,永远不慌不忙。再看看别的教师,也都是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的样子,其实,大家的内心深处,焦虑和不安都被掖着藏着。我很幸运,第一年带毕业班所遇到的这群孩子们,豁达而明理,阳光而勤奋,时刻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向上的状态。高招成绩揭晓,比预期好得太多。得知结果的我喜极而泣。后来,他们上大学、工作后,坚持在特别的节日给我发短信打电话,甚至春节期间抽空探望我。每每忆起,我内心有感动,温暖,但更有愧疚和歉意,因为我总觉得那时的自己不够好,说话的技巧,教学的水平,处事的手段都还不够高明,总觉得自己当时的表现配不上孩子们热情似火的回报。为什么他们却念念不忘了呢?也许是我的赤诚和真情感化了他们,也许是我参与了他们的青春,也许是因为找们曾为着同一个目标奋力搏杀过。他们让我深深地明白:教师和学生是互相成全,教和学是相得益彰的。
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幸福就在哪里。我真心地爱上了教学爱上了孩子们,我努力,真诚,竭尽全力引领他们做更好的自己,带领他们向更优秀的方向行进。却没想到,不经意间,我也遇到了更博学更理性更优秀的自己。
后来,连送几届毕业班,虽然越来越轻车熟路了,但我丝毫不敢大意和松懈,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和孩子们一样保持奋发的姿势和力量。汗水流过的地方,谱写出一曲曲丰收和感动的赞歌。再后来,我条件反射似的,每年的六月,无论是否教高三,我还是会紧张,会莫名地激动,仿佛要奔赴向往已久的战场。
有人说:只有度过了一段连自己都被感动了的日子,才会变成那个最好的自己。高三虽苦,但它像个炼炉,不仅磨练学生,也考验教师。不要叫苦,不要喊累,因为经过一次次地洗礼,我们正在遇见更好更优秀的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4566484/db7ed68e6417f34b.jpg)
作者 付卫平,偃师市实验高中语文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爱生活,爱工作,爱阅读,爱思考,情感细腻,活泼开朗,坚持提升和完善自我,坚持赏识和励志教育,坚持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坚持以微薄之力影响身边的人和事。
网友评论